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出行第137天),晴 离开珠海,来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b>中山市</b>是中国5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前身为1152年设立的香山县;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中山县。<br>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华侨之乡的美誉。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br>中山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第5的经济总量,并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被称为广东四小虎。<br> <b>翠亨</b>,据传是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蔡姓人在此建村,因地处山坑旁,故名<b>蔡坑</b>。后人见这里山林苍翠,坑水潺潺,风景优美,且方言里“蔡”与“翠”、“坑”与“亨”谐音,又为求万事亨通,于是在清道光初年改称翠亨,并沿用至今。 <b>孙中山</b>(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br>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一名医师。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br>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div>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div><div>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div><div>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div><div>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br>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br></div> 孙中山的名字被广泛使用,中山路、中山公园、中山医院……等,据说,中山只是其在日本期间使用的化名,却成了近代中国家喻户晓的第一姓名。他对内一直用孙文,对外一直用逸仙。 <b>孙中山故居纪念馆</b>(The Museum of Dr.Sun Yat-sen)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纪念馆建于1956年11月。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分为孙中山纪念展示区、翠亨民居展示区、农耕文化展示区、杨殷、陆皓东纪念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其他展区7大区域。截至2023年4月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核心景区。 孙中山纪念展示区包括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陈列和其他与主题相关的临时展览以及该区域的文物遗迹和纪念雕塑。 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夫人宋庆龄题字《中山故居公园》。 <b>孙中山故居</b>是一幢赭红色二层三开间的砖木结构楼房,坐东向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有一道围墙环绕着整个庭院。<div><br><b>主楼</b>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设计和主持修建而成的一幢砖木结构三开间两层楼房。从房屋的设计上就可以看出他传统并开放、继承并多元的思想。楼房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下两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这座建筑物门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而窗户的门,所有的都是木制的百叶窗。</div><div><br></div><div>房子落成时,孙中山在正门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啊,“一椽”之所,真的多么小啊。</div> 孙中山故居内部不允许拍照。 主楼前面庭院右侧是孙中山祖居旧址,就是孙中山先生出生地。1913年后,孙家把祖屋拆除,并在此挖了一口水井。<div><br>孙中山的祖辈是普通的农民,父亲只不过是村里的更夫,因此一直很贫穷。孙家当时的居所是只有三十平方米的小平房,后来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去了檀香山办起养牛场并致富,寄回钱来,孙中山亲自设计并施工,才建起了现在的故居。</div> 故居前院的左边有一棵<b>酸子树</b>,据说是孙中山先生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树种亲手栽种在此。这棵树一直长势良好,郁郁葱葱,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场台风将树冠吹倒了,从此它顽强地匍匐着生长,倒长成了龙的形状。当年故居管理人员用这棵树的树籽儿种植了一棵新树,现在也已经长得粗壮高大。两棵树,一卧一立,煞是好看。1962年郭沫若到访孙中山故居写下了一首诗:“酸豆一株起卧龙,当年榕树已成空;阶前古井苔犹绿,村外木棉花正红;早知汪胡怀贰志,何期陈蒋叛三宗;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 后院建有厨房、浴室、厕所及杂物间,是孙眉于1913年左右回乡建造。<br> 厕所。 <a href="https://tv.360kan.com/player?id=1adda7bd472405cb315c8617c0799f2f&q=%E5%AD%99%E4%B8%AD%E5%B1%B1%E6%95%85%E5%B1%85%E7%BA%AA%E5%BF%B5%E9%A6%86&src=player-like&srcg=tab_www&sid=3726eb90b7cd8875391aad42418cdc9c"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a> 1892-1895年,孙中山经常在这里生活、行医和从事革命活动;1912年他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回乡也在此处小住。 