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与《西游记》

用心和弦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与《西游记》:一位明代“脑洞大师”的奇幻人生</p><p class="ql-block"> 提到《西游记》,你脑海里肯定会冒出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贪吃憨厚的猪八戒,还有那一路上念叨“阿弥陀佛”的唐僧。但你知道吗?这部让我们百看不厌的神魔小说背后,藏着一位生活坎坷却笔耕不辍的作家——吴承恩。如果明朝有“最惨职业作家”评选,吴承恩绝对能进前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明代“脑洞大师”和他笔下那个光怪陆离的西游世界。 </p><p class="ql-block">一、科举“钉子户”的辛酸史</p><p class="ql-block">吴承恩的出生年份至今仍有争议,有的说是1500年,有的说是1506年,还有说是1510年的——跟他笔下的《西游记》一样,带着点神秘色彩。 </p><p class="ql-block">他出生在江苏淮安,祖上曾做过官,但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成了小商人,靠卖些绸缎布料为生。不过,吴承恩的父亲非常重视教育,总盼着儿子能金榜题名,重振家声。 </p><p class="ql-block">吴承恩也确实没让父亲失望,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四岁能背唐诗,十岁能写文章,连当地有名的才子都夸他是“天下奇才”。按这势头,考个功名似乎手到擒来。可谁能想到,这位少年学霸,后来竟成了科举考场的“钉子户”。 </p><p class="ql-block">从十岁考秀才开始,吴承恩的科举之路就异常坎坷。他文笔犀利,喜欢在文章里针砭时弊,这让那些偏爱“标准答案”的考官们很不待见。直到44岁那年,他才勉强考上岁贡生(相当于国子监的保送生)。而此时,距离他第一次参加科举已经过去了34年! </p><p class="ql-block">后来,他虽然做过浙江长兴的县丞(相当于副县长),但因为看不惯官场的腐败,没干几年就辞职回家了。有趣的是,科举的失败,反而成就了他文学上的幸运——官场的尔虞我诈、民间的奇闻异事,都成了他笔下的绝佳素材。就像他自己说的: </p><p class="ql-block">“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现实里斗不过贪官,只能在书里让孙悟空替天行道!) </p><p class="ql-block">二、生活观察家的“西游素材库”</p><p class="ql-block">辞职后的吴承恩回到淮安老家,过着卖文为生的清贫日子。不过,他可没闲着,而是成了一个“生活观察狂魔”—— </p><p class="ql-block">- 爱听书:他常泡在茶馆里,听说书人讲唐僧取经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爱逛市集:跟着货郎走街串巷,收集民间传说; </p><p class="ql-block">- 爱看热闹:去淮河边看渔民捕鱼,甚至打听水怪传闻…… </p><p class="ql-block">这些看似平常的经历,全被他悄悄融进了《西游记》: </p><p class="ql-block">-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 暗讽官场里那些“装瞎”的贪官; </p><p class="ql-block">- 唐僧念紧箍咒→ 像极了他当年想惩恶扬善,却被上司打压的憋屈; </p><p class="ql-block">- 通天河的老龟、流沙河的沙僧 → 灵感来自淮安码头水手们讲的怪谈; </p><p class="ql-block">- 水帘洞 → 原型是他小时候住的“射阳簃”,屋檐下雨时像瀑布飞泻; </p><p class="ql-block">- 猪八戒 → 邻居屠夫喝酒吃肉的憨态,成了“呆子”的形象来源…… </p><p class="ql-block">你看,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到了他笔下,全变成了天马行空的奇幻设定! </p><p class="ql-block">三、耗尽半生的“命根子”工程</p><p class="ql-block">《西游记》到底写了多久?没人能说清具体时间,但从吴承恩40多岁动笔,到60多岁定稿,这部书几乎耗尽了他半生心血。 </p><p class="ql-block">他写书时较真到离谱—— </p><p class="ql-block">- 为了还原唐僧取经路线,他翻烂了《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p><p class="ql-block">- 为了考证“紧箍咒”,他徒步沿古运河走到扬州,只为看鉴真和尚的遗物; </p><p class="ql-block">- 家里穷得买不起纸,他就捡别人丢的账本反面写字,稿子改得“乌漆嘛黑”; </p><p class="ql-block">- 邻居小孩好奇翻他的书稿,他急得大喊:“这可是我的命根子!”</p><p class="ql-block">最传奇的是“大闹天宫”的灵感—— </p><p class="ql-block">有一年淮安闹蝗灾,官府不救灾反而搜刮百姓。吴承恩气得彻夜难眠,第二天就写下: </p><p class="ql-block">“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p><p class="ql-block">那个敢把玉帝拉下马的孙悟空,分明是他对现实不公的怒吼! </p><p class="ql-block">四、从禁书到全球顶流</p><p class="ql-block">《西游记》在明朝曾因“讽刺儒释道三教”被列为禁书,但民间偷偷传抄,反而越禁越火。400多年来,它承包了中国人的童年,更成了“文坛顶流”: </p><p class="ql-block">- 清代张书绅:“天下第一奇书!孙悟空从泼猴到成佛,就是教人‘知错能改’。” </p><p class="ql-block">- 鲁迅:“吴承恩借神魔写尽明朝官场丑态。”(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影射权贵) </p><p class="ql-block">- 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他的想象力比莎士比亚还奔放!” </p><p class="ql-block">如今,《西游记》被译成40多种语言创造了300多个成语(如“火眼金睛”“树大招风”),贡献了100多条歇后语(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p><p class="ql-block">五、为什么我们永远爱《西游记》? </p><p class="ql-block">因为吴承恩写的不仅是取经故事,更是每个人的成长史诗:</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我们是叛逆的孙悟空; </p><p class="ql-block">- 青年时,嫌弃唐僧的软弱; </p><p class="ql-block">- 中年时,看懂团队协作的智慧; </p><p class="ql-block">- 老年时,笑叹**这荒诞又真实的人生“你就算有通天的本事,到头来还得向压你五百年的如来低头。”</p><p class="ql-block">孙悟空哪只是只猴子?他是吴承恩,也是每一个在现实里挣扎的普通人。 </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吴承恩的一生,算不上“成功”——没当大官,没发大财,临终时甚至没看到自己的书出版。但他用一支笔,在平凡中开辟出奇幻宇宙。 </p><p class="ql-block">“风沙漫漫,九九八十一难,但只要像唐僧那样坚持,终会抵达灵山。”</p><p class="ql-block">下次再读《西游记》,不妨想想: </p><p class="ql-block">- 火眼金睛里,是否藏着吴承恩对真相的渴望? </p><p class="ql-block">- 紧箍咒,像不像我们生活中的种种束缚? </p><p class="ql-block">正是这些奇幻背后的真实,让这部书穿越400年,依然打动人心。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