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洪宏<div>美篇号:7120341</div><div>文/图:洪宏</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见证抗争与不屈 矢志新生台儿庄</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台儿庄古城学习考察略记</div>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战史上,台儿庄大战以其扭转战局的决定性意义镌刻青史。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首次粉碎日军强势攻势的标志性胜利,更以血与火的淬炼,向世界昭示了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 今年八月,我踏足台儿庄古城学习考察,在浸染着英雄热血的土地上,既触摸到战争留下的深刻烙印,也见证了古城在岁月洗礼中焕发的蓬勃生机。 台儿庄古城静卧于京杭大运河腹地,扎根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扼守鲁苏豫皖四省交界要冲,其建城脉络可追溯至秦汉,唐宋渐成规模,明清时臻于鼎盛,曾获乾隆御笔 "天下第一庄" 的盛赞。这座古城与波兰华沙,是全球仅有的两座因二战炮火损毁、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同时坐拥 "中国最美水乡" 之誉,被世界旅游组织冠以 "活着的古运河"" 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在历史与地理的坐标上都占据着独特地位。 1938 年 3 月 23 日至 4 月 7 日,台儿庄大战在此展开。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抵挡钢铁洪流,虽付出伤亡逾 3 万的惨重代价,却歼敌万余,彻底粉碎了日军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狂妄企图。这场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从屈辱中昂首挺立,首次在世界舞台赢得尊严 ——"东亚病夫" 的枷锁被彻底击碎,"东方雄狮" 的觉醒之声震撼寰宇。 作为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首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让国际社会看清了中国抗战的决心与力量,为争取外援打开了局面,更让台儿庄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心中 "扬威不屈之地"。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言:"台儿庄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敌人,影响全国,影响世界。" 如今的古城内,抗战遗址公园静静矗立,53 处二战遗迹如沉默的证人,诉说着那段烽烟岁月。或许是军人出身的敏感,或许是亲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体悟,或许是对英烈深植于心的崇敬,我伫立这片热土上,硝烟笼罩的历史画面愈发清晰:踏入古城,耳畔似有枪炮轰鸣穿越时空,青石板路上仿佛闪过冲锋的身影;城墙下,数万将士用生命铸就 "扬威不屈" 的丰碑;大北门内外,曾是尸山血海的战场;清真寺的断壁残垣间,仍回荡着七天七夜拉锯战的呐喊;那面布满弹孔的墙壁,每一道伤痕都记录着肉搏战的惨烈与顽强。 这场大战让台儿庄名垂青史,也让这座繁华三百年的古城沦为废墟。走进陈列馆,每一件展品都在讲述可歌可泣的故事:"活张飞" 赤膊夺炮的勇猛,何信与敌机同归于尽的壮烈,七十二壮士智取文昌阁的决绝,五十七把大刀劈出的生路,颜省吾断肠血战的不屈;还有那运河上漂浮的救命米、盐包筑成的防御工事…… 每一个故事都闪耀着英雄的光芒。 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古城在原址上秉持 "留古、复古、扬古、用古" 理念重生,战争遗址与古城墙、古街巷、古码头、古民居、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历史遗产共同构成活态文化遗产,让台儿庄再次屹立运河之畔,续写着与日月同辉的传奇。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全民族的团结奋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各级党组织给予了全力支持:在战略战术上提出 "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 守点打援、各个击破 " 的方针,中共党员直接投身战役,在情报收集、指挥协调中发挥关键作用,战斗中更是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留下诸多感人事迹。 这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智慧: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中国军队灵活运用游击战与阵地战,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依托地形优势,发动人民战争,最终赢得胜利。这些精神财富,至今仍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之际,台儿庄的故事更显厚重。赓续红色血脉,缅怀革命英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正是为了凝聚亿万人民的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勇往直前,创造属于新时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