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理县九子屯羌寨遗址,七公里徒步。曾经在此栖息的乡民早已迁居山下城镇,唯余断壁残垣静立山间,守着岁月的痕迹。一路行去,镜头收录着风掠过的风景,心绪记下每一刻的起伏——原来生活的注脚,就藏在这样走走停停的记录里。</p> <p class="ql-block">今天太晒了,一路徒步上去,没有啥可以遮阴的,晒黑两度不是问题。还是自驾好,直接开到顶,搭上天幕,坐着吹山风还是多舒服的。</p> <p class="ql-block">徒步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可以随时驻足,拍风景,拍花花草草。路上可以观摩几分钟两只羊角力,也是徒步中的小确幸;去增头寨的还拍到了天上的七彩祥云。</p><p class="ql-block">今天虽然大太阳,但天空清晰度不好,<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处山峦好像总被一层雾笼罩,</span>总是灰蒙蒙的拍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大山里,沿着山向上修建的弯弯曲曲的盘山路,弯多且急,路很窄仅容一车通过,错车需要找地方</p> <p class="ql-block">九子屯不仅风景独特,更以核桃、花椒、李子、西梅等等山货闻名,这些自然馈赠,承载着土地的厚重与乡民的勤劳,是这片山野真实的生活印记。</p> <p class="ql-block">九子屯是清乾隆年间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产物。1752年,因杂谷土司苍旺叛乱被诛,清廷废除土司制度,将原辖地划分为五屯(杂谷脑、甘堡、上孟、下孟、九子),其中九子屯为唯一以羌族为主的屯,但守备由嘉绒藏族世袭担任。屯内设土守备、千总等官职,实行“平时为农,战时为兵”的屯兵制,延续至解放前夕。</p> <p class="ql-block">下山途中,偶遇两只羊对峙争斗,犄角相抵,互不相让。围观片刻,竟也忍俊不禁,爬山的疲惫在这一刻悄然消散。</p> <p class="ql-block">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山上的道路,确实不容易,所以现在山上的居民都搬迁到山下的城镇去居住了,山上现在新修了一些民宿,作为旅游开发</p> <p class="ql-block">山下穿山而过的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在下山走向徒步集合地点的途中,偶遇一位羌族大妈,几句寒暄问路,言语间透着山里人的淳朴与热情。</p> <p class="ql-block">天空中,七彩祥云浮现,如梦如幻,是大自然赠予的一份礼物,也为九子屯的徒步之旅添上一抹神秘与诗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