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甘岭炮战有多残酷?坑道部队成建制被震死,步兵化为血肉泥浆。597.9高地,一天砸下三十万发炮弹,山头被削低两米,坑道里一整连战士无声震死,地表步兵成了泥里的碎骨血浆。上甘岭这仗,连美军都说是“历史上最密集的炮火”,可他们没想到的是志愿军,居然扛住了……</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万发炮弹砸平两座山,活人被震成尸体。1952年10月14日,凌晨四点三十分,朝鲜金化以北的597.9高地刚亮起天光,突然响起山崩海啸般的爆炸声。300多门美军大炮、27辆坦克、40多架轰炸机和攻击机一起开火,炮弹像沙子一样往山上倒。当天,美军发射超过30万发炮弹和500多枚炸弹,两个山头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了45吨爆炸物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 山体被炸塌,表层削低了整整两米。曾经有松树、有战壕、有人的地方,现在只有一层混着血、泥、石头、金属的“灰浆”。志愿军第45师阵地在第一天就损失严重,地表所有明火阵地、交通壕和掩体被全部摧毁。第一天的炮击就打出500多人伤亡的数字。人在高地上无法站立,站着的变成残肢,趴着的嵌进泥里,连伤口都没有,整个人像被拍成了肉饼。地下也没能幸免。坑道战士躲在两米厚的岩层后,本以为能安全度过第一轮轰炸。结果冲击波透过山体传进坑道,巨响连着震动,把人脑震浆了。</p> <p class="ql-block"> 134团3营一个连整建制被震死在坑道里,死相整齐,没有挣扎,像睡着了一样倒在墙角。没有血,没有弹孔,只有耳鼻流血和身体抽搐的痕迹。后来清理现场的副连长说:“我们刚进去,以为他们在休息,喊了好几声没人应,再看,有的战士嘴里还咬着饼干。”这一仗第一天的炮击,用的不是精确打击,是物理消灭。高地没了原样,志愿军的尸体被压进土地里,和泥土混成了一色。十几个小时过去后,美军步兵发起第一次冲锋。地面被炸得像豆腐脑,一脚下去陷半米,冲到半山腰就打滑。志愿军从剩下的零星战壕中爬出来,用刺刀顶着对方反推回去。</p> <p class="ql-block"> 天黑之后,尸体成排躺在山脚下,没人来收,气温降到零下,血冻在泥里,枪也冻住了扳机。但这只是开始。跑步冲锋变成爆浆,炸完一遍再炸泥浆。10月15日开始,敌军每天炮轰10个小时,昼夜不停,炸弹精准覆盖志愿军反击通道。志愿军必须靠夜色推进,每晚都有部队试图从山脚渗透上来,地面攻上去两分钟,山头就炸成火海。134团突击连冲锋时,每排只剩下七八个人能靠近主峰,其他人被炸飞、炸碎、炸进壕沟,根本看不清是到底是尸体还是烂泥……</p> <p class="ql-block"> 战士冲上去时全身裹着绑带,有人被炸得肚皮翻开,肠子流出还在继续打枪。爆炸中心区域,一颗155毫米炮弹能掀起两米高的泥浪,碎肉飞出几十米远。志愿军第15军军部统计,从14日到20日,志愿军地面反击和阵地争夺共发生超过百次交火。敌人每次被打退后,都会用航空炸弹和火箭炮再次把战场“洗”一遍。很多尸体炸得没法辨认,骨头散在泥里,钢盔飘在雨水里。等地面反击打完,整条沟渠只剩血水和断肢。一位清理战场的副排长,在泥里捡到副连长的半只手臂,手腕上的表还在走。人没了。每天晚上,战士们往山上爬,白天被炮火压下来,天亮时统计人数,每次都少一半。</p><p class="ql-block"> 战斗最激烈的一天,15军一个加强连从山脚出发,20分钟内炸死在中段17人,炸断5条腿,剩下的人躲在弹坑里动不了。有战士被炸进弹坑,下半身埋在泥里,没喊一声,身边有三颗手榴弹没爆炸,炸药湿透了。这种冲锋就像用人肉顶炸弹,美军炸一次地面,志愿军就用一次命换回去。每一个阵地反复易手三次以上,尸体埋了一层又一层。每次推回去,脚下踩的是前一晚没收走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 出坑道的是人,回坑道的是骨头。134团3营8连是最早进入597.9高地坑道的部队,10月18日晚穿越1500米封锁线,仅伤亡5人,全连成功进入1号坑道。坑道里没有灯、没有风,气温接近零度,墙体因震荡不断掉渣。食物只有压缩干粮,每人每天一口水,靠舔墙缝的冷凝水续命。敌人知道志愿军躲进了坑道,用喷火器封口,再投汽油弹、毒气弹、硫磺弹,想让战士“闷死”在里面。战士用尿布堵通风口、用沙袋隔烟、用湿被子捂嘴,最后直接在出口打土墙,防止火焰灌入。八连整整在坑道里坚守了14个昼夜,期间战士轮流上阵,三人一组守口,守到晕倒就换。吃的是冰渣土豆皮,躲的是上千吨爆炸冲击。</p><p class="ql-block"> 10月29日夜,志愿军组织全面反击,坑道内残余部队主动出击,打退敌人第11次冲锋。那时候,8连只剩15人,还有一个膝盖炸碎的战士,靠绑着腿用石头砸弹壳拼出一把临时手榴弹。</p> <p class="ql-block"> 战后清点,全连仅存不足20人,平均每人打掉敌人32个以上。歼敌总数为650人。最终收复阵地那天,爆破工打开山腹塌方区域,发现一整排战士坐在墙角,枪抱在怀里,双眼半睁,像是还在等命令。待工兵抬出他们的尸体时,一名老排长哭着说:“这些兄弟,一天没脱鞋,一步没后退。”后来整理遗体时,阵地表层挖出500多块散落骨骼和不完整的遗体,有的钢盔上写着“15军134团”,再往下一挖,就只剩下粘在泥里的血痕……</p> <p class="ql-block"> 这场炮战,打了整整43天。15军以4万人迎战6万美韩联军,歼敌2.5万人。美军动用三千架次飞机、三千门火炮、数千吨炸药,没能拿下这两个高地。但代价是志愿军很多战士,死的时候,没有伤口,只有震荡的血管,爆开的内脏,和埋不掉的骨头……</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一场战役的真实写照。也正因为如此,成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的英名。班师凯旋回国后,1950年成立空降兵时,中央军委让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在38军、39军、40军42军中挑选伞兵部队。刘亚楼没有挑选“万岁军”,而是果断地挑选了15军而成为佳话。从此,第15军成了我军迄今为止的唯一的一支空降兵部队……</p><p class="ql-block"> 2025年08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