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洗冷浴”

阿芬

<p class="ql-block">撰 稿 人:阿芬</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217424395</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夏天,大地是一只大火炉,太阳是一只大火球,一起炙烤着江南的村庄和村里的人。门外,场上的地是烫脚的,墙上的砖是烫手的,只有树荫下的河塘和河浜,水是凉爽的。于是,夏日午后,小家伙们就一个个地往水里钻,去“洗冷浴”。</p><p class="ql-block">“洗冷浴”,也叫“游水”,就是城里人说的“游泳”。村里的男生,没有不会游水的,这不仅是江南水乡小朋友们的生存技能,更是他们的最爱。那时候池塘清浅,河水清澈,漫长的夏日,河浜是每个村庄的盛夏乐园。</p> <p class="ql-block">大一点的男生,也就10岁左右,三五个一群,穿条小短裤,来到码头上,扑通一声就下了水,钻到水底下,叫“钻水心”。“钻水心”,比的是谁在水下憋的时间久并且窜得远,然后再比谁游得快。村头河浜,河面都不宽,所以常常一口气就是一个“对穿过”。小家伙们冒出头来,撸一把头上脸上的水,换一口气,就又钻到水底去了。两口气就是一个来回,都不用在水面上游。</p><p class="ql-block">小一点的男生,六七岁,跟着来凑热闹。这时候还没有学会游泳呢,要么扶着码头的石板,要么家里搬一个木桶,就跟着下了河。一会儿学闷头憋气,一会儿手脚并用学“狗趴”式闷头游水,很是努力。家里有哥哥的,尤其是哥哥耐心好的,会托着弟弟的下巴,带着弟弟游。到了河中心,突然一个脱手,让弟弟喝上几口水,挣扎着惊叫几下子,再接着练。这样扑通扑通地折腾一个夏天,“狗趴式”闷头游水就学会了。</p><p class="ql-block">六七岁小男孩是从午睡的大人眼皮底下溜出来的,怕被大人发现了要打屁股,所以总是脱了裤衩光着屁股下河,免得湿漉漉回家不打自招。大孩子最喜欢捉弄小屁孩,动不动就把他们放在码头上的裤衩藏了起来,弄得小朋友急哭了,才一脸坏笑地把小裤衩往小屁孩的头上套。</p><p class="ql-block">还有更小的男孩,胸前吊个红色小肚兜,在河边浅水区跃跃越试,小心用脚试着深浅,又紧张又兴奋不敢往下走。有胆大的女生,像邻村的桂桂和小美,也是不输男孩的。她们一条花短裤,一件花布圆领衫,夹在一群男孩子中间,像一朵朵美丽的水莲花。</p> <p class="ql-block">我也下过水的,但是一直没有学会游水,因为不够勇敢,也因为没有一个会托着我下巴练习的好兄长,甚是遗憾。</p><p class="ql-block">即使这样,坐在码头边发烫的麻石上,把两只脚在水里扑通扑通地溅着水花,看着男孩子们在河里扑腾,也是很开心。尤其是,脚在水里不动的时候,会有小鱼来啄脚,脚指头和脚背被啄得麻麻酥酥的,很是好玩,叫你忍不住想咯咯地笑。</p><p class="ql-block">这时候,我的乐趣是,拿来家里的淘米筲箕,放几把米,沉在码头边。小窜条鱼闻到淘篓里白色米浆的香味,就高高兴兴地游过来了。我静静地候着,待到有七八条的时候,就把筲箕提出来。发现我的诡计,小窜条极机灵地逃走了,但也总能逮到好几条活蹦乱跳的。捕上来的小鱼,放在一个小木桶里养着,可以养好几天呢。小窜条的脊背是青灰色的,如果养在水缸里,就和水是同色的,忽游忽停,很是讨喜可爱。可以养很久,也可以让一个小女孩开心很久。