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data-node-key="24">汪东兴揭秘:林彪为何急于当国家主席?最终走向毁灭之路</h3></br></h3></br><h3>声明:本文根据大量史料文献及亲历者回忆整理而成,在保证重大历史事件准确性的前提下,对某些细节做了文学性表达。</h3></br><p data-node-key="36"><strong>。</strong></h3></br><p data-node-key="41"><strong>记忆中那个燥热难耐的夏夜,我独自穿行在中南海寂静的小径上。手中那份刚刚送达的绝密档案,在月光下泛着冷峻的光芒。</strong></h3></br><p data-node-key="46"><strong>封面上「571工程」四个字符,宛如利剑般刺痛着我的眼睛——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平常的工程代号,竟是「武起义」的暗语,隐藏着颠覆政权的惊世阴谋。</strong></h3></br><p data-node-key="51"><strong>几个月前,当我陪伴毛主席踏上庐山的石阶时,又有谁能预见,那个在台上高谈阔论「天才理论」的林彪,内心深处早已种下了背叛的种子?</strong></h3></br><p data-node-key="56"><strong>从忠诚的表象到叛逆的实质,这位昔日的「最亲密战友」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strong></h3></br><p data-node-key="61"><strong>那场本应讨论国家大事的庐山会议,又是如何变成了一出政治悲剧的序幕?</strong></h3></br><h3> <h3><h3 data-node-key="69">第一部分:权欲之火初现端倪</h3></br></h3></br><h3><h3 data-node-key="74">野心家的布局</h3></br></h3></br><p data-node-key="79">春风拂过北京城的1970年,政治的暗流早已在涌动。身为毛主席身边的贴身工作人员,我对这种微妙的变化格外敏感。</h3></br><p data-node-key="84">那段时间,林彪表现得异常活跃,频繁派遣手下编撰各类材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部《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表面上这是党史学习读物,但我总觉得背后另有深意。</h3></br><p data-node-key="89">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毛主席在办公室里突然问道:「东兴,你有没有留意林彪那边最近的举动?」</h3></br><p data-node-key="94">我心头一紧,如实回答:「报告主席,林副主席近期确实经常安排人员编写材料,声称要系统梳理党的历史。」</h3></br><p data-node-key="99">主席若有所思:「史书这东西,关键在于如何编写,更在于由谁来编写。有人编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有人编史却是为了抬高自己。」</h3></br><p data-node-key="104">这番话让我陷入沉思。后来的事实印证了主席的担忧——林彪主导编写的这些材料,确实存在明显的倾向性,在诸多关键问题上都试图凸显他个人的贡献。</h3></br><p data-node-key="109">伴随着四届人大筹备工作的展开,修宪议题正式提上日程。就在这个关键节点,林彪和他的心腹开始频繁活动,私下聚会,密议某种计划。</h3></br><p data-node-key="114">叶群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个表面温婉的女子,实则野心勃勃,她不断在各种场合为林彪造势,暗示他应该担任国家主席一职。</h3></br><p data-node-key="119">「林副主席德望素重,担任国家主席实属众望所归。」叶群经常在各种场合如此表态,每次都显得理直气壮。</h3></br><p data-node-key="124">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这「四大金刚」积极呼应,在军队系统内大肆宣扬林彪的「丰功伟绩」,为他登上国家主席宝座营造声势。</h3></br><p data-node-key="129">然而,这一切并未逃过毛主席敏锐的政治直觉。我记得有次谈及此事时,主席神色异常严峻。</h3></br><p data-node-key="134">「某些人总是急于求成,妄想一步登天。」主席语气中透着明显的不悦,「他们以为玩弄这些小把戏,我就会看不穿?太天真了!」</h3></br><p data-node-key="139">就在这种微妙而紧张的政治氛围中,庐山九届二中全会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h3></br><h3><h3 data-node-key="144">山雨欲来的征兆</h3></br></h3></br><p data-node-key="149">1970年8月18日下午,阳光斜射进专列车厢,毛主席正专注地审阅会议材料。我坐在对面,心中隐约感到这次庐山之行恐怕不会太平静。</h3></br><p data-node-key="154">「东兴,你认为这次会议可能遇到什么阻碍?」主席忽然抬头询问。</h3></br><p data-node-key="159">我谨慎地回应:「主席,依照既定议程,主要讨论修宪和经济规划,理应不会出现大的问题。」</h3></br><p data-node-key="164">主席深思熟虑地点头:「表面上确实如此,但有人可能会借机兴风作浪。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h3></br><p data-node-key="169">次日下午,我们顺利抵达庐山。