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游大上清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龙虎山中道祖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千秋香火绕仙灵。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镇妖井锁天罡气,</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遗址犹存日月明。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4年12月14日,昨天下午游览完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直奔鹰潭市住宿,今天上午九点半到达我向往已久的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龙虎山”,因为这个景区比较大,我们一直游览到下午六点钟才出景区,至此彻底完成了中国道教四大名山的游览(2022年9月22日湖北武当山、2024年4月20四川青城山、2024年12月12日安徽齐云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龙虎山风景区属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龙虎山寺庙、古迹、景观随处可见,是道教的发源地。 相传道教祖师张天师曾在此炼丹修道,当时有青龙白虎镇守丹炉,后龙虎相争,化为两座大山,一似蟠龙,一似虎踞,因此得名。第四代天师张盛在这里创立了龙虎山派,香火一直延续至今,迄今已有63代。龙虎山的天师府与山东孔府被并称为“北孔南张”,这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两大望族。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九点多,我们就进入龙虎山景区区域,道边这家古香古色、撒发着浓郁道教风味的“天师酒坊”,造型别致,抓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古镇街道上的这尊大型酒坛雕塑更是特别,承载着当地传统酿酒文化,“龙虎天下绝”的文字也彰显着浓厚的道教文化气息。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在已经进入景区,景区里的中式牌坊及楼阁,彰显传统建筑布局,飞檐翘角在蓝天白云下独具韵味。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景区入口道路开阔,两侧绿树成荫,指引游客步入龙虎山道教文化核心区域。我们把车就停在了路边,然后步行去游客中心。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去往游客中心的路上,路旁树丛中的金色葫芦雕塑,象征道教文化中的法器元素,周边绿植环绕,氛围宁静。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前边这两个倒梯形建筑就是游客中心,建筑青砖灰瓦,彰显明清道教宫观制式,我们将在这买票、检票乘车进入景区。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龙虎山景区方圆200多公里,大小景点近百个,不可能一天之内游过来,我们只重点游览了上清镇、上清宫、正一观,无蚊村和象鼻山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60岁以上老人免门票,我们只需每人买40元的景区车票,就可以在来回百十公里的景区内,随上随下,这还真是比较人性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坐车先到“正一观”参观,之后到“无蚊村”,发现不对劲,又回“正一观”换车继续前行到“大上清宫”参观,为了方便,先从这里开始记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从“正一观”换车后半个多小时来到“大上清宫 ”,这里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故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之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游览“大上清宫”,正如图中黄线所示,从福地门进入,过下马亭到棂星门,主要参观遗址和展馆,而后依次东隐院、伏魔殿,从后山绕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全国各地有许多上清宫,但叫大上清宫的,只有龙虎山的大上清宫。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的草堂,后称“天师草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大上清宫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揭露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道教遗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座大门叫“福地门”。 两旁对联:“福地哪容凡客到,仙源未许俗人窥。”道出了此地在正一派道教中“神仙都所”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福地门内正面供奉的是文昌帝,香炉青烟袅袅,折射出道教祭祀传统,殿堂雕梁画栋,装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文昌帝后面供奉的是月下老人正缘尊神,月下老人正襟危坐,衣袂飘飘,两边小童侍奉,供桌摆放香炉等祭祀用品。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过福地门后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甬道,其走势沿太极图阴阳分界线,显“S”形,以体现道教中阴阳玄合,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家灵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甬道两边围墙上的古代人物石像——文官曹史,衣饰纹理清晰,蕴含道教文化中对先贤的尊崇。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武将张文通石雕像,身披铠甲,手持兵器,神态威严,守护道观入口,折射出道教宫观的安防文化。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甬道前方是“下马亭”,亭前赑屃驮碑,功德碑上刻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罡踏斗,礼诚神灵”,旁边一下轿步行文官雕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下马亭相当于皇宫的仪门,亭子是重檐歇山式建筑,由28根柱子支撑。28根柱子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亭中地面镶嵌着九宫八卦阵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过下马亭继续道行,依然是“龙街”又名“九龙街”,是连接福地门、下马亭、棂星门的甬道,因形似游龙而得名。长约100米,宽10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过下马亭不远就是棂星门,这座牌坊旧称“午朝门”,由六柱五脊构成,用汉白玉篆雕,柱上雕刻龙、凤及祥云,是大上清宫唯一现存文物。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走进棂星门,在大理石中间的路面上镶嵌着一幅九宫八卦图,是“张天师步正踏斗礼诚神灵禹步法”道教标志性符号,感悟八卦含乾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九宫八卦图两边各有钟楼和鼓楼,是道教较大规模庙宇的象征,是道教重要法器,意为“晨钟暮鼓”。东面为钟楼,始建于元代延佑年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西面为鼓楼,始建于元代延佑(1314 -1320)年间,现在重现的是2000年4月建造的,重檐歇山式皇宫楼阙,仿宋仿古结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行走在大上清宫核心区域,眼前是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相互叠压的地层遗存,脚底是数百年依旧光滑如镜的“御窑金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已进入大上清宫遗址核心区域。据考古勘探推断,大上清宫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帝亲手御书匾额“大上清宫”。