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大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纠正和治理这两种不良风气,以确保我们党的事业能够顺利推进,实现既定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形式主义之害,在基层表现得尤为突出。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群众的最前沿阵地。基层干部们常常被各种文件、会议所包围,忙于应付各类材料的汇报工作,这使得他们真正用于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大幅减少。在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留痕管理,事事要求拍照、处处需要记录,工作的重心从实际成效转移到了材料制作上,这种做法显然是本末倒置。此外,层层加码的任务安排,使得基层工作压力剧增,干部们疲于奔命,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阻碍了基层事业的高效推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基层工作的重心,将工作的重心从材料制作转移到实际成效上,减少不必要的文件、会议和任务安排,让基层干部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工作的实际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要从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问题,必须抓住思想这个“牛鼻子”,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工作应当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以“功成不必在我” 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踏踏实实地为基层发展贡献力量。只有在思想上正本清源,才能在行动上自觉抵制形式主义的侵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是深化整治形式主义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更清晰地界定基层的权责界限,制定科学合理的权责清单,防止上级部门随意下派任务、转嫁责任,让基层干部明确自身职责,实现权责对等。同时,简化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过于注重形式、指标复杂的考核模式,构建以实绩为核心的考核机制,更加关注工作实效与群众满意度,使考核真正起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打通信息壁垒,达成数据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升工作效率,将基层干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