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故事】 一座藏在政府大院里的塔

豆瓣小站

<p class="ql-block"><b>  旅行到代县已近傍晚,本打算住一夜看了雁门关就赶路,没想到一波三折,找个歇脚的地方都家家客满。当时脑累身疲没多想,当听说还剩一间豪华套房时,毫不犹豫就住下了。</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晨起就往雁门关走,刚一出城就被交警挡下,说封路。一打听,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天要举行世界自行车赛。百般无奈返回酒店,再查百度,发现城里有个阿育王塔,而且不远。</b></p> <p class="ql-block"><b>  导航将我们引到了代县政府大门口,显示的是距离阿育王塔还有150米。但我看着政府大门及站在一边值守的保安,实在是有些将信将疑。于是开着车继续往前走了约200米。手机导航不断提示,前方50米掉头,掉头。这才使我确信,应该有闯政府大院的勇气。果然,车进大门时,保安连看都没看我们一眼,导航也是正常说前方有停车场。再绕过办公大楼,就看到了那座高大雄伟的塔。一个小众景点。真有点小隐于山野,大隐于闹市的感觉。 </b></p> <p class="ql-block"><b>  阿育王塔虽地处闹市中心,可能因身藏政府办公楼后区,硕大一片树荫下除了几个司机躺在车里睡觉外,可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不过蛮好的,我可以从容地迈着方步,由远及近,多角度欣赏着该塔。 这座塔,号称有着四个最:当今世界上保护的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以及现存最大的古代高层阿育王塔建筑。用当下时髦的话说,就是:造型秀美,雄建挺拔,雕艺高超。毫不夸张地说,阳光照耀下的阿育王塔更是熠熠生辉。</b></p> <p class="ql-block"><b>  阿育王塔原为圆果寺中的建筑,又称圆果寺塔,只是寺已毁,塔独存。 是中国藏式塔中的佳作。</b></p><p class="ql-block"><b>  阿育王塔始建于隋朝,木结构。元代时改为砖塔。改建后的该塔具有了藏式佛塔风格。</b></p><p class="ql-block"><b>  阿育王塔的前世今生,说起来占用篇幅太大,在此不赘述。</b></p><p class="ql-block"><b>  阿育王塔,俗称白塔。跟北京妙应寺白塔以及五台山塔院寺白塔相比较而言,它的“肚子”并没那么硕大,反而更显得匀称。代县的阿育王塔始建于公元601年,已有1400多年历史;后世几度重修,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元代重修的。</b></p> <p class="ql-block"><b>  阿育王塔因邻近的雁门关所起的作用和名气更大而备受冷落。这种冷落一直延续至今。 它作为历史的旁观者,与雁门关一起,见证了千年时光的一倏而过。它自身居住的这块土地也不宁静,兵家必争之地上迸发出的电石火光,也把它牵扯了进来。地震来凑过热闹,辚辚车马碾过,鸡飞狗跳人亡的种种人间惨寰,它也都目睹过,更经历过。 它见证着一切,也在述说,在倾吐,只是芸芸众生无法破解其密码。我伫立塔前,凝视、静思,试图从阵阵梵铃声中,从砖塔的每一道纹理中读出哪怕一丝丝信息。</b></p> <p class="ql-block"><b>  1948年春,周恩来、任弼时等随毛泽东前往西柏坡时,路过代县。曾在塔旁摄影留念,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照片。因此在阿育王塔旁,建有“毛泽东路居”纪念馆,可惜的是闭馆,阿育王塔纪念馆也是铁将军把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