<p class="ql-block">什么是好照片?</p><p class="ql-block"> 好照片的标准有标准码?作为一名拍了多年照片的摄影人心里多少都揣着一把只属于自己的“好照片”标尺接下来我想和各位依次聊聊:荷赛眼中的好照片?纽约摄影学院教科书里的好照片?《华盛顿邮报》编辑部里的好照片?当下这个时代语境里的好照片?若你也想加入这场关于“好照片标准”的漫谈欢迎在文末留言一起把标尺擦亮。</p><p class="ql-block"> 学摄影的人常被两个问题困住:一是“为什么我拍的照片没感觉?”二是“到底什么才是好照片?”《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给出了三把简单实用的标准:主题鲜明、主体突出、画面简洁。只要把这三个标准随身带着,拍照前量一量,拍完再量一量,照片立刻有质的飞跃,这些标准被全球摄影爱好者广泛认可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主题鲜明(鲜明的主题)很多人端起相机就按快门,结果回家一看,自己也说不清拍的是啥。拍照前,先在心里用一句话写下“我今天要表达的情绪或故事”。比如“我想拍下班地铁里的疲惫”,或“我想拍夏日午后的慵懒”。这句话就是主题。它像导航,后面的构图、光线、色彩都要围着它转。没有主题,技术再炫也是空壳。照片需传递明确的情绪、思想或故事,让观众一眼理解拍摄意图。主题可以是孤独感(如风暴中的灯塔)、宁静氛围(如江南水乡)或烟火气息(如夜市灯光)。缺乏主题的照片即使技术精湛也易沦为“电子垃圾”。</p> <p class="ql-block">主体突出(吸引注意力的主体)主题是灵魂,主体就是灵魂的躯壳。灵魂再动人,躯壳模糊也没人愿意看。主体是主题的视觉载体,需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其存在感: 构图引导:运用三分法、中心构图(需环境配合避免呆板); 对比强化:通过动静对比(运动主体+静止背景)、色彩反差(冷暖色对立)、虚实结合(虚化杂乱背景)突出主体; 光线控制:用光影聚焦主体(如聚光灯效果)。</p> <p class="ql-block">画面简洁(干净的画面)摄影是减法艺术,不是杂货铺。新手最容易犯的错是把看到的都塞进画面,结果主体被“杂物”淹没。践行摄影的“减法艺术”:排除干扰:移除无关背景、杂乱线条或色彩,确保主体不受干扰; 层次精简:谨慎处理前景/陪体,避免喧宾夺主; 技术优化:准确曝光避免死黑/过曝,必要时通过裁切强化焦点。</p> <p class="ql-block">三大标准的关系 主题是灵魂:决定照片的情感内核; 主体是骨架:支撑主题的视觉表达; 简洁是血肉:通过技术净化画面,使主题和主体高效传递。 这三项原则协同作用,构成经典评价体系。后期调整可优化表达,但需以拍摄时的构思为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