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暮色四合时,我常立于江边看船。浅滩处的舟楫总在礁石间打转,为一尺水深争得不可开交;而江心的巨轮,早借着长风掠过浪头,把两岸灯火抛成模糊的星子。这情景总让我想起那句老话:格局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p><p class="ql-block"> 生活里的礁石,往往是我们自己砌就的。邻家大伯总为菜摊少给的半两葱蒜折返三趟,却在单位分房时因犹豫错失良机;旧时同窗日日盯着同事的考勤表算计加班费,却在行业转型时固守旧业,最终落得仓皇。他们像棋盘上只顾拱卒的棋手,看得见眼前的兵卒,却看不见整盘棋局的走向。人这一生,计较的筛子筛得过细,漏掉的往往是更重要的东西——就像捧着细沙的手,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格局,是在取舍间显露出的气象。敦煌藏经洞的守护者王圆箓,曾因几卷经文的蝇头小利,让无数国宝流散海外;而同样面对诱惑的常书鸿,却放弃巴黎画室的流光溢彩,在戈壁风沙里守了一辈子莫高窟。前者计较的是眼前的银钱,后者看见的是文明的星火。历史的天平从不会辜负那些肯“吃亏”的人:韩信忍胯下之辱,换得百万兵甲;苏轼在黄州东坡垦荒,种出千古词章。他们懂得,一时的屈伸,是为了更远的奔赴。</p><p class="ql-block"> 格局从不是天生的禀赋,而是在天地间慢慢修来的眼界。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是在说两种修行:书页间的墨香能拓开精神的疆域,路途上的风尘能磨亮洞察的眼睛。见过雪山的人,不会为丘陵争论高低;读过《史记》的人,不会因琐事消磨心神。那些与智者对谈的夜晚,那些在陌生街巷里的驻足,那些在挫败中重新站起的清晨,都在悄悄重塑着我们的格局。就像老茶经过岁月的发酵,褪去了青涩,沉淀出醇厚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修格局,要先学会“放下”。放下对鸡毛蒜皮的执念,就像挣脱缠绕的藤蔓,忽然发现天空原来很宽;放下与烂人烂事的纠缠,如同清理门前的杂草,才能看见通往远方的小径;放下固守的旧思维,好比推开窗棂,让新风带着花香进来。有人总说“身不由己”,其实困住我们的,往往是自己画的圈。</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巅的人,不会在意山脚的流言。当一个人有了大格局,就像登上观景台的旅人,之前争执的岔路已在脚下,远方的山河却在眼前铺展开来。此时的选择,不再是困于得失的盘算,而是顺着心之所向的自然。就像溪流懂得绕开顽石,不是妥协,而是知道终要奔向大海。</p><p class="ql-block"> 暮色更深时,江面上的船渐渐稀疏。那艘曾在浅滩挣扎的小舟,不知何时已调整方向,正借着涨潮的势头缓缓驶远。原来命运从不是预设的轨道,而是在每一次选择里铺就的前路。你若有容山纳海的格局,自会有乘风破浪的征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