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纳米比亚是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0年3月21日实现独立,其国土面积824269平方公里,人口302万,截至2023年,纳米比亚的人口密度为1.7人/平方公里,虽地广人稀,却是南部非洲最有旅行价值的国度,非洲有的一切,在纳米比亚都能找到。</span></p> <p class="ql-block">一、埃托沙国家公园,公园的面积22,000~23,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上海的大小。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地。据介绍,园内有114种动物,340多种鸟类,是纳米比亚追逐“非洲五霸”的首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公园的景观以荒漠稀树丛林著称,贫瘠而荒凉。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孕育了无数野生动物生命,非洲象、非洲豹、非洲犀牛、水牛、蓝角马、鬣狗、鸵鸟、长颈鹿、斑马、跳羚、转角牛羚等等都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着。在埃托沙国家公园没能亲眼目睹“非洲五霸”中的狮子,但在博茨瓦纳的乔贝国家公园内近距离看到过狮子的全貌,可以说,津赞博纳四国之行满足了我目睹“非洲五霸”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非洲豹</p> <p class="ql-block">火烈鸟</p> 犀牛 非洲水牛 <p class="ql-block">转角牛羚</p> <p class="ql-block">瞪羚,以高速奔跑闻名,最快时速达90公里,其跳跃式奔跑方式能有效躲避猎豹等捕食者。</p> <p class="ql-block">鬣狗</p> <p class="ql-block">驼鸟宝宝</p> 蓝角马 <p class="ql-block">斑马</p> <p class="ql-block">长颈鹿</p> <p class="ql-block">二、辛巴红泥人部落,辛巴部落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半游牧民族,是美丽的纳米比亚的重要组成之一。红泥人至今仍然保持着500年前的生活方式,而族中的女性常年赤裸着上半身,她们用红色赭石粉和黄油涂抹全身作为润肤,防蚊虫叮咬,防阳光暴晒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红泥人一生禁浴,辛巴女人独创了“香薰桑拿”保证身体卫生。将香料植物点燃放进一个陶器,利用炽热烟雾缭绕过脖颈、胸部、腰腹以及裙下的部位,是她们每天清晨必修的“桑拿课”。涂着红泥的皮肤因烟熏出汗,毛孔张开而获得净化效果。烟熏产生的香味还可以驱走动物油的腥味,就连皮草质地的衣物及装饰,也是通过这种“干洗”清洁。</p> <p class="ql-block">对于不涂抹红泥的男子或儿童,要靠发型来识别他们的身份。“女前男后”是要点。辛巴女童的发型从后向前编成两条牛角小辫,辫子长度、形状根据部落或辈分有所不同,有时增加珠子、丝线、金属等装饰。若女孩有双胞胎姐妹,那就只梳一条辫子。</p> <p class="ql-block">不仅皮肤,辛巴女人的头发也完全被这种红泥所包裹。她们的头皮上覆盖着厚厚的红泥,每条辫子都从两侧垂下,显得格外粗犷。原本细小的辫子,在涂上混合了黄油的红泥后,瞬间增粗了许多,每条都有拇指般粗细,近距离接触正在编辫子的辛巴女人,能闻到她们散发出的一股酥油味。</p> <p class="ql-block">红泥族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独特文化的缩影,更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生动写照,也是了解纳米比亚文化的一个窗口。</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受现代文化的影响,辛巴红泥人村的孩子们已开始接受教育了,这是位于村口的学校,有自愿者进村授课。</p> <p class="ql-block">三、颓废方舟,世界最大的史前岩刻画集中地,纳米比亚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拥有南部非洲最壮观的岩石雕刻遗迹,以史前布须曼人创作的岩画和地质奇观闻名。</p> <p class="ql-block">岩画内容以动物和人类为主,部分作品历史超过6000年。