故居门前是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草木茂盛,一片绿荫。在一棵苍老的榕树下,有一尊青铜雕像,述说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据说孙中山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听英雄故事,而雕像表现的正是一位太平天国遗兵名叫冯爽观的老人在向孙中山讲述太平天国洪秀全的故事,一老一少,充满真实感。孙中山曾回忆道,他的革命思想就是在此萌发的。 <a href="https://haokan.baidu.com/v?vid=1212192133247005718"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游</a> <b>孙中山家风展</b>。 <b>孙中山纪念馆</b>,馆名由宋庆龄亲笔题写。展馆一楼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史迹、思想理论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歌颂了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也适当反映了孙中山革命事业主要追随者的情况。<br>展馆二楼展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布置了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陈列 ,反映了孙中山亲属与后裔的情况及他们对其革命事业的巨大支持、贡献和牺牲。<br>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品22000件,其中文物数量6687件。文物以孙中山相关文物为主,包括孙中山文物、孙中山家族文物、孙中山革命追随者文物、民俗文物、字画文献等。 警世钟,200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一生一唤醒中华民族为己任的孙中山而铸造。警世钟以黄铜铸造,直径1.2米,高2米,重1.5吨,钟上铸有孙中山1924年《勉励国民》的演讲词和“共进大同”手迹。 “<b>中山鼎</b>”口径1866毫米,高1925毫米,铭文高590毫米,基座宽度1912毫米,而这分别代表孙中山先生的出生、逝世时间、享寿年数以及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年份。 孙中山演讲厅。 “<b>瑞接长庚</b>”牌坊。<div><br></div><div>翠亨村有东、南、西、北四个村门,当地人称这些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村门为<b>闸门</b>。</div><div><br></div><div>路过大理石构造而成的南闸门,门楣上的匾额雕刻着字体圆润的“<b>瑞接长庚</b>”四字,在“瑞”与“接”两个大字之间有一道明显的裂痕。关于这个裂缝,有一段经典的历史,据说这道裂缝是1892年孙中山与陆皓东等人在此门附近试验炸药时,震裂了门上的石匾而留下的。</div> <b>翠亨民居展览</b>以原有旧民房为基础,仿建、复原清末翠亨村的一角,并辅以翠亨民俗展、农具展,展示了孙中山成长的社会环境与当地民俗风情,包括复原的孙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览以及翠亨村当年各层次的民居、民俗展示。 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翠亨村民进城的进城,建新房的建新房,逐步搬迁出去了,管理者将村里的老房子购买下来或者进行托管,并以孙中山故居为中心进行适度的改造,为游客献上了翠亨民居展。 富有人家是模仿清末翠亨村大宅“<b>朝议第</b>”的一部分,屋主在外经商,并在村中占有大片土地,捐纳得 “朝议大夫”的官衔。客厅的陈设是翠亨本地大户人家的典型模式,尽显主人的富贵与荣耀。 <b>翠亨村</b>拥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民间习俗丰富多彩,民俗展览通过模拟场景和实物,介绍清末民初时期翠亨村的民间习俗,包括四时节令的特色食品、北帝神像、织绣贺幛、“九大簋”、贺寿和结婚的新房、花轿等。 <b>模拟祖屋</b>介绍:孙中山出生的祖屋位于孙中山故居的前院北侧,1913年后,孙家将其拆除。这是利用陆姓人家的房子复原布置的孙中山出生前后的家庭环境。孙中山日后的很多思想的启发都离不开早年在家乡的艰苦农家生活。 青砖瓦砾,铁窗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有的院墙是用生蚝的壳堆砌而成的。 <b>百草堂</b>模拟复原药材铺旧貌,过去的药材铺既销售中药材,亦有中医坐堂诊病。药材铺大门分两重,外面一重是华南地区常见的“趟栊门”。 <b>更楼</b>一般是村中最高和最坚固的建筑,登上楼顶可以俯瞰全村及瞭望村外,有效监察村子内外的情况,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孙达成为帮补家计,有一段时间白天操劳农务之余,晚上还兼作村里的更夫。 孙中山出生的时候,整个村只有不足三百人。但是,那么小的一个村庄,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名人。首先是孙中山与结发妻子卢慕贞的长子孙科,还有人们称之为“四大寇”中的杨鹤龄,孙中山的战友杨心如,为共和牺牲的第一人陆皓东,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杨殷等等。“村小乾坤大”,确实名不虚传。 杨殷、陆皓东纪念展示区包括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重要追随者,翠亨村中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殷故居、陆皓东故居,以及杨殷纪念展览、陆皓东纪念展览等。 <div><b>杨殷</b>(1892-1929)广东中山人,字孟揆,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先驱、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1911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2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起在广东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省港工人大罢工、广州起义。张太雷牺牲后,被任命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代主席。192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军委主任兼中共江苏省委军事部长。