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建筑规制看,大上清宫主体宫殿由南向北沿中轴线分布工字台基,是参照北京故宫乾清宫-坤宁宫的样式建造,极具皇家风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目前大上清宫的遗迹点有:龙虎门、明代碑亭、御碑亭、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阁、三官殿、五岳殿、天皇殿、文昌殿及厢房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遗址地面石块铺就,历经岁月侵蚀仍可见整齐排列,周边设置防护栏,保护考古现场的完整性。 </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五岳殿遗址 。五岳殿遗址出土的砖石构件,雕刻山水纹饰,折射出道教对五岳山神的崇拜,遗址旁有说明牌。 </p>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源源不断流传至今的三教中,儒教源于孔孟,是官教,佛教来源于印度,是外来教,真正来自于民间的只有道教。 </p> <p class="ql-block"> 厢房遗址 。厢房遗址柱础排列整齐,曾为道士起居之所,凸显宫观"前殿后寝"的布局,地面覆盖保护性植被。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室内遗址展示区,通过玻璃地板可见地下夯土层,墙面投影还原建筑原貌,科技与文物保护融合。 </p> <p class="ql-block"> 天皇殿遗址。天皇殿遗址残存墙体与门道,曾供奉道教天皇大帝,遗址周边用木栈道环绕,方便游客观赏。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晚清重臣曾国藩曾在1858年来到大上清宫,他用了“极宏伟”三个字来形容天皇殿。 </p> <p class="ql-block"> 三清阁遗址。三清阁遗址位于高台之上,残存柱础硕大,曾供奉三清尊神,登高可远眺龙虎山全景,视野开阔。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石砌遗址内部结构清晰,墙体厚度体现防御功能,考古发现的砖瓦碎片陈列于旁,辅助解读历史。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远看三清阁遗址,大厅陈列遗址出土文物,灯光柔和,展柜透明,方便游客近距离了解道教文化与考古成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殿内供奉复制的三清雕像,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尊雕像神态庄严,衣纹流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遗址大厅旁边就是展览大厅,展厅参观路线图标注清晰,串联各遗址点与文物展区,助力游客系统了解大上清宫的历史沿革。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大上清宫平面复原图标注各殿宇位置与功能,采用传统工笔风格绘制,直观呈现建筑群布局智慧。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大上清宫的主体建筑龙虎门、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阁依山势自南向北排列,鼎盛时期,两宫(上清宫、斗姆宫)拥有十二殿二十四院。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至康熙赐御书“大上清宫”匾额时,建筑规模达两宫十二殿二十四别院,成为天下道教正一教的祖庭,在道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建筑材料看,大上清宫出土了很多大体量的石柱础,如三清阁存留的柱础底座长86厘米,露明部分直径64厘米,在一般道教宫观难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大量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器碎片及各类建筑构件,其中不少是釉色饱满的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宫观地面铺垫了做工精细的“金砖”,一些柱础底座雕刻有精美纹饰,无一不映衬出大上清宫高贵的皇室色彩。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14年6月,景区在施工中发现大片建筑遗迹,特别是一块“清嘉庆十五年重修上清宫碑”,专家据此推测,该建筑遗迹为大上清宫遗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古代刺绣服饰色彩鲜艳,针法细腻,绣有道教神仙图案,是研究明清道教服饰文化的实物资料。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龙虎山道教活动可追溯至东汉和帝时期。据《龙虎山志》记载,汉和帝永元年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于龙虎山结庐炼丹,建“天师草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魏晋时期,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还居龙虎山,建“传箓坛”。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敕改“真仙观”为“上清观”。</p> <p class="ql-block"> 明朝对大上清宫多达七次修建。 康熙御书“大上清宫”匾额,为大上清宫定名。民国19年,因一场意外大火被焚,大上清宫从此尘封地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出遗址区往前走,就到了东隐院,东隐院门旁有一棵巨大的古樟树,传为第四代天师张盛亲手栽种,距今18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道边左手的东隐院据说是大上清宫唯一保留下来的明清建筑,院内还残存着善恶井、梦床、神树等文物古迹,还有道士在给游人看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遗存有门屋一间,正厅三间,左右丹房各四间;后厅三间,左右耳房各一间。经整修,布置成清乾隆年间在上清宫提点司娄近垣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小院里雨水叮咚、幽净静谧,地上长满绿色的苔藓,曾为道教宫观附属建筑,凸显传统营造技艺。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里供奉的神像就是上清宫提点司娄近垣,神像庄严肃穆,供桌摆放香炉与祭品,信徒敬献的花篮鲜艳,折射出道教祭祀传统。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照壁上八仙过海主题壁画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讲述道教八仙的传说故事,具有教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壁画展现孔子问道场景,人物神态恭敬,背景为山林,折射出儒道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渊源。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走出东隐院,自然园林景观中草木葱郁,小径蜿蜒,设有石桌石凳,供游客休憩,感受道教"自然无为"的意境。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伏魔殿建在高台之上,距东隐院100米左右,为一座小小的三楹单檐歇山顶建筑,檐下匾额“伏魔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伏魔殿内木栅栏围着的是的镇妖井,据说当年的水泊梁山108将都是从这个井内放出来的,现在盖板上还贴着镇妖符。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伏魔殿内龟驮石碑刻有篆书文字,龟象征长寿,碑载道教教义,是研究宗教历史的重要实物。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走出伏魔殿,大上清宫的游览就宣告结束,根据游览区基本不走回头路的原则,我们决定沿着这条林间小路回景区出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根据导游图提示,这回返的路途中小山顶上还有一个“翛然亭”,路虽然不怎么陡峭,但是很有一段距离,最终还是爬上来了。</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不过一个小亭子而已,当然牌文介绍说这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修身养性的地方。那就顺便给自己拍一张剪影吧。</p> <p class="ql-block"> 回返的道,一路下行,最后来到九十九级寿梯, 九十九级寿梯依山而建,石阶整齐,象征道教对长寿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走下九十九级寿梯就到出口处,院子里的枫叶正红,映照着高大的福地门,庭院布局对称,殿宇、回廊,蕴"天圆地方"的道家理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敬请关注下篇“上清古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