这座素有「仙山」美誉的名山,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然而谁能料到,一场震动全党的政治风暴即将在此上演。</h3></br><p data-node-key="174">从8月19日至21日,毛主席基本上都在住处研读文件,为即将到来的会议做准备。我则全身心投入到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中。</h3></br><p data-node-key="179">8月22日下午两点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毛主席的三号办公室如期召开。出席人员包括毛主席、林彪、周总理、陈伯达和康生。我负责会议记录工作。</h3></br><p data-node-key="184">会议伊始,毛主席便开门见山:「此次会议的议程大家都已明了,主要围绕修宪和经济规划展开讨论。不过我认为还应增加一项内容,即当前形势分析。」</h3></br><p data-node-key="189">林彪立即表示赞同:「主席所言极是,形势分析确实至关重要。当前国内外形势一片向好,正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绝佳时机。」</h3></br><p data-node-key="194">周总理随后详细汇报了经济发展状况:「自今年召开计划会议以来,各地积极性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也有了明显改善。这几个月来,无论工业还是农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h3></br><p data-node-key="199">毛主席表示认可:「此次权力下放措施虽已提出,但地方理解还不够深入,执行还不够到位。通过这次计划会议,这个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h3></br><p data-node-key="204">周总理继续汇报:「各省市自治区发展确实令人鼓舞。虽然文革初期受到一定冲击,但现在基本恢复正常水平,部分地区甚至超越了以往。今年的计划执行情况总体令人满意。」</h3></br><p data-node-key="209">这实际表明,1970年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已基本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既定目标。</h3></br><p data-node-key="214">毛泽东进而分析了一些具体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现了真正的全国统一,但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挑战,比如南粮北调、北煤南运等问题。在过去,这些问题同样存在,只是我们当时无法全面掌握情况。现在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南方发现了更多煤炭资源,北方粮食产量也在稳步提升。」</h3></br><p data-node-key="219">周总理补充道:「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确实有了显著改善。这种积极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各地先进经验得以有效推广。」</h3></br><p data-node-key="224">康生立即附和:「这个规律十分明显。凡是毛主席思想传播深入的地方,各项工作都会蓬勃发展。」</h3></br><p data-node-key="229">毛主席听后,轻轻摆手,显然不完全认同这种表述。</h3></br><p data-node-key="234">主席说道:「问题的核心在于依靠什么人。有些同志过分依赖专家来管理企业。在工业发展方面,我们当然要重视专家、科学家的作用,甚至可以聘请外国专家,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h3></br><p data-node-key="239">林彪迅速接话:「主席说得极对。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全国几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h3></br><p data-node-key="244">陈伯达也表态:「我近期实地调研过一些地区,发现群众热情确实高涨,干劲十足。不仅成年人积极参与,连中学生都主动创办小工厂。」</h3></br><p data-node-key="249">经济议题讨论完毕后,话题转向政治建设。周总理提议:「接下来我们还需考虑召开党代会的问题。」</h3></br><p data-node-key="254">康生表示:「确实,部分县市,甚至个别省份,可能需要抓紧召开党代会。」</h3></br><p data-node-key="259">毛主席表示:「党代会的召开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应仅限于自下而上,有时也可考虑自上而下的方式。」</h3></br><p data-node-key="264">周总理分析道:「等到明年九大召开两周年时,各省市自治区召开党代表大会的条件应该比较成熟。」</h3></br><p data-node-key="269">毛主席关切地询问:「各地整党工作开展如何?吐故纳新进展怎样?我担心效果可能还不够理想。像蒋南翔这样有能力的干部,还是应该继续发挥作用。」</h3></br><p data-node-key="274">「我所说的吐故,主要指那些需要重新考量的党员干部,他们现在暂时处于观察期。」