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可不是AI合成的图片,它是从实实在在地耸立在纽约哈德逊河边的哈德逊城市广场30号楼的100层伸出去的。看到这个观景台从那么高的位置悬挑在空中,你是不是会有一种腿肚子打哆嗦的赶脚?它的高度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345米呢,比帝国大厦的观景台还高出5米。它</span>采用了悬挑设计,由15个部分组成,总重量达347吨。 最绝的是,它的四周全部都是玻璃的,可以毫无遮挡地欣赏迈哈顿岛和哈德逊河。它的中间还有一部分是玻璃地板,你可以趴在地板上垂直往345米的深度看下去,如果你视力够好的话,能看到蚂蚁🐜那么大的人在走动。当然你得没有恐高症,因为此时你的感觉是飘在空中的。</p><p class="ql-block">记得十多年前来美国旅游的时候,在帝国大厦观景台上欣赏周边一圈的景色,但是却不能俯瞰低处的美景,因为观景台周边被差不多一人高的水泥墙拦得严严实实。狭窄的通道内,游人挤挤挨挨,都想到边上去伸长脖子多看一下周边的美景。但即使是挤到了边上,看到的也都是支离破碎的,因为周边被不止一层的铁丝网拦着。帝国大厦观景台当时也是纽约唯一的室外高空观景台,而且由于是电影《金刚》、《当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取景地,此处一度名声大噪。然而十年后,几座新的高楼大厦和观景台拔地而起,此观景台便黯然失色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正式名称为“The Edge边际线”浮景台(还是把它叫做云端观景台吧)两边的锐角,仿佛像两把尖刀插向天迹,欲把游客送入云端。</p> <p class="ql-block">从高处看去,走在云端观景台上的人看起来还真有在空中穿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观景台中间的玻璃地面。很多人躺在玻璃地面上拍照,胆大的敢往中间躺,胆小的只敢躺在边上。其实由于来来往往的人太多,被鞋底摩擦的这块玻璃已经不太透明了,所以站在上面,有一种被云彩托住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块地方最受小孩子欢迎。</p> <p class="ql-block">纽约哈德逊城市广场不是我们一听到脑海中马上会出现的、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空旷的、可以用来集会的大广场,而是一个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私人地产项目,由目前尚不明确有多少楼座的一群建筑组成,是一个集商业、住宅、人文、休闲的综合型开发项目。其30号楼(至少有30座楼?)高达1296英尺(395米),一共有102层,是纽约第三高办公大楼(第一是世贸中心【自由塔】541米104层,2013年建成,象征9·11后重生;第二是OneVanderbilt【范德堡一号大楼】427米,2019年封顶,位于中央车站旁)。这个刺破天迹的云端观景台,在建筑的第100层,距离地面345米,于2021年11月9日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哈德逊城市广场30号大堂,映入眼帘的几个巨大的镂空金属球,演绎出超时代的科技感。</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在巨大的松果里穿行》的那个美篇吗?在这个大楼里也能把这个观景台看得如此清晰,无遮挡的玻璃幕墙,让你把室外的风景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为了观看夜景,我们选择了傍晚的时间段。门票52美元,比白天贵十几块。傍晚5点多钟,我们检票进入前往云端观景台的闸门。检票后还要经过一段长长的走廊才能到达电梯门,走廊两边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视频墻。</p> <p class="ql-block">这个电梯是高速电梯,上升到100层仅需要60秒钟。而旁边那个大松果的电梯,仅仅上到16层都要3分钟。当然大松果电梯的三分钟是观光电梯,在无遮挡的轿厢里可以尽情地浏览眼前的风光;而哈德逊城市广场30号的高速电梯是全封闭轿厢,设计者把轿厢的三面都设计成了电视墙,前30秒用铅笔画描述了这个城市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后30秒则使电梯轿厢里的人有一种电梯在蓝天中上升的体验感。动感的电视墙驱散了电梯中的压抑和沉闷,一分钟转瞬即逝。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的电梯里进来了一位高达两米多的巨人,跟我们站在一起,绝对是鹤立鸡群。</p> <p class="ql-block">我们邀请大个子跟我们合影,他欣然应诺。</p> <p class="ql-block">电梯出入口旁边的墙上有一面很大的电视屏幕,一直在滚动播放另外的极限项目。电视前的我看着他们那些极限动作,都感到心里有点发虚,真佩服这些年轻人花钱玩心跳的勇气和决心!</p> <p class="ql-block">100层的高度,看所有的高楼大厦都成了小板凳。</p> <p class="ql-block">玻璃钢的挡板,其实是非常结实的。但是靠近了往下和往周边观看的时候,腿肚子还是会发抖的,所以很多人不敢靠在边上。那些敢于靠在边上,并且还要拍照的,都是些勇敢分子!</p> <p class="ql-block">在云端观景台上转了一圈,拍了四个不同方向的图片,这些高楼大厦真像是春笋刚刚从雨后争先恐后冒出来的那种感觉。</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天色渐暗时,到这个大楼梯上的最高处找了个位置,坐下来等待夜幕降临华灯初上。</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楼梯的顶端视野非常好。拍照时上下都不遮挡。</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在哈德逊城市广场30号楼最顶层(102层的房顶) 做惊险蹦极动作的勇敢者们。</p> <p class="ql-block">晚上八点十几分,西边将要谢幕的夕阳的余晖,把东边的大楼染上了一层金红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西边的云彩们也不甘示弱,想跟着夕阳沾光,把自己染成金红色。</p> <p class="ql-block">夕阳终于下班了,高楼大厦们开始渐次亮起了灯光,我拍好了这张照片,记录下了时间:晚上8:40。</p> <p class="ql-block">黑暗模糊了高度,使人们站到玻璃墙近处也不再感觉恐惧。等待绚烂夜景的人们,纷纷举起了手里的拍照设备,当然大部分都是手机。</p> <p class="ql-block">等来等去,最亮也不过如此了。</p> <p class="ql-block">突然,已经没入地平线的夕阳,又通过金色的彩云昭示了自己的存在,欲与哈德逊河两岸亮起灯光的华彩一争高低。</p> <p class="ql-block">等了三个小时,看到的灯光不过如此:没有闪烁璀璨的霓虹灯,也没有被射灯点亮的座座高楼,更没有变幻多端的大楼幕墙……而且感觉很多灯光都只是那些不眠之夜的办公室里向外传递的信息……但是心里也释然,也许把福利做好,把民生做强,比亮化工程、面子工程……要更得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