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涧西村一一童年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秋风徐徐,细雨绵绵,在这浅浅的秋日里,我们姐弟一行7人踏入了我外婆的故居山西广灵县涧西村,这座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不大的小村落却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们循着乡路来到壶泉镇涧西村。村口十几株遒劲苍翠的古松一下子拉近了我阔别了近半个世纪的亲情。步入村东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古朴而清洁,青砖黛瓦的古宅群落便在绿树间渐次铺展,正静静矗立在村落深处。正街向北的第一条小巷顶端的一户房舍,虽然早就人去屋空,但大门前台阶的石条仍然静静地卧在那里,无言地观望着社会的变迁,我童年的痕迹呢?也被岁月磨平了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推开虚掩的木门,吱呀声响划破巷陌的宁静。屋顶的灰瓦缝隙间又添了些青苔,支撑墙体的立柱早已漆面斑驳,灰黑的窗棂,也像缺牙的老太太。只有院中老榆树和这砖缝里的草,依然生机勃勃,房沿下的燕窝看得出来也是多少年前垒的,只不过燕窝边上有点新泥,燕子啊你是在为我们守护这百年老屋吗。</p> <p class="ql-block">脚步轻扣着青石板路边走边回忆着儿时所熟悉的面孔,正思量着,几个陌生又熟悉的人走了过来,一攀谈,说巧不巧,正是故人,76岁的老人,乍一相见不敢相认,身体虽然健朗,面目却变化太大,噢,我大姐从12岁离开山村到现在50多年已经过去,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小时候每年都要来外公外婆家小住几日,和村里的小朋友玩耍嬉闹。从青涩童年到霜染双鬓,难怪,乡音,这亲切的乡音诉说着历历在目的童年生活情景让我们颇为激动。</p> <p class="ql-block">一位80多岁的老姨动情地拉着我大姐的手久久不忍松开,“萍子,你就是那个小不点的萍子”布满沧桑的脸露出真诚的微笑,嘴里絮絮叨叨说个不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又要分别了,离开时,云收雨霁,夕阳正斜照在“茂德堂”的门楼上,砖雕的牡丹在余晖里泛着暖光。回望这座古宅,它曾见证了村庄的兴盛与村落的动荡,也经历过被遗忘的沉寂,如今却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重焕光彩。一院砖瓦,承载的不仅是涧西村的岁月变迁,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对家园的守护与眷恋——这或许就是故居最动人的意义,触摸旧物时,听见时光久久的回响。 </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