主席解释道。</h3></br><p data-node-key="279">主席继续说:「关于干部处理问题,大家讨论较多,但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根本还是要加强教育,提高觉悟。」</h3></br><p data-node-key="284">周恩来总理表示:「对于那些长期被搁置的干部,我个人认为,让他们深入基层、与群众共同劳动锻炼,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h3></br><p data-node-key="289">「好,今天的议程基本确定,会议就此结束。」毛主席最后总结。</h3></br><h3>第二部分:阴谋浮现与针锋相对</h3></br><h3><h3 data-node-key="299">暗流涌动的夜晚</h3></br></h3></br><p data-node-key="304">8月22日晚上8点,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准时举行。除中央政治局委员外,各大区召集人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h3></br><p data-node-key="309">周总理首先传达了常委会关于会议议程的讨论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h3></br><p data-node-key="314">「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周总理严肃地说,「虽较文革初期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向好。特别是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h3></br><p data-node-key="319">江青突然插话:「总理,农业生产并未下降,我们要实事求是。」</h3></br><p data-node-key="324">周总理立即澄清:「我刚才主要指的是工业生产,农业确实保持了稳定增长。」</h3></br><p data-node-key="329">当周总理谈到解决南粮北调、北煤南运问题时,康生插话说:「这让我想起抗战时期,日寇破坏了我国交通网络,南北交通一度中断。那时我们对全国资源分布情况了解还不够充分。」</h3></br><p data-node-key="334">陈伯达和康生随后也分别传达了常委会的其他讨论内容。我最后对一些技术性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h3></br><p data-node-key="339">会议结束后,我注意到一些与会人员聚在一起,低声交流着什么。从他们的神情看,似乎在商议重要事情。当时我并未太在意,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可能就是阴谋酝酿的起点。</h3></br><h3><h3 data-node-key="344">意外的政治表演</h3></br></h3></br><p data-node-key="349">1970年8月23日下午3点,庐山礼堂座无虚席,九届二中全会正式开幕。</h3></br><p data-node-key="354">会议正式开始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在礼堂小会议室进行最后协调。气氛轻松,大家都认为这将是一次常规的工作会议。</h3></br><p data-node-key="359">毛泽东主席询问周恩来总理和康生:「你们二位谁准备先发言?」</h3></br><p data-node-key="364">话音未落,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林彪突然开口:「主席,我想先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和体会。」</h3></br><p data-node-key="369">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周总理和康生互视一眼,随即表示:「那好,您先来。」</h3></br><p data-node-key="374">关于林彪具体要讲什么,在座其他常委事先毫不知情。在之前讨论会议议程的常委会上,林彪并未提及要发言的事。</h3></br><p data-node-key="379">毛主席看了看大家,对林彪说:「那就按你们三人的顺序发言吧。」</h3></br><p data-node-key="384">话音刚落,会议铃声响起。常委们鱼贯而入,在主席台就座。毛主席亲自主持会议,周总理宣布议程,随后林彪开始了那场意义深远的发言。</h3></br><p data-node-key="389">林彪起身,开始他的讲话:</h3></br><p data-node-key="394">「各位同志,昨日下午主席亲自主持常委会,对本次会议提出重要指导意见。这几个月来,主席一直高度关注宪法修订和人大会议筹备工作。提出修订宪法建议和召开人大会议,都是主席亲自决策。我认为这个决策不仅十分必要,时机选择也恰到好处。在当前国内外形势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召开人大会议、修改宪法,对巩固文化大革命伟大胜利成果,对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推进反帝反修斗争,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h3></br><p data-node-key="399">说完开场白,林彪语调愈发激昂,进入发言核心部分:</h3></br><h3> <p data-node-key="407">「毛泽东同志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以超凡智慧、非凡创新能力和宏观战略眼光,不仅完美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是将它发展到了全新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他是我们党、人民政府、社会主义国家及人民军队的伟大奠基者。