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闪耀的光辉

易水

<h3>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三</h3> <h3>  在中国革命史上,“晋察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名字。 晋察冀这个地名,年纪稍大的人们应该熟悉,年轻一代可能对它就陌生了。晋即山西省,察是察哈尔省,首府在张家口,冀就是河北,晋察冀边区就是这三个省交界的大片区域。<br></h3> <h3>  ( 河北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广场。)<br></h3> <h3>  ( 晋察冀边区行政区划图。)<br>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20公里处的城南庄,由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铜像及雕像群、花山毛主席旧居组成,纪念馆展出大量珍贵的照片和文物,全面记录了晋察冀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创下的辉煌战绩。<br></h3> <h3>  ( 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br></h3> <h3>  (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br></h3> <h3>  ( 聂荣臻元帅铜像。)<br>  1937年,抗日烽火燃遍华北大地。9月,平型关战役前夕,毛泽东就电告八路军总部,“重点在五台山”等区域开展游击战。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对日作战取得胜利后,根据中央指示主力南下晋东南,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余部3000人,于11月在山西五台县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此后,他的命运和晋察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br></h3> <h3>  (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山金刚库成立。图为军区司令部旧址。)<br></h3> <h3>  创建晋察冀边区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抗日斗志,五台山的百姓主动承担起战事的勤务,给八路军捐款送粮,把自己的亲人送去参加八路军,自发组织民兵队伍实行村自为战,人自为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毛泽东主席风趣的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br></h3> <h3>  1937年11月18日,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迁徙河北阜平县,这里成了晋察冀根据地的中枢。闻讯的日军气急败坏,牙根咬得咯咯响,纠结了两万人马,气势汹汹向晋察冀军区驻地扑来,妄图歼灭华北腹地这股新生的抗日武装力量。晋察冀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与来犯之敌展开殊死搏斗,一个月时间,毙伤日伪军1000多人,晋察冀边区军民取得第一次反扫荡的重大胜利。<br></h3> <h3>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晋察冀边区处于华北抗战的前沿,牵制消耗了大量日军有生力量,8年时间军区部队与日军作战数万次,其中闻名的黄土岭战役,击毙了号称日军“名将之花”的中将阿部规秀,歼灭日军900余人。曲阜战役、陈庄战役,以及联合参加的百团大战,抗日军民在敌后战场与侵略者浴血奋战,英勇抗敌,付出了巨大牺牲。纪念馆陈列着一份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团职以上干部死难烈士名单357人,意味着平均每8天就有一位团职以上干部牺牲。狼牙山五壮士,马本斋的回民支队,白洋淀雁翎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地道战,地雷战,晋察冀抗日战场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br></h3> <h3>  在长期艰苦的抗战岁月里,晋察冀边区军民结下了生死与共,鱼水相依的深厚情谊,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妻子送郎上前线,一个母亲用旧席卷起牺牲儿子的尸体便又去村口放哨,一位披麻戴孝的妇女背着襁褓里的孩子顶替牺牲的丈夫走向抗日战场,像戎冠秀一样的子弟兵母亲数不胜数。“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天下乡亲》的感人故事层出不穷。<br></h3> <h3>  中央在给聂荣臻的电报中,赞扬晋察冀边区是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模范区,毛泽东主席题词,“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电影制片厂以晋察冀边区抗战事迹为背景拍摄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柯棣华大夫》《将军与孤女》《回民支队》《地道战》《地雷战》《戎冠秀》《小兵张嘎》等数十部电影故事片,深受广大观众的爱戴。<br></h3> <h3>  ( 爱人民的军队人民爱,边区人民成为八路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在纪念馆,一幅幅泛黄的历史图片和一件件革命文物,再现了当年晋察冀军民不畏牺牲,英勇抗日的场景。)<br></h3> <h3>  ( 战地摄影家沙飞拍摄的反映晋察冀民兵配合八路军反扫荡的情景。)<br></h3> <h3>  ( 毛泽东主席题词“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br></h3> <h3>  (1945年8月,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进驻张家口。在中央工委指导下,取得正太、青沧、保北、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的胜利,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br>  1948年4月,解放战场即将迎来最后的决战,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由陕北向西柏坡转移,长途跋涉十分劳顿,途经阜平县城南庄,准备在晋察冀军区歇息数天。在城南庄40多天的时间,毛泽东写下了《新解放区的农村策略问题》《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两篇著作,采纳了粟裕提出的暂不渡江建议,通过了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短暂休息的时间里,毛泽东主席也经历了极其危险的时刻。<br></h3> <h3>  ( 在城南庄,毛泽东主席写下了《新解放区的农村策略问题》《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两篇著作,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即城南庄会议。)<br></h3> <h3>  ( 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br>  1948年5月18日清晨,工作了一个通宵的毛泽东,刚刚上床休息,防空警报响起,一架国民党侦察机飞临城南庄上空盘旋。没过几分钟,巨大的轰鸣声再次传响,这次飞来的是轰炸机群,聂荣臻急速跑到毛主席的住所,劝说主席赶快进入防空洞。从睡眠中被叫醒的毛主席十分冷静,还幽默地说道:“不要急嘛,顶多就是再丢下一些废铁钢材,刚好给我们做种地用的锄头。”主席根本没有要离开房间的意思。<br></h3> <h3>  ( 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毛主席居住最后一排。)<br>  聂荣臻司令真急了,和军区的参谋长赵尔陆,警卫排长阎长林、李银桥等一起不由分说把主席扶上担架,待到把毛主席护送到防空洞时,炸弹发出的尖啸声和震天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敌机投下的炸弹几乎都落在毛主席的住宅周围。这次敌人轰炸机投放的是特制炸弹,杀伤力极强,毛主席住宅前院子里炸开一个巨大的弹坑,房柱子被弹片击穿好几个窟窿,房内墙壁镶嵌着炸弹碎片,睡床烧得只剩一半,毛主席化险为夷。1948年5月26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离开阜平县,前往平山县西柏坡村。<br></h3> <h3><br>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晋察冀军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击退日军和国民党军队一次次疯狂的进攻,缔造了中国最大的解放区,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后人留下诸多红色遗存。在城南庄感受红色记忆,就是对先烈的崇敬,对苦难的追思,对未来的警醒,这是城南庄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昭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