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随想

风中瘦竹

文/风中瘦竹    图/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提起夏日,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暑气与炎热,眼前浮现出一幅骄阳似火的画面。其实夏日生活的精髓是“从容”二字,夏日的美好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地去品尝。</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白昼时间长,晚上入睡迟,有好久一段时光由你去掌控,或工作,或处理私事,或消遣,或闲聊,因此夏日心理时间显得特别的悠长。相比,冬日下午五点多钟天就黑了,晚上人冻得缩手缩脚,早早就上床进入梦乡。冬季让人感觉不爽,还没有做多少事,一天就匆匆而过。</p> <p class="ql-block">  春天无疑是浪漫的,然而夏天的美更加绚烂多姿。春天最浪漫的景象是百花盛开。中国古代有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说法,从小寒节气开始,直至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百花集中绽放期。但夏天依然会有众多美花应时登场,展露各自迷人的风釆。夏花在充沛的日照下,得天独厚,花色无比的耀眼艳丽,大文豪泰戈尔就有“让生如夏花之绚烂”的著名诗句。夏花的典型代表非荷花莫属,其娇艳的花与碧绿的叶是那么夺目,其雅致飘逸的香味更是清新脱俗,荷之美荷之香抚慰夏时焦燥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荷莲是植物,在夏莲之外,夏天与动物相关的景象亦有三绝,即蛙声、蝉鸣和萤火,用网络语点赞这三个极具风情与特色的夏季景色,那就是简直美到窒息。</p><p class="ql-block"> 初夏的蛙声宣告春天的结束,拉开夏日的帷幕。如在雨后,夜色中听那清脆的蛙声响成一片,仿佛空中四处洋溢着清新的气息。梅雨季的蛙声犹觉悦耳,南宋赵师秀在《约客》中写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好诗需细品,作为启承的这两句用笔简练,刻划精准,传神地渲染了叙事的背景,梅雨中处处是蛙声的景象跃然纸上。正是有个美的开始,才衬托了转合收笔的精彩,“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清秀隽永的丽句,冲淡了诗中主人翁的寂落心绪,冷清中藏禅意,有时孤独也是一种极致的美。</p><p class="ql-block"> 我对蛙声有特别的记忆,那是青春岁月的美好插曲。1984年大学毕业,我被国家统分到外地,参加新厂筹建工作,自然是居住于集体宿舍。宿舍楼就在单位院内,紧挨着办公室,楼前是一片长满杂草的荒地,如逢下雨,荒地低洼处会积满水。夏天雨后,宿舍前的这块草地里,处处是蛙声,许多个青蛙的鸣叫汇奏为一支动听的交响曲。这样的晚上,无论我在办公室读书,还是在办公室前面的小花园内散步,直至到宿舍就寝,我都被美妙的蛙鸣包围,随之心潮澎湃,引起无限遐想。当年我被蛙声打动,还以千年的蛙鸣为主题写过一首长诗,可惜旧稿不知遗落在何处,还能否在尘封的故纸堆里找到吗?</p> <p class="ql-block">  从夏至开始,蝉始鸣,蝉声让夏天多了一份别致的趣味。蝉自古就被赋予高洁的象征,誉其“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p><p class="ql-block"> 正如罗大佑的《童年》歌曲中所唱的“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蝉鸣是夏日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无蝉鸣,不夏天”,蝉就象夏的代言人,不住地鸣唱,宣示着盛夏的存在。几乎有大树就有蝉栖息,其声传播极远,让人感觉蝉声无处不在。</p><p class="ql-block"> 对蝉声的评价并不总是正面的,其实感觉是“蝉悠”还是“蝉噪”,全凭听者的心态。心静者,甚至从悠扬的蝉歌中悟出禅意。对心烦者,不断的蝉鸣简直是刺耳的噪音。</p><p class="ql-block"> 古代著名的咏蝉诗有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以及李商隐的《蝉》,被合称为唐诗中的咏蝉三绝。凡咏蝉诗皆为托物言志之作。