这些红赭石岩画因自然风化形成独特雕塑感,被誉为“史前人类岩画的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四、斯瓦科普蒙德,是一座“比欧洲更欧洲化”的殖民城市。 它地处纳米布沙漠边缘,一侧是浩瀚的大西洋,另一侧是连绵的沙丘。形成“沙漠与大海”的独特景观。 由德国殖民者于1892年建立,保留了大量德式建筑,德语仍是当地居民的习惯语种。</p> <p class="ql-block">建于1905年的海上栈桥,其尽头是一间网红餐厅,身临其境,海鸥在天空飞翔,大西洋海浪声声,纳米比亚海鲜烧烤渐次入胃,感受的是来自视角、听觉、味觉的温馨。</p> <p class="ql-block">斯瓦科普蒙德博物馆,是一座展示本土植物、矿物、旧时代交通系统及文化历史物品的博物馆。该博物馆约于1951年创立,是了解当地历史与自然的重要窗口。 </p> <p class="ql-block">非洲象象牙</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位自驾游爱好者,我第一次在博物馆见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蓝色的路虎越野车展品,没有丝毫的犹豫,</span>立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斯瓦科普蒙德的工艺品市场</p> <p class="ql-block">受现代文化的影响,小数红泥人搬到城市里生活,接受新的生活方式,穿上彩色的棉布裙子来代替传统的皮裙,逐渐融入现代社会。</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斯瓦科普蒙德的海边、大街小巷,您会发现,这个大西洋沿岸的海滨城市是南部非洲最不像非洲的非洲城市。</p> <p class="ql-block">五、鲸湾港,它是纳米比亚第二大城市,唯一的深水港,面积1124平方公里,人口65000人,濒大西洋的鲸湾。</p> <p class="ql-block">(一)乘船出海观软毛海豹是来鲸湾港的热门体验,这里的海岸生活着成千上万只的软毛海豹。</p> <p class="ql-block">嬉戏的海豹发出像婴儿一样的叫喊声</p> <p class="ql-block">游船乘风破浪前行,各种海鸟在空中盘旋,惊现鲸鱼出水。</p> <p class="ql-block">鲸鱼出水</p> <p class="ql-block">鹈鹕跟着游船前行,与船员互动,非常有趣!</p> <p class="ql-block">(二)三明治湾探险,三明治湾位于鲸湾港以南约40公里处,是纳米布-诺克卢福国家公园内的一处罕见的自然奇观,是一处沙海相接景点。 以“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的独特景观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自然遗产名录。沿着大西洋海岸,乘越野车进入三明治湾。</p> <p class="ql-block">三明治湾冲沙,玩得就是心跳。</p> <p class="ql-block">(三)粉红盐湖,位于鲸湾港市郊,前往三明治湾的途中,是非洲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其粉色湖水由藻类微生物与盐共同作用形成,海水蒸发后提炼工业用盐,南非95%以上的工业盐产自此处。</p> <p class="ql-block">六、纳米比亚的南回归线标志,它是地球上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之一,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最南边界(南纬23°26′)。该标志以简约的标牌形式立于沙漠公路旁,吸引过往游客驻足拍照。</p> <p class="ql-block">南回归线标志签满了名字、贴满了标签纸,人气满满,成为南回归线文化的一部分,经过这里的人都会来打卡,就像朝圣一样。</p> <p class="ql-block">七、索得泰瑞小镇,是纳米布沙漠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沙漠驿站,以孤独的西部风情和创意废墟景观闻名。前往苏丝斯黎红沙漠的必经中转站,提供加油、餐饮、住宿等基础服务,“当地人称其为“纳米比亚的西部世界”。</p> <p class="ql-block">八、苏丝斯黎红沙漠地区,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欣赏荒漠的日落,参观45号沙丘、死亡谷,穿越塞斯瑞姆峡谷是苏丝斯黎沙漠经典行程。</p> <p class="ql-block">(一)荒漠日落,在一望无际的苏丝斯黎沙漠大地上,随着夕阳逐渐消失,广袤的沙漠被血红包裹,显得格外迷人。