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小雨</p><p class="ql-block"> 上午8点,我准时赶到老体育馆,坐上去浦江研学的车,前往浦江游览国家 AAAA 级景区,省廉政教育基地和爱国教育基地﹣-江南第一家。</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金东区退休教师暑假研学活动。虽然今年刚自驾去过浦江,但这次能见到多年来见的老同学老同事,还是蛮开心的!</p> <p class="ql-block"> 江南第一家,坐落于浙江金华浦江县,它以独具的古代儒家文化沉积、明清古建筑遗村和山乡风情民俗文化,成为江南地区极具特色的文化古镇之一。一长列的牌坊群,依次称孝义门、三朝旌表、有序、恩德、麟凤、取义成仁、礼部尚书和九世同居。九座牌坊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各不相同,恰好是包含着郑氏义门的九世同居。作为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家族,“家”是一个核心,郑义门这个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家,而是“江南第一家”,这是它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江南第一家,又名“郑义门”,从南宋到明代中叶,历经宋、元、明三朝。长达33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十五世一直同居共食,和睦相处。时称义门郑氏,故名“郑义门”。浦江郑氏家族如此义居,屡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太祖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有郑氏宗祠、昌三公祠、昌七公祠、孝感泉、白麟溪、廉政馆、牌坊群等景点。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郑氏宗祠主体建筑的有序堂以及可容纳千余人的第一进师俭厅至今保存完好。宗祠内:明太祖、明惠帝题的"江南第一家"、"孝义家"、"孝友堂"等匾额,元丞相脱脱书写的"白麟溪"碑等,宋濂手植的参天龙柏,柳贯、王锡爵等历史名人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的大量匾额楹联,元、明、清历代不乏精品的石刻,也仍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拍拍上次没抓拍到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天神阁(俗称夫将合),明朝建立,郑氏走进鼎盛,也历经磨难。天神天将的传说,就是其最好的佐证。</p><p class="ql-block"> 元明交替,军阀混战,群雄割据。有白宏猿、白卫猿兄弟,武功高强,招兵买马,起兵造反。随着生元璋消灭群雄,建立明王朝。白氏兄弟兵败落难,慕义门名节,率亲从来投。郑氏以礼相待,安顿家小。时白氏兄弟常往返京师,闻义门之事,均提前速告,使郑氏有时间提前应对,避免了几次灾祸。白氏兄弟亡故,郑氏不忘其恩,建庙纪念。庙内不但供奉关羽、关兴、周仓,也供奉天神天将,此可谓之天神阁(天将合)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七世祖郑锐,昌字辈,排行三,称昌三心。八世祖郑探,返乡为母祝寿,皇太子书"眉寿"二字以赠,后称眉寿堂。</p><p class="ql-block"> 靖难之变,朱棣票权,建文帝落难。时郑治为朝林待诏,随帝避隐义门眉寿堂。邻人告密,官兵搜查,建文帝藏枯井,躲一难。郑洽随帝南下,隐身闵裤。后建文帝出家云游天下,途经义门,老太娘认得先皇,惊呼万岁。先皇曰:"吾已山家"故称老佛。万历年间,诏复建文年号,昭雪靖难死节。 仲彬《致身录》记郑给事迹。郑氏为纪念建文帝,将眉寿堂改为老佛堂,供奉趣文帝神位。</p> <p class="ql-block"> 昌七公祠,即同心堂,原是郑氏家族合食义居时男人的会膳之所。女人则会膳于安贞堂。"同心堂"之名于"父子一日孝,君臣一日忠,兄弟一日友,朋友一日信,家一日齐,国一日治"之意。义门郑氏累世均财共产,击钟会於堂上,虽聚食几千人,以礼仪约束人心而不散,融融相处,无一有异志。现如今,在郑宅虽不见合食共餐这一景象,但郑氏一族在此繁衍近千年,延续着诸多食俗文化,至今依然每年举办“邻居节”。</p> <p class="ql-block"> 同居始祖郑绮,事亲至孝,其母张氏,患重病,长期瘫痪在床,郑绮喂汤喂药,端屎端尿,侍奉母亲三十余年。有一年天旱无雨,江河干涸。一天母亲口渴难受,想喝泉水。郑绮在白麟溪上连挖数地,不见滴水,想着母亲只想喝点泉水,却难以满足,心中凄苦,悲从中来,放声大哭,三天三夜。忽见乌云密布,一声惊雷,炸开沙石,涌出一股清泉,清凉甘甜,连忙端水,侍奉母亲。人们以为是郑绮孝心感动上苍,故名孝感泉。</p><p class="ql-block"> 郑氏六世孙郑大河,在泉边四周砌条石、建方亭,以纪念郑绮孝义事迹。明永乐初,蜀献王朱椿为郑氏九世孙郑楷亲题"孝感泉"三字立碑与泉边。现存碑厅为明崇祯年间,十五世孙郑崇岳重立。</p> <p class="ql-block"> 同居三世祖郑徊,娶妻金氏。妻于小姑同操家务,性情相投,相敬如宾。小姑出嫁涂司村涂氏,姑嫂常常往来,归时,互送不止,家长见状,曰:礼义不可费,但需有个度。送定送往以溪头桥为界。后人为纪念姑嫂情深故事。将此桥称为义门桥。</p> <p class="ql-block"> 江南第一家,居住在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和睦相处。历宋、元、明三代,长达360多年,出仕173位官吏,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政廉政。浦江郑氏家族如此义居,屡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太祖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江南第一家,我们先到饭店品尝了当地美食,然后入住顺风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