我们今天能取得如此辉煌的革命和建设成就,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就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正确指引。」</h3></br><p data-node-key="412">林彪接着说:「我对此次提交讨论的宪法草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其中有一个特别突出、特别重要的内容,即明确确立了毛主席作为伟大领袖、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的崇高历史地位,同时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重大举措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毛主席在全党全国的领导地位,可以说是我们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领导地位,就连国内外那些并非极端反动的势力,也不得不承认其客观存在和重要作用。我们的各项事业能否继续向前发展,是走向更大胜利还是遭遇挫折,是获得成功还是面临失败,这一切都直接取决于毛主席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否得到巩固和加强。」</h3></br><p data-node-key="417">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林彪用异常坚定的语调说:「我们一直说毛主席是天才,我对这个判断深信不疑,至今依然坚持这个基本观点。在这次新修订的宪法中,毛主席的核心领导地位得到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也得到根本确立。对我个人而言,最引人注目、最具根本意义的就是这一重大历史性决定。」</h3></br><p data-node-key="422">林彪的发言持续了整整一个半小时。从内容和方式看,显然经过精心准备。整个发言过程中,他面前摆放着厚厚的讲稿。</h3></br><p data-node-key="427">然而,细心观察会发现,林彪的发言实际偏离了会议既定议程。按原定安排,会议应重点讨论形势分析、宪法修改和经济计划,但林彪的发言基本未涉及这些具体问题,而是集中在对毛主席个人的颂扬上。</h3></br><p data-node-key="432">虽然会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但我注意到,坐在主席台上的毛主席表情逐渐严肃,眉头微蹙,明显露出不悦神色。</h3></br><p data-node-key="437">周总理和康生的神情也显得紧张,他们似乎也感觉到了不寻常之处。相比之下,陈伯达却格外专注,全神贯注地聆听林彪的每句话。</h3></br><p data-node-key="442">当林彪结束发言时,时间已到下午四点半。毛主席对周总理和康生说:「你们继续。」语气中明显带着某种不满情绪。</h3></br><p data-node-key="447">周总理敏锐察觉到主席的情绪变化,立即说:「关于经济计划的相关资料和详细文件都已印发给大家,我就不再重复了。」</h3></br><p data-node-key="452">康生也表示:「宪法修改的相关说明材料也已分发到各位手中,内容比较详细,就不用再做口头说明了。」</h3></br><p data-node-key="457">随后毛主席宣布当天大会议程结束。</h3></br><p data-node-key="462">当晚,周总理主持召开了政治局委员和各大区召集人参加的工作会议,对第二天各小组讨论工作进行具体安排。</h3></br><p data-node-key="467">但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吴法宪在会上郑重提出:「林副主席今天的讲话非常重要,内容很有意义,建议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我提议明天上午专门组织全体代表收听林副主席讲话录音。」</h3></br><p data-node-key="472">这个建议得到与会人员一致赞同。</h3></br><p data-node-key="477">面对这种情况,周总理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调整原定计划:「既然大家都有这个要求,那我们就在24日上午安排全体代表集中收听林彪副主席的讲话录音,下午各小组围绕讲话内容进行专题讨论。」</h3></br><h3><h3 data-node-key="482">精心策划的统一行动</h3></br></h3></br><p data-node-key="487">8月24日早上8点,庐山礼堂再次座无虚席。除毛主席和林彪本人外,所有与会代表都聚集于此,准备收听林彪前一天的讲话录音。</h3></br><p data-node-key="492">这次特殊的"重播"会议由我主持,周总理、陈伯达、康生等主要领导都出席了。录音连续播放两遍,持续到11点半才结束。</h3></br><p data-node-key="497">会议结束后,我立即赶到毛主席住所,向他汇报上午情况。</h3></br><p data-node-key="502">「主席,代表们对林副主席的讲话反响热烈,都希望能印发讲话稿。」我如实汇报。</h3></br><p data-node-key="507">毛主席沉思片刻,然后说:「既然大家都有这个要求,我也没意见,就按大家意思办吧!」