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前往此行的第26站,不远处的大佛寺,这是第二次来了,轻车熟路来到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张掖市古称甘州,位于甘肃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西汉初为匈奴属地。汉武帝时设张掖郡,取“张中国之掖,断匈奴右臂,以通西域”之意。</p><p class="ql-block"> 张掖市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也是中国西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是第三次来张掖了。2019年秋我们因为七彩丹霞第一次来,那时候就感到很吃惊,没想到在大西北居然还有这么一片好地方,绿树成荫,干净卫生,好似江南一般。后来了解到,张掖之所以被称之为“塞上江南”,都是有黑河的滋润。黑河发源于祁连山脉,流经张掖,最终流向了内蒙额济纳的居延海。</p> 来的有点早,停车场上没几辆车。 停好车去吃了早饭,又买了点水果,溜达着回到了大佛寺。 刚开门,人还不少。<div>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96年11月,张掖大佛寺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例行公事,老规矩先在门外打个卡。 张掖大佛寺景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这些字是有讲究的。 早上来拍照是逆光,黑乎乎的,上次也是早上来的,没接受教训。 大佛寺历经900余年风霜,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无数传说。其中,与朝廷王室紧密相连的三则故事尤为引人入胜:其一,西夏太后深信佛教,常驻此寺,设立道场,举办斋会;其二,蒙古别吉太后在寺内诞下大元帝国始祖忽必烈,太后离世后,灵柩便停殡于此;其三,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掳后削发为僧,曾驻留此地。 这里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1098年,历时五载,至西夏1103年竣工。距今900多年了。 张掖大佛寺作为历代皇室家寺院,与西夏、元、明、清王室关系密切,具有典型的宫廷建筑风格。 殿内塑释迦牟尼涅槃像,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木胎泥塑,金描彩绘,面部贴金,头枕莲台,侧身而卧,两眼半闭,嘴唇微启。右手掌展放在脸下,左手放在大腿一侧,胸前画有斗大“卐”字符号。梵文,意为“吉祥海云相”。 造像精美,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神态自然,相貌祥和,栩栩如生。佛像两侧塑优婆夷、优婆塞立像各一尊,背面是十大弟子悼念举哀像。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群像,形态各异,形象生动。 殿内东西两壁有取材于《西游记》《封神演义》故事的巨幅壁画。构图杂而不乱,形象跃然壁上。 弥陀千佛塔土塔弥陀千佛塔,俗称土塔。塔高33.37米。相传置放着释迦摄摩胜骨灰。全塔由塔基、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塔基每边长23米,层层向上收小,共13节,华盖直径4米多,四周饰有36块铜质板瓦,悬挂着36个流苏风铃。 两个小时游览完,继续出发,要去内蒙的阿右旗。 张掖的绿化真好。 感觉这个鼓楼是张掖的中心,每次进出都能遇见它。 出张掖一直往北翻越龙首山,龙首山是张掖和内蒙的界山,南面是张掖,北面就是内蒙。这里还有个平山湖大峡谷景区。 翻过红色丹霞地貌的龙首山,过了这条没水的河套,就进入了一马平川的沙漠戈壁混合地。 甘肃张掖那边是双向四车道,到了这里变成了这种路。 天气真好 阿右旗是“骆驼之乡”,牛羊没看见,骆驼倒是真不少。 也没多远,下午就到了阿右旗,很小的地方。<div>阿拉善右旗,内蒙阿拉善盟辖旗,位于内蒙西部、阿拉善盟西南部,地处龙首山与合黎山北麓。境内无长年性河流,地表水奇缺。</div><div>位于内蒙阿右旗巴丹吉林沙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第三大沙漠,中国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古庙”五绝著称,整个景区沙峰相对高度在200—500米之间,其中高大沙山占总面积的61%。最高沙峰必鲁图峰,高度500余米。</div> 找地方住下,又去补给了些东西,准备明天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在地图上看还是挺诱人的。 阿右旗的晚霞 在青海艾肯泉感冒了一直没好,咳嗽嗓子疼,又去药房买的药,也没心思去吃羊肉,早早的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