1929年8月,由于叛徒告密,杨殷与彭湃等一批共产党人在上海被捕,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时年37岁。<b></b></div><b><div><b><br></b></div>杨殷烈士故居</b>位于翠亨村的总理大街中段,为一幢石脚青砖、富有中国古建筑形式的房子。故居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占地面积142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砖木结构平房,三开间——正厅及两边耳房。<br><br>1989年6月29日杨殷烈士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陆皓东</b>(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本名陆中桂,字献香,号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1886年,陆皓东赴上海入电报学堂学习,23岁毕业后在上海电报局任译报员,任芜湖电报局领班旋又返粤居。1893年,陆皓东与尢烈、郑士良、程奎光、程壁光等参加孙中山在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风轩召开的会议,酝酿创立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他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他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痛斥清政府腐败、投降卖国,“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div><br></div><div><b>陆皓东故居</b>由一道不高的庭院小墙围绕着。故居建于清代晚期,占地面积446平方米,建筑面积170平方米,是具当地传统建筑特色的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平房。厅内悬挂有烈士大幅半身遗像,右边挂有烈士的公事略。<br><br>1989年6月29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iv> <b>北极殿遗址</b>位于翠亨村泰和街27号旁,面积约230平方米。据资料记载,北极殿又称"祖庙",原为三间两进建筑,青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殿中供奉翠亨村的村神北帝以及天后娘娘、金花夫人诸神。原建筑于1970年左右被拆毁,现仅存石质门匾一副,长3.4米,宽2.5米。北极殿曾为翠亨村祖庙,对研究翠亨村历史具有较高价值。 <b>祥钟泰岱闸门</b>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2004年公布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村子后面,开发的一些项目。 我们从祥钟泰岱闸门出了村子,看到了中山纪念中学。 <b>中山纪念中学</b>(SunYat-sen Memorial Secondry School)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是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省一级学校、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由孙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于1931年秉承其父“谋建设,培人才,为富强根本”的遗愿而创办。1934年建成并面向全国招生,初名为“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校”,时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的孙科亲任校长;1949年更名为“中山纪念中学”。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八所中学之一。<div><br>校园建在五桂山脚下,占地面积85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69%以上。拥有全国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十五万余册、电子图书五万余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心语阁;科学馆、现代化的艺术中心等各项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div>学校共有120个教学班,其中高中93个班,初中27个班,在校学生6500余人。除此之外,中山纪念中学还创办了中山市纪中雅居乐凯茵学校和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 <br>学校体艺设施完善。学校有艺术馆、运动场、一流的全塑胶标准的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多功能体育馆、标准游泳池、健身馆。校内共有篮球场38个,羽毛球场50个,排球场9个(其中沙滩排球场2个),网球场3个,手球场2个,乒乓球台51张,保龄球馆1个(4条球道),足球场2个,单、双、高低杠等百余副。</div><div><br></div><div>遵循“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的校训,文化育人,办中国最好的中学,正是对孙中山精神的传承和弘扬!</div></div> 在2020年中国高中排行榜中,中山纪念中学排名全国第11名,具体排名请参考下图: 在2016年高考中,中山纪念中学参加高考学生人数为1672人,结果重点本科上线1331人,其中包括了47名港澳生被中国国内重点大学录取、27名同学被中国境外名牌大学录取、8人通过学科竞赛、高水平运动员保送清华、北大等大学;本科上线1658人;重本率达79.6%,本科率99.7%。 参观后,在村上用了午餐,本打算品尝“山水石磨肠粉”,店家说只有早餐才有,没办法了,只能点两份快餐,吃了,赶路。<br><br>牛脯饭。<br> 饭后,走了一小段G228国道后上了高速。行驶150多公里,到了深圳。 入住酒店,网上预约4S店明天上午保养爱车,然后到沃尔玛采购补给。简单吃了晚饭,又是快餐。 回酒店自助洗衣服、修粘鞋。 2024年1月11日(出行第138天),晴 上午,按约定时间去4S店保养车(三阿哥陪同),换机油和刹车油。 中午,三阿哥夫妇宴请我们享用了椰子鸡。 下午到三阿哥家。 晚上,在他家吃了饺子🥟,很香,很香! <br><br>待续。<br><br><br><br>更多的内容<br><br>请关注我的美篇号:61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