虞世南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作为身居高位的朝廷重臣,自然就有“居高声自远”的佳句。骆宾王身陷牢狱,悲苦无奈中抒发“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申诉。李商隐则借“五更疏欲断”,来表白“我亦举家清”的人生处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夏夜漫飞的萤火虫,朦胧闪烁,将人们带入童话剧。如要儿童评比夏季最奇幻的动物,非萤火虫莫属,夏季夜晚流萤成群地在草丛间飞舞,简直是一部神奇而浪漫的动画,令人无比陶醉。</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是我幼时及学生时代最美的记忆之一,此言一点也不夸张,回忆起那年代夏季的美好,总念念不忘夏夜的萤火,此景此情如梦如幻,只有用诗的语言来讴歌赞美。可惜萤火虫已多年未见,现在的夏晚已寻遇不见美丽的萤火,只剩遥远的记忆长留心中,恍如梦境,庄周梦蝶,我梦萤,犹如锦瑟一曲已惘然。</p> <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是过去夏晚乘凉的情景。记得小时候,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都在门前临时搁一张床,或者搬出一张矮的长条桌,一家人就在外面吃晚饭,吃过晚饭就是纳凉的快乐时光。一轮明月高照,泻下清凉的光,大人们手摇芭蕉扇,互相闲谈神聊,有的漫无边际吹牛,有的活灵活现讲故事,孩子们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夏夜那时间仿佛流逝得很慢,亮亮的月,静静的夜,远处是模糊的树影,凉意渐起,不知不觉中甜美的睡意悄然向你袭来。</p><p class="ql-block"> 从前,听讲故事是民间重要的娱乐方式,口口相传,全凭记忆,讲者眉飞色舞,听者沉迷陶醉,真乃不亦乐乎。我的祖母可是讲故事的好手,她非常爱听故事,更喜欢讲故事。她的记性极好,吐词清晰,表达能力强,讲她看过的古装戏,讲她听过的故事,乐此不疲。夏夜乘凉时,不但自己讲故事,还邀请别人讲故事,作为聆听者,我从中受益不浅,增长了见识,开启了心智。我至今还记得一些祖母讲过的故事,例如乔老爷上轿的喜剧。于此记上这一笔,借以表达对老祖母的怀念,祖母的慈爱与关怀,祖母的善良与智慧,令我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首古诗,我写于2022年,这次修改了一个字:</p><p class="ql-block"> 惜时过</p><p class="ql-block"> 子规声里乡愁重,最是童真入梦奇。</p><p class="ql-block"> 五十春秋月飞逝,三千朝夕日行迟。</p><p class="ql-block"> 幻天仙境如花露,落地人间似画诗。</p><p class="ql-block"> 秒秒分分慢慢过,年年岁岁再难追。</p><p class="ql-block"> “三千朝夕日行迟”,记忆中童年的日子如梦如幻,仿佛过得很慢,恍若仙界,木心先生的诗《从前慢》就怀旧和歌颂了过去的慢生活,令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童年好似朝花晨露,虽清新却脆弱。长大后,学习、工作紧张,务实忙碌,反而觉得时间飞快,所以说“五十春秋月飞逝”。</p><p class="ql-block"> 日、月既是时间单位,也可指天体。“五十春秋月飞逝,三千朝夕日行迟”,这两句诗似乎还可解读为,按神话传说,天上一日人间十年。但飞天仙界毕竟是虚幻缥缈的,哪有大地人间真实美好,所以好日子要珍惜着慢慢过。不慕神仙,爱人间。</p><p class="ql-block"> 现在快!现代人如何在都市生活喧嚣的快节奏中找回从前慢?干事要快,闲时要慢,尘世的真实与仙境般的静美可以兼得。正事之余,静下心,以美的眼光看世界,悠悠地走,慢慢地欣赏!</p><p class="ql-block"> 在尘世间奔忙打拼了一辈子,终于退休了,似乎又找回了从前慢,但毕竟不同于童年的仙境般的感觉。童年的心是活泼的,好奇地观察打探这个世界,在童年眼中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返老还童只是一种理想和比喻,消逝的童年终究是回不去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述,退休后要少一些功利心,返璞归真,学会以诗之心艺术的眼看待生活,世界的美就会向你展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