</h3></br><p data-node-key="512">不过主席特别强调:「讲话稿必须经过林彪本人审阅确认后才能印发。」</h3></br><p data-node-key="517">我立即通过电话将主席指示传达给周总理。周总理听后指示:「你马上去办,先把讲话稿整理出来,打印成清样,然后送常委会审阅。」</h3></br><p data-node-key="522">接到指示后,我立即安排王良恩前往林彪住处取讲话稿。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王良恩空手而归,说林彪那边还在整理,暂时拿不到。25日我们再次派人前往,结果仍然一样——依然没能取回讲话稿。</h3></br><p data-node-key="527">就在24日上午会议结束后,发生了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陈伯达在礼堂门口悄悄走到我身边,神秘地递给我一份材料,小声嘱咐:「请你把这份材料尽快打印出来,准备五份。」</h3></br><p data-node-key="532">我疑惑地问:「陈伯达同志,这份材料是要提交常委会讨论的吗?」</h3></br><p data-node-key="537">他肯定地回答:「对,就是给常委会的。」</h3></br><p data-node-key="542">我接过材料一看,发现是一些精心挑选的语录和引文。考虑到常委会审阅后可能还要传达给政治局其他委员,我决定让会议秘书处多准备一些副本,总共印制了20份。</h3></br><p data-node-key="547">陈伯达要求打印的这些语录内容非常特殊,主要包括:</h3></br><p data-node-key="552">「这是一部天才的杰作。」</h3></br><p data-node-key="557">在卡·马克思的著作《路易·波拿巴特的雾月十八日》中,弗·恩格斯为德文第三版撰写的序言。</h3></br><p data-node-key="562">列宁曾多次称赞马克思、恩格斯为天才人物。</h3></br><p data-node-key="567">「在阅读这些文字时,您仿佛在与那位伟大思想家进行面对面的心灵对话。」——摘自《卡·马克思致路·库格曼书信集俄译本序言》</h3></br><p data-node-key="572">「马克思的卓越天赋在于,他完美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所提出的一切重大问题。」——摘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h3></br><p data-node-key="577">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在于他首次从历史发展中总结出全人类共同的基本规律,并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这一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关于阶级斗争的伟大理论。</h3></br><p data-node-key="582">在《预言》这篇文章中,列宁引用了恩格斯对未来世界大战形势的深刻分析,然后满怀敬意地评价说:「这真是具有天才预见性的判断!」</h3></br><p data-node-key="587">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果没有少数具有杰出才能的领导者——他们不是大批量出现的,而是经过严格考验、接受过专业培训和长期教育,并且具备高效协作能力的——任何一个社会阶层都无法持续有效地开展各种斗争。</h3></br><p data-node-key="59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建立和发展他们的革命理论,除了他们本身具备非凡天赋才能外,最重要的是他们都亲自参与了当时激烈的阶级斗争实践和各种科学实验活动……」——摘自《实践论》</h3></br><p data-node-key="597">看到这些精心挑选的语录,我隐隐感到事情可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这些引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在强调"天才"的重要性,这与林彪前一天讲话中反复强调的"天才论"不谋而合。</h3></br><p data-node-key="602">8月24日下午,各小组开始围绕林彪的讲话展开深入讨论。令人意外的是,陈伯达、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各自所在的小组中率先发言,而且他们的发言内容高度一致,都大量引用了相同的语录材料。</h3></br><p data-node-key="607">这种高度同步的行动显然不是偶然的,背后肯定有精心的组织和策划。</h3></br><p data-node-key="612">下午接近三点时,陈伯达来到华北组参加讨论。当他走进会议室时,正好有一位同志在发言。主持人却立即打断了正在发言的同志,请陈伯达先讲。</h3></br><p data-node-key="617">陈伯达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那番精心准备的发言:</h3></br><p data-node-key="622">「同志们,我要坚决拥护林副主席昨天发表的那次极其精彩、意义重大、发人深省的重要讲话。林副主席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这次宪法修改确认了毛主席作为伟大领袖、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的历史地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各族人民根本指导思想的地位。