</p><p class="ql-block">男孩子们的乐趣则在水底下。他们喜欢到河底“摸蚌”,蚌就是“河蚌”,有大有小,大的可以有好一二斤重。河蚌的肉很是鲜美,对于食物普遍缺少蛋白质的年代,这也算是补充营养的好东西了。但是,村里人还是舍不得用来做菜吃,因为河蚌做菜颇费油盐姜葱这些佐料,所以通常这些河蚌都成了鸭子们的美食。这样很好,说不定今天的一个河蚌,就是明天的二个青壳大鸭蛋。</p><p class="ql-block">一个夏天下来,无论男生女生,都被阳光晒得乌黑发亮,一个个像只滑溜溜的“黑乌龟”。那时候没有防晒霜,手臂上和背上的皮肤,总要晒脱皮好几次。脸上的皮肤,好像要好一些,没那么容易脱皮,而且也总要比身上的皮肤略白一些。</p> <p class="ql-block">傍晚,是又一个“洗冷浴”的高峰时段。这时候游泳的主力队员,是劳累了一天的成年男子,小屁孩们则成了他们的“跟班”。</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村口有座水泥拱桥,叫“勤丰桥”,桥面与河面的落差有10米左右。那桥现在还在的,是老桥了,但那时候还是刚造好,大家都很喜欢这座漂亮的新桥。每到傍晚,全村的男子都来桥上“跳水”,可热闹了。当然我们不叫“跳水”,叫“掼冬瓜”。</p><p class="ql-block">当强健黝黑的男子们站在桥栏杆上,用自己的拿手动作和姿势,一个接一个地往水里跳,或往河当中钻,那场景很像是一场全民运动会。女人、小孩和老人们,都是看客,叽叽喳喳的,好像每天都要评出个冠军亚军的样子。这样一来,这每日的“掼冬瓜”,就带上一些“比武”的味道,每个男人都想好好展示自己。村里“洗冷浴”洗得好的男人,也就自然可以赢得许多赞许和羡慕。</p> <p class="ql-block">同龄的建伟,游泳本领极好。一次钻水心,在水下碰到了一个痉挛着的孩子,赶紧拽出水面。当时小男孩已经休克,亏得抢救及时,福大命大,捡回了一条性命。孩子家长是村里人,特别质朴,感念救命之恩,又觉得无以为报,便无论如何要这个六七岁的男孩认建伟做“寄爹”。那时候建伟也就20岁左右吧,就被人喊“寄爹”了,特别不好意思,但是又实在推却不了,就只好收下了这个比自己小10多岁的“寄儿子”。我放假回村里听到这个故事,不由得起哄他“捡便宜”,弄得憨厚的他更加脸红难为情。</p><p class="ql-block">村里的大人们担心小孩子的安全,总是吓唬我们河边有“水落鬼”,有“水獭野猫”,会来“拖”小孩子,让我们少去河边,至少不要一个人偷偷摸摸去“游水”。关于“水落鬼”的故事,小时候一直是半信半疑的;对于“水獭野猫”,更是有一种略带惊悚的神秘感。长大了才知道,那是大人们善意的谎言和一片苦心。</p><p class="ql-block">(其实村里人说的水落鬼就是水獭野猫,那时候不知道水獭是什么东西,就被说成了水拖野猫。)</p> <p class="ql-block">又一个夏天来了,又一个夏天走了。在闷热的夏日午后,总会忽然记起那河水接触皮肤的舒适凉意,洗冷浴扑腾的河滨热闹和掼冬瓜激起的一圈圈波纹。</p><p class="ql-block">时代的脚步从来没有像前面的五十年那么急促匆忙。今日碧波荡漾的泳池,阳光明媚的海滨浴场,已经将游泳演绎成了健康和时尚。然而,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群自有不同的活法,回望50年前的村庄,虽然清贫简陋,但是每一朵浪花里都飘荡着无忧的笑声和欢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