</p> <p class="ql-block">(二)45号沙丘,位于诺克卢福国家公园苏索斯维利沙漠谷地一带,因为距离景区门口45公里而得名。45号沙丘高近325米,因为优美的外观和线条已成了纳米比亚红色沙漠的一张名片,曾登上《国家地理》和一些旅游杂志的封面。</p> <p class="ql-block">45号沙丘的美不但在于高,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拥有一道舒缓的美丽的s曲线,在阳光的照耀下,s曲线的两侧一半红色一半黑色,红的妖娆妩媚。黑的神秘沉静。</p> <p class="ql-block">(三)死亡谷,它是红沙漠里非常神奇的景观,死亡谷之名听起来挺吓人的。它是指位于纳米布-诺克卢福国家公园内的一片干涸白色粘土洼地,以其环绕的橙红色沙丘、千年碳化古树与极旱地貌形成超现实主义景观,成为纳米比亚红沙漠的核心旅游地标。</p> <p class="ql-block">盐田里的一片片干涸的白色洼地,这里是千年古树的墓地,一棵棵枯树稀疏地站立了近千年,几乎化木为石,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命迹象。</p> <p class="ql-block">(三)赛斯瑞姆峡谷,位于红沙漠路口不远,于6,500万年前由乔彻伯河河流冲击形成,正巧是恐龙大灭绝的时期。峡谷长300米,深度25~30米,该峡谷以干燥悬崖、石块和绿色植被为特色,适合徒步和摄影。</p> <p class="ql-block">九、温得和克,建立于1890年10月18日,在1892年成为德属西南非洲的首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南非占领,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后成为该国首都,纳米比亚第一大城市。位于中部高原上,海拔1645米。人口48.06万,一半以上的居民为白人。</p> <p class="ql-block">非洲美女更喜欢拍照,我观察,她们在同一机位的摆拍不少于20分钟。哈喽,请你们也进入我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一)温得和克独立博物馆,它是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的重要文化地标,以展示国家独立历史为核心主题,位于温得和克市中心,与德国路德福音教堂相邻,周边环绕着历史悠久的殖民时期建筑。</p> <p class="ql-block">(二)福音路德教堂:一座具有德国殖民风格的教堂,是温得和克的地标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偶遇拍婚纱照的准新娘新郎</p> <p class="ql-block">祝福、喝彩声中,新郎亲吻他的新娘。</p> <p class="ql-block">快乐的新娘流下幸福的泪水</p> <p class="ql-block">拍婚纱照的女摄影师说,她是人生幸福时刻的记录者。在这异国它乡,让我们彼此相拥,和记录者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三)乔日啤酒屋,温得和克当地的一家网红餐厅,主打德国烤猪手餐+野生动物肉烤串。</p> <p class="ql-block">快乐的餐厅服务员,这个人均2000~3000纳币/月收入的国度,自来水49.5纳币/吨,物价不低,但挂在脸上发自内心的微笑与他们的岁月相伴!</p> <p class="ql-block">动物王国的亮点突出,餐厅的摆件都是野生动物的标本。</p> <p class="ql-block">德国烤猪手,皮很焦,没有欧洲餐厅烤的口感好。这是一人份餐,二个人也吃不了。</p> <p class="ql-block">烤串由斑马、水牛、 箭羚、长颈鹿、鳄鱼五种野生动物肉组成,烤熟后,也分不清五种野生动物各自的种类,口感很柴,不适合中国胃,重在体验,尝尝就好。不过,乔日啤酒屋自酿的啤酒口感清纯,价格也实惠,300毫升/杯,售价相当于人民币10.5元。</p> <p class="ql-block">纳米比亚对国人来说,还是个相对陌生的国度。在这片荒凉而绝美的土地上,充满原始野生状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津赞博纳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南部非洲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更能让我换个视角重新认识非洲。非洲的时间不是用来追赶的,而是用来呼吸、感受并最终理解的,一段“可口可乐”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