这一点极其重要,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个重要条款能够写入宪法,是经过激烈斗争才取得的重大胜利成果……」</h3></br><p data-node-key="627">陈伯达的语调越来越激动:「但是现在竟然有人说什么『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这种说法实在荒谬可笑。有些人企图利用毛主席的谦虚品格,故意贬低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价值。更有甚者,一方面声称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天才,另一方面却把自己当作天才来吹捧。大家都应该清楚,恩格斯曾多次高度赞扬马克思为伟大的天才,马克思的许多著作也被公认为天才的杰作。」</h3></br><p data-node-key="632">陈伯达这番话刚说完,华北组的会议室内立即陷入异常微妙的寂静。我当时就站在门外,透过半开的房门,清晰地观察着室内每个人的神情变化。</h3></br><h3> <p data-node-key="640">有些同志明显感到困惑和不解,有些同志则显得若有所思,还有一些同志已经开始小声议论。</h3></br><p data-node-key="645">此时此刻,整个庐山的空气都仿佛变得沉重起来。我心中涌起强烈的不安——这哪里像是在正常讨论宪法修改问题,分明是在为某种特定政治目的进行有组织的造势活动!</h3></br><p data-node-key="650">回想起昨天林彪那场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特殊讲话,再联系到今天陈伯达等人高度一致的统一行动,我越来越确信这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h3></br><h3>第三部分:主席出手与阴谋败露</h3></br><h3><h3 data-node-key="660">主席的政治洞察力</h3></br></h3></br><p data-node-key="665">当天傍晚,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赶回毛主席的住所。夕阳西下,庐山被染成金黄色,但这美丽景色却无法平息我内心的焦虑。</h3></br><p data-node-key="670">我到达主席住所时,发现他正独自站在窗前,静静凝望着远山如黛的庐山风光。他的神情异常严肃。听到我的脚步声,他缓缓转身。</h3></br><p data-node-key="675">「东兴,今天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如何?」毛主席的语调虽然平静,但我从他深邃的目光中读出了某种深深的关切和担忧。</h3></br><p data-node-key="680">「报告主席,」我如实汇报,「各小组都在热烈讨论林副主席的讲话内容。但有一个现象比较特殊——华北组、中南组、西南组等几个小组的情况基本相似,都有同志引用了完全相同的语录材料,而且发言的内容和观点也高度一致。」</h3></br><p data-node-key="685">毛主席若有所思地点头,走到沙发前坐下,同时示意我也坐下详细汇报。「你个人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觉得这种情况正常吗?」他直截了当地问。</h3></br><p data-node-key="690">我斟酌用词,谨慎回答:「主席,我个人觉得这种高度一致的表态方式,似乎不太像是各小组自发形成的正常讨论,更像是经过了某种事先的统一安排和协调。」</h3></br><p data-node-key="695">「很好,你的观察很敏锐,分析也很准确。」毛主席赞许地说,「林彪他们这次演的是什么戏,我心里清楚得很。什么天才论、领袖论,这些东西听起来冠冕堂皇、动听悦耳,但实际上他们想达到什么目的,真正的用心何在?」</h3></br><p data-node-key="700">主席的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我心中一震。原来他对林彪集团的真实意图早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h3></br><p data-node-key="705">「主席,那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我忍不住询问下一步的对策。</h3></br><p data-node-key="710">毛主席沉思片刻,然后以一种胸有成竹的语调说:「不要着急,让他们继续表演下去。树大招风,木秀于林,总会有人看不惯、看不下去的。有些人自以为很聪明,觉得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很精明,实际上是聪明反被聪明误。」</h3></br><p data-node-key="715">第二天,也就是8月25日上午,我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继续深入各个小组观察讨论情况。令我感到意外和欣慰的是,并不是所有与会人员都对林彪的讲话表示无条件的赞同和支持。</h3></br><p data-node-key="720">在东北组的会议现场,我注意到有几位资深的老同志表现得相当谨慎和理性。当黄永胜情绪激动地大力赞扬林副主席的「英明讲话」时,坐在会议室角落里的一位军区负责同志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任何明显的表情。</h3></br><p data-node-key="725">更有意思的是,当小组讨论进行到「天才论」这个敏感话题时,会场内出现了明显的意见分歧。