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一张申请书的回忆

网事如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昵称 网事如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 1303108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片自己相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整理旧物,突然在一张信封里翻出一张泛黄的信纸,内容是写给上级公司的申请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关于xx商店与上海XX证券公司联合经营的申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司总经理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某某商店地处浦东某地,周围除了一些居民,便是一些工厂的仓库,地段很是偏僻,尽管我们全店多方努力,(即做门店生意,又到各厂家推销劳防、建材、办公用品)但还是举步维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海某某证券公司是一个实力较强的金融公司,由于该公司经营“项目”的特殊性,不受地段偏僻的影响,这样可将我店原来的不利变有利,我店可借助于他们经济实力支持,通过联营来发展自己的实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3年9月28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了这份申请,三十二年前的往事又在脑海中浮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我单位市口偏僻,靠门店销售收入根本不能维持18名职工和3名退休工人的费用(当时没有统筹)我单位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上海联合毛纺厂、新新机械厂、上海造船厂……)做劳防和办公用品等生意,但九十年代初,浦东改革开放,这些单位都搬迁到郊区,原来认识的业务员也因各种原因调离,工厂生意没有了,单位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为解燃眉之急,将店铺全部租给了一家郊区工厂当办公室。合同是三年。但租金很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受周围朋友影响,那时我也开始炒股,并且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我所开户的营业部经理,从闲谈中得知,因为股民太多,她们证券公司想再租一个门面。我立即向她介绍了我们商店的情况,她答应去看看,如果看中场地后,我们要在十天内让原租户搬出,同时办理好其他相关手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是单位财务,虽说财务,但单位所有对外的公文都是我写,当然也参与商店的经营管理。中午,我就将信息告诉经理,并告诉他,证券公司开出的每平方米价格,如果各方面条件符合将与我们鉴订十年合同并每年以5%的幅度递增。这无疑是天上给我们掉下了一个大馅饼。机遇可遇不可求。怕有变故,我当场写下这份申请,下午就送到浦东商业总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果单从这张申请来看,并没有什么复杂,只要上级公司给我们批复,我们拿着批复和证券公司签订联营合同,再到工商局增加经营项目,然后到税务局备案就行。可是由于单位在一年半之前就已经与与电器厂签订了三年期租房合同,怎么样以最小的补偿解除与这家电器厂的合同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庆过后的第一天,证券公司派人到我们单位来看场地。电器厂的人也知道了我们想转租。他们放出风声,提出的补偿金是退回一年半租金和补偿装修费用。如果答应他们要求,无论从长远和眼前看,对我单位都是有利,但赔也要赔的明明白白。我们问了朋友,朋友们也没有经历过这个事情,也不知道该赔多少。情急之中,我想起我的一位闺蜜的爸爸是某大银行某个营业部的行长,他应该知道这方面的潜规则。当时,没有电话,无法事先告知,当天晚上我冒冒失失的到闺蜜父母家去,确实让她的父母惊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好在她的父母原来对我印象极好,马上就热情的接待了我。当听我说出来意后,闺蜜爸爸告诉我,如没有在合同中特意注明,一般情况下是补偿一年的租金。我趁机又提出,“能不能够向他们银行贷一笔款,三个月以后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勿来赛,勿来赛,银行放贷一定要有大于贷款的固定资产抵押才能贷,倷单位的房子是国家格,勿属于单位的固定资产,勿符合贷款条件。”闺蜜爸爸连连摇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到闺蜜爸爸这样说,我很不好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某某阿爸,勿要紧,勿要紧,我也是顺便问问。”我也连连摆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侬也是我从小看了长大的,交囡en一样,(和女儿一样)能帮我一定帮格,但迪件事体不好帮。侬作为一个财务,为单位的事体噶操心,噶负责,又是财会专业毕业,要是年轻几岁,我就招侬到阿拉银行了。”