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樱园雅芝

<p class="ql-block"> 八月,是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月份。它让我们在夏日尾声汲取最后的力量,以饱满热情迎接秋风洗礼。</p><p class="ql-block"> 方才,雨声吵醒了我的素梦,索性起床,伴着雨声提笔思索……回想着在雁大精神家园群里的病友pangmao(现旅居温哥华)在加拿大旅游途中将抓拍到的照片发到群里,配词为: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照片上老太太是来当义工看孩子的,打扮得优雅到不着痕迹,老爷子来接老太太,懂得递上自己的胳膊弯,引来我们一番热议。</p> <p class="ql-block">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源于《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p><p class="ql-block"> 死生契阔:在《诗经》的注解“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生死相依,我与你已经发过誓了:牵着你的手,就和你一起白头到老。”这是一个征战在外不能归的士兵,对妻子分别时誓言的怀念,两情缱绻,海誓山盟,痛彻心扉。从此,“执子之手”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千百年来,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多少语汇老去,这个词今天读来让我思绪万千……</p> <p class="ql-block"> 想想十几年前自己患病之初,做手术那天,当手术室的护士来病房接床的那一刻,感情一向内敛的贾先生突然紧紧拉着我的手,从病房到手术室门口一路都未曾松开过,在随后的几次大复查中,他也是每次都会请假,在陪我去医院的途中牵着我的手,我呢则很受用他的牵手、他的呵护。那段时间我常常会胡思乱想:不知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不知他这手还能跟我牵多久?越想越悲伤,越想越舍不得放手,于是在先生闲暇时,常常要求他陪我去散步,陪我去锻炼,因为从家属区到武大操场还有一段距离,我知道在这段距离途中,他一定会担心骑快车或练跑步的学生无意撞到我而牵着我的手。我们俩每天晚上有着散步的习惯,在每次外出过马路或下车时,贾先生也会自然而然牵着我的手。</p> <p class="ql-block">  在热议中,大家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pangmao总结说:“其实这就是中国爷们,他们太内敛,有人说他们缺勇气缺浪漫,有人说这是好多中国男人天大的小缺陷”。我则认为这其实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从我做起”,开始训练和培养另一半牵手遛弯的习惯,还要将牵手照发到群里大家欣赏,于是就有了这二张我和贾先生牵手散步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