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陆珍友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当原生家庭给我们一个痛苦的童年时,我们怎么办?不愿面对,他依然在潜意识里影响着我们。书中说:释放内心的悲痛和愤怒,把责任归还给责任人。发泄可以,归还很难,但可以给自己心理暗示,将父辈带来的创伤与自己剥离:你用你的方式带给了我伤害,我用我的方式来爱自己,爱你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我的原生家庭</p><p class="ql-block"> 昨天听了老师们分享原生家庭的学习分享,有感动,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桂北一个小山村。没见过奶奶,爷爷性格开朗,勤快,年轻时走过船,年老时养过鸭,田间地头,好管闲事。父亲忠厚实诚,性格温顺,困难时期放过木排,干农活慢而讲究。略识文,会算数,当过队里会计,干过镇人大代表。选上村长而辞了,老妈担心他压不住事。</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身于湖南永州一个小村庄,七八岁时生母过世,外公娶了后娘,于是母亲又有了2个弟弟一个妹妹。外婆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但在那个建国初期缺吃少穿的年代,母亲的童年,少女时代都在为生存而挣扎地活着。去生产队刨剩的地地里好不容易扒拉到一点红薯根块,回到村头还被人抢去。那一幕直到晚年,她还我唠起。</p><p class="ql-block"> 嫁来广西,婆婆不在了,父亲脚下还有两个妹妹,于是长嫂如母,又是一番辛苦。生我们姐弟4人(最小那个没满月就夭折了),坐月子都在干活,可能本来就身子弱,又营养不良吧,自此就落下了咳嗽的病根。我爸是那种只顾埋头干活,不会照料小孩的人。</p><p class="ql-block"> 好在我爸姐弟4人,男孩只他一个,于是家里倒少了妯娌之争。一家人虽过得艰苦,倒是很少见父母拌嘴,也从不与邻里争吵。诚实,友善,乐于助人,懂得分享,这便是父母给我们的家风。</p><p class="ql-block"> 在那么艰苦的岁月里,父母的情绪稳定,我觉得便是原生家庭给我们姐弟最好的礼物。</p><p class="ql-block"> 我的原生家庭给了我一个艰苦但还算快乐的童年,给了我自己爱他人的力量。但也给了我们吃亏是福,不计较,缺乏创新的闯劲。我姐受委屈而不敢抗争。我哥在央企管钱粮而从不逾矩,而我,在一个小企业一呆就是30年,从一个文科生干成了半个技术员。虽常跟老板争吵,却处处维护公司,尽心敬业,感恩她的宽容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昨晚听了两位老师对原生家庭的痛和不愿触及,让我唏嘘。我妈去年腊月去逝,因正值春节,在家放了七天,那七天,我是浑浑噩噩的,没有过分伤心,也没掉一滴眼泪,直到棺材抬出家门那一刻,我突然悲上心头,嚎啕大哭,哭得斯心裂肺。那一哭,是送别,也是分离。我知道,妈妈此后在我心里会渐渐淡去,我得适应我也是个没妈疼的孩子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和原生家庭和解,绽放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原生家庭的好和坏,都是过去。在那个年代,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妈曾唠叼过,我的小妹夭折前整夜哭,叫我爸送去找赤脚医生,我爸说大半夜的,人家都睡了。如果,如果当时及时送医,赤脚医生能救下吗?(以当时的医疗条件,那也未必。)如果小妹还在,老妈晚年经常住院就不用我那么操心了。世上哪有那么多如果,我从没怨过我爸,他生而如此性格,怨又有何用。</p><p class="ql-block"> 当原生家庭给我们一个痛苦的童年时,我们怎么办?不愿面对,他依然在潜意识里影响着我们。书中说:释放内心的悲痛和愤怒,把责任归还给责任人。发泄可以,归还很难,但可以给自己心理暗示,将父辈带来的创伤与自己剥离:你用你的方式带给了我伤害,我用我的方式来爱自己,爱你们。</p><p class="ql-block"> 一位心理咨师的朋友抱怨父母不好。他对朋友说:这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客观世界里有许许多多吵架的父母,打骂孩子的父母,不是只有你的父母是如此。命运并没有把你单独拉出来暴揍一顿,而是你错误地认为每个父母都是慈爱的。父母是人不是神,他们有自己的局限,而且也不一定完全是他们自身的错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当他接受这个观点的时候,他说释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 父母的接纳,和解,觉醒,就是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的第一次成长严重受到父母的干涉和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有第二次自己做主的成长,可以提升和改变自己的认知,逐渐消除第一次成长中的负面影响,自主选择接受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这也是减少内耗的,活出自我重要方式。如果我们能接纳父母,和解自己,觉查觉醒,就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p><p class="ql-block"> 您对原生家庭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