(当时我39岁)接着,他又告诉我:“定合同不好定得太死板,一定要给对方和自己都留有余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尽管回到家中,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但我还是连夜赶写与“电器厂”解除原租房合同的协议。由于我事先也知道他们租我们商业用房当办公室等于是大材小用,他们也在外面找合适的房子,只是不想先开口提解除,现在我们提前解约,他们能拿到补偿金,说不定私下还偷着乐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份协议我斟酌再三,写的既委婉客套又不容置疑,其中几句我至今记忆犹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综上所述,尽快终止合同,让各自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使双方利益最大化,应该是我们两家企业的共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协议中我直接写明补偿一年租金,补偿装修费用x万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天一早我就将这份协议给经理看,并告诉他我去闺蜜爸爸那儿咨询的事情。经理当然同意这份协议,于是我们直接找对方洽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都是天天见面的熟人,无须客套,我直接向他们法务经理递上协议。这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士,身材修长,腰板挺直,戴一幅宽边紫色眼镜,儒雅俊朗。他先快速地扫了协议,后又一字一句地审核,然后频频点头,最后问,“啥人写格?”“我连夜写格。侬帮帮忙,尽快回复。同意了,三天之内阿拉单位就拿补偿金划到倷单位帐上。”他悄悄向我竖了大姆指,转身就进他们的办公室给他的上级看。也就两枝烟的功夫,他就出来了,这时候的协议书上已经盖上了鲜红的公章,我顺势又拿出了另一张,上面金额没有填写,我填了金额对他说,“一式两份,迭份侬盖好,阿拉保存。”“原来侬还留了一手,蛮好我讨价还价格。”他调侃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没想到,事情如此顺利,我和经理都很高兴。我对经理说了银行不能贷款的事情,还说我们先到XX单位借钱付补偿金,财务和经理都是我们老朋友,这个忙是会帮的。如果他们为难,我俩都抛些股票,从股市中取出钱,先将补偿金垫付。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和证券公司联营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好在,借款很成功。”当场,财务就开了转帐支票给我。我马上就骑自行车到银行将支票加进去。第三天,钱准时划到炼江电器厂帐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似乎一切都很顺利,原以为我送到商业总公司的申请也会很快批复,可是等到我将炼江电器厂的事情办妥再去商业总公司的时候,那张申请却还在抽屉里睡觉。我很着急,但又不敢得罪他们,只得笑着央求他们抓紧批复。到了第六天,我又去,可是申请书还在他的抽屉里躺着,我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领导在国资局开会,公章也被他带走了。我知道国资局离证券公司不远,就说,你们领导我认识,你将申请书给我,我自己到国资局请他批复。其实我又哪里真认识呢?只是情急之中编出的一个“谎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真是上苍眷顾我,那个领导我还真认识,是我在原来上级公司见到过的领导,只是没有打过招呼。他知道我们商店的状况,现在有这样的机遇,也为我们高兴。立即写上“同意”并盖上大红公章。而我拿了这申请,骑着自行车直奔证券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天后,也就是1993年10月10号,我和经理与证券公司正式签订了合同。那天的场面很隆重,他们还特地穿上了红马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为目睹了我这三天在证券公司当场写合同,当场用计算机算出从第一年到第十年的复利租金,有时骑着自行车一天往返几次送他们需要的材料。他们的项目经理张老师说,你对工作这么负责,要是再年轻几岁我们就招你进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然而,计划总不如变化快,二年后证券公司因为人满为患,又需要更大的场地,又提前终止合同……但不管怎样,这两年我们还清了债务,合理合法分配每年利润,提足税务政策中允许提取的税费。丰年想着歉年,即使单位又发生变故,也能够每月按时发放单位职工工资,缴纳养老金、公积金和上缴公司管理费、工会经费了。而我们也没有为自己多增加一分工资、找地方大吃一顿、用公款旅游,虽然觉得有点傻……但从没有后悔过。我很享受那十天谒尽全力为单位工作的过程,而且我也常常想起他们说得话:“可惜你岁数大了,要不我们就招你进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实去哪儿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体现了自身价值。更重要的是,我现在仍在本单位发挥余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就够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