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公元535年至547年)</b></p> 吴浩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834、宇文泰重用苏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535年3月,西魏丞相宇文泰因战乱尚未停息,官吏和百姓疲劳困苦,命令主管部门斟酌吸取古往今来那些适合当今时势,有利于统治的规章制度,制订了24条新制,奏呈皇帝实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宇文泰任用苏绰为行台郎中,一年多了,还不知道他的才能,而台中的官员们都称赞苏绰有能力,有疑难问题都去向他请教。宇文泰和仆射周惠达讨论朝政,周惠达不能回答宇文泰的的问题,请求到外面去找人商量。他出来后把此事告诉了苏绰,苏绰给他一一作了解答,他再进去告诉宇文泰,宇文泰称赞他回答得很好,问他:“谁和你一起讨论的?”他说是苏绰,而且称赞苏绰的才能足以做天子的辅佐。宇文泰于是提升苏绰为著作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宇文泰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捕鱼,走到原来汉代的仓池,回头问身边之人,没人知道。把苏绰叫来询问,苏绰告诉了原委。宇文泰很高兴,顺便问天地造化的开始,历代兴亡的历史,苏绰对答如流。当晚,宇文泰把苏绰留下来一直谈到深夜,向他询问政事,躺着听他讲。苏绰陈述统治的要领,宇文泰起来,整理衣服,恭敬地端坐着,不自觉地膝盖向前移动,两人一直谈到天亮还没说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宇文泰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士,我要任用他来处理政务。”便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掌管机密,一天比一天受到重视。苏绰开始制订公文案卷的程式,出去的公文用红笔写,进来的公文用墨笔写,还制订了计账、户籍等制度,后代人大多遵用他的方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835、高欢知人善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535年7月,西魏皇帝下诏书,列举高欢罪状二十条,並说:“我要亲自率领军队,和丞相一起扫除凶残丑恶之人。”东魏丞相高欢也向西魏发出檄文,说宇文泰和斛斯椿是叛逆之徒,並说:“我将命令各位将领,率百万之兵,不久向西讨伐。”东、西魏互相箭拔弩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东魏任命丞相高欢的儿子高洋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太原公。高洋内心聪明果断,表面却好像不夠聪明,兄弟们及众人都瞧不起他,只有高欢认为他与众不同,对长史薛琡说:“这个孩子见识超过了我。”孩子们幼小时,高欢想测试他们的智慧,让他们整理乱丝,只有高洋拔刀斩断乱丝,说:“乱者一定要斩!”这就是成语“快刀斩乱蔴”的来历。高欢又让他们各自领兵四出,派都督彭乐率兵假装攻打他们,高洋的哥哥高澄等人都惊慌失措,只有高洋率领众人与彭乐格斗,彭乐脱下甲冑说明了情况,高洋还捉拿了他,献给了高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536年2月,东魏司马子如、高季式请孙搴痛饮,孙搴因饮酒过量而死。高欢对司马子如说:“你折断了我的右臂,得给我一个可以替代的人。”子如推荐了中书郎魏收,高欢任命他为主簿。高欢又对高季式说:“你们用酒灌死了我的孙搴,子如推荐的魏收起草文书不中我意,司徒高敖曹曾说过有个人很谨慎细心,他是谁?”高季式告诉他是司徒记室陈元康,並说:“这个人能看书到深夜,是个勤快的官吏。”高欢召见陈元康,一见面就授他为大丞相功曹,掌管机密,后又升为大行台都官郎。当时军国事务很多,问及元康,没有他不知道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836、东魏和梁朝交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说南方的梁朝,梁武帝萧衍重视了解下情。公元536年4月,尚书右丞江子四上书梁武帝,深入地分析了政治得失。梁武帝下诏说:“古人有句话: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我有了过失,自己不能察知,江子四等人上书所说的事,尚书要时常加以检查,对百姓有害的,应赶快详细启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537年,东魏攻打西魏失利。6月,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李谐到梁朝通问结好,吏部郎卢元明、通直侍郎李业兴为副使。7月到达建康,梁武帝接见,交谈时他们对答如流。梁武帝看着他们退出后,对身边人说:“我今天遇到了高手。你们曾说北方没什么人物,这些人从哪里来的!”这时,被邺城人称颂为风流人物的,以李谐和李神俊、卢元明、王元景、楊遵彦、崔赡为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北通好时,双方都喜欢以才能出众的人互相炫耀,奉命出使或接待来使的人,一定要反复挑选,没有才能和名望的人不能参与。每当梁朝的使者到了东魏的邺城,上下为之轰动,豪门子弟穿戴整齐前去观看,以厚重礼物互相赠送,使者住所门前成了集市。宴会时,高欢之子尚书令高澄经常派身边人去看,有一句话赢了,高澄就为他们鼓掌。东魏的使者到了梁朝的建康也是如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