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前言</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血脉绵延,世代传承,乃华夏子孙慎终追远之根本,亦为家族凝聚之纽带。因时局变幻,世事更替,支脉迁徙,诸多亲族散落四方,音书皆渺。然纵隔千山万水,其情难断;即便岁月流转,其心依旧。今撰此文,非惟追溯已远之渊源,更为寻觅失散之手足,弥补分离之遗憾,践行后辈之责任,告慰先祖之英灵。愿借此文,跨越地域之阻隔,连通彼此之信息,共聚宗亲之力,使离散者得归宗,让血脉终得圆满。伏望四方君子,知其线索者,援手相助;同宗族人,闻此心声者,踊跃相传。谨此以盼,共襄盛举。</span></p> <p class="ql-block"> 元明更代之时,由于战乱,在全国造成了许多无人区,明朝庭便迸行了一次全国大移民。自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江西总计移民就有二百一十四万余人,其中饶州府近百万人。地处饶州的德兴新建程氏,根据老谱统计,标注为迁江淮的有三十一户,已超当时总人口的一半。时至今日,距移民迁徙时间己过去六百多年,在这六百多年中,为什么没有一人回新建寻根问祖?难道他们是在等待故乡宗亲的招唤,又或是他们不要祖宗了吗?都不是!</p> <p class="ql-block"> 当年,凡江西外迁移民,首先全部到鄱阳瓦屑坝(今鄱阳县莲湖乡瓦燮坽村),或是南昌瓦子角集中,然后将不同村庄、不同姓氏的人编组造册,秘密押往各迁徙地。当时移民是不允许将同村同姓的二户编在一个组的,并且严禁携带家乘与宗谱,封锁迁徙地信息,割断与原居地的一切联系。由于此举不得民心,朝庭也理由不足,所以正史也一向讳言。为此,这些移民过了三代或五代,只知道自已来自鄱阳瓦屑坝或南昌瓦子角,又如何知道回原居地寻根遡源,而原居地的宗亲也不知其迁往何地。所以今天看我族新建旧谱,只标注了迁淮,是不准确的,也是无奈之举。</p> <p class="ql-block"> 今天,通过各方考证,当年从瓦屑坝和瓦子角出发的移民,主要迁往下面四省:</p> <p class="ql-block">一、安徽省</p><p class="ql-block"> 主要地方: 合肥、安庆、凤阳、长丰、桐城、太湖、潜山、怀宁、池州、滁州、东至、芜湖、休宁、定远、淮南、宣城。</p> <p class="ql-block">二、湖南省</p><p class="ql-block"> 主要地方: 岳州府各地、常德各地、郴州、零陵、衡阳、靖县、辰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湖北省</p><p class="ql-block"> 主要地方: 武汉、黄冈、孝感、安陆、汉阳、黄州、闵阳、麻城、罗田、勉阳、鄂州、黄梅、荆州、红安、恩施、江夏、英山、西水。</p> <p class="ql-block">四、江苏</p><p class="ql-block"> 主要地方: 杨州各府县</p> <p class="ql-block"> 上述各地移民,凡程姓者,可根据始迁祖名讳、已知祖先或自已的行第用字、先人口传或笔录的信息、方言俚语、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等,推断是否属我们德兴新建程氏所迁,并盼望回新建考证和认祖归宗,我们在故乡呼唤着宗亲们: 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附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德兴新建程氏行第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德兴新建程氏迁徙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