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固然不少,但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h3></br><p data-node-key="730">「我觉得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位来自华东地区的同志勇敢地站起来发言,「毛主席一向教导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这种过分夸张的吹捧方式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h3></br><p data-node-key="735">这番话一出口,整个会场的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叶群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恶狠狠地瞪了那位勇敢发言的同志一眼。而吴法宪则立即从座位上跳起来,激动地进行反驳:「这位同志的思想认识明显存在严重问题!林副主席的讲话是完全正确的,体现了很高的理论水平,我们必须坚决拥护,不容质疑!」</h3></br><p data-node-key="740">我站在门外,将这种针锋相对的激烈场面看得清清楚楚。很显然,林彪集团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并没有得到所有与会人员的认同和支持,党内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理性的判断能力。</h3></br><p data-node-key="745">与此同时,周总理在这个关键时刻的态度也特别值得关注和分析。在几次小组会议上,他始终保持着一种极其谨慎的沉默,既不公开表示反对,也不积极表态支持。</h3></br><p data-node-key="750">8月25日下午,形势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重要变化。我正在会议秘书处整理各种会议材料时,周总理的秘书急匆匆地找到我。</h3></br><p data-node-key="755">「东兴同志,总理请您立即到他那里去一趟,说是有十分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h3></br><p data-node-key="760">我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快步赶到周总理的住处。到了那里我发现,康生也已经在场了。两位领导的神情都异常严肃。</h3></br><p data-node-key="765">「东兴,现在的情况变得有些复杂了。」周总理开门见山地说,「刚才我陆续收到了一些同志的私下反映,说他们对这次会议的发展方向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h3></br><p data-node-key="770">康生补充道:「有人在私下里议论,认为林副主席的讲话内容偏离了会议预定的议程安排。这种不同的声音如果继续传播扩散,恐怕会对会议的团结和谐造成不良影响。」</h3></br><p data-node-key="775">我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总理,您的意思是?」</h3></br><p data-node-key="780">「我们需要尽快向主席详细汇报当前的复杂情况,听取他的重要指示和具体安排。」周总理的语气中透着某种深深的担忧和不安,「这种政治分歧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会议可能很难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进行下去。」</h3></br><p data-node-key="785">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外面突然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我的警卫员小李气喘吁吁地冲进来:「汪主任,主席要您立即过去,说有十分紧急的情况需要处理!」</h3></br><p data-node-key="790">我心中一紧,连忙向周总理和康生匆忙告辞,快步赶往毛主席的住处。在路上,我的脑海中不断翻腾着各种可能性——难道主席已经最终决定要采取决定性的行动了?</h3></br><p data-node-key="795">当我赶到主席住处时,发现他正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全神贯注地写着什么重要文件。看到我匆忙进来,他头也不抬地严肃说:「东兴,我正在写一篇重要文章,题目叫《我的一点意见》。这次会议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必须立即澄清,绝不能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继续胡作非为下去!」</h3></br><h3> <p data-node-key="803">我的心脏狂跳起来,几乎要从胸腔里跳出来。毛主席要亲自出手了!这意味着什么,我心里非常清楚——一场重大的政治较量即将正式开始……</h3></br> <a href="https://ml.mbd.baidu.com/r/1I01upD0lXi?f=cp&rs=3671207270&ruk=017tcHATNnply2y7zRW8cQ&u=105c49e3b896e2e8&urlext=%7B%22cuid%22%3A%220aH4ujOzSago8Bi4_8v6tgifHagQ8B8p_uSki0i8vaKs0qqSB%22%7D"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l.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