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4,8月18日,双江—千米国画长廊(班鸽村)—沧源崖画—广允缅寺—葫芦小镇—沧源,宿沧源县城:布饶克花园酒店</p><p class="ql-block"> 早上醒来,推开窗门,清晨的双江县城格外安静,楼下的摸你黑广场,昨晚的临时游乐场已经全部清理干净,只剩下空荡荡的广场,还有偶尔经过的晨练人,广场这样利用还真的挺接地气。</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驱车沿着澜沧江一路南下,车窗外不知不觉已经变成热带风情,一路植被都特别好,路边盛开着各种花,青山绿水,如诗如画,我们仿佛在画卷中游走。</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抵达司岗里,最具佤族村寨和民风民俗神圣之地。司岗里是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民间文学,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该词源于佤语,“司岗”指崖洞或葫芦,“里”意为走出,讲述人类自岩洞脱困、迁徙繁衍的创世传说,也有“从葫芦里出来的人”的意思,被视为佤族起源的核心叙事,相关地理指向沧源县与缅甸交界区域。司岗里本来是一个景点,目前关闭中。</p><p class="ql-block"> 司岗里崖画谷是集自然奇观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包括4个子景区,位置都在一大片相邻的范围内,但是各自独立收门票,相互有几公里的距离,4个子景区包括千米国画长廊、沧源崖画、司岗里溶洞、天坑。我们选择两个最有名的景点游玩。</p><p class="ql-block">【千米国画长廊-班鸽村】</p><p class="ql-block"> 千米国画长廊位于沧源崖画谷风景旅游区中段,国画长廊并非真的是画,而是风景如长卷画。这个景区的壁画南北约有4公里长,两侧峭壁高80-180米,最高达280米,峡谷两侧的丹霞岩壁与董棕林、玉米地、稻田相映成趣,形成长达几公里的天然水墨画卷,被誉为“千米国画长廊”。</p> <p class="ql-block"> 千米国画长廊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幅天然画卷,没有人工雕凿、没有人为塑造,完完整整展示着大自然原汁原味的杰作、真真切切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国画长廊景点很大,狭长型的,有四五公里,一条行车道在峡谷内形成一个环形道,环行道中间还设了一条步行栈道贯穿其中。</p> <p class="ql-block"> 因距离较长,我们租了一辆四人自行车,慢慢悠悠在景区里逛,从右边车道开始骑进去,从左边车道骑出来,走一圈。</p> <p class="ql-block"> 骑车走在长廊内,两侧绿油油的稻田在微风下掀起阵阵小波浪,远处的峭壁,近处的禾苗,再加上蓝天白云,如诗如画,让我们舍不得走快了。</p> <p class="ql-block"> 找到一个休息厅,休息,补充能量,还能拍拍美照。</p> <p class="ql-block"> 阳光毒辣,但有阵阵微风,却也不觉得热。游人很少,仿佛被我们承包了整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班鸽村]</p><p class="ql-block"> 班鸽村是佤族传统村落,保留了干栏式建筑和田园风光。“班鸽”在佤语中是“爱情栖息地”的意思。千米国画长廊入口就是班鸽村的房子,但实际的原住民已经搬到新村去了,只留了些村民在景区里工作。</p> <p class="ql-block">[董棕林栈道徒步]</p><p class="ql-block"> 这个栈道又叫恐龙乐园,位于景区东面崖壁的下部,单独收费18元/位。栈道长约2公里,不止有董棕,有各种会动会叫的恐龙、蛇模型,有岩石洞穴,还有昆虫植物野生菌等等。</p> <p class="ql-block"> 因为栈道太长,我们就选了中间一个入口,登上栈道,远眺班鸽村,与孔龙来个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 骑单车回来,回单车棚还车时,我们已远远超过租车的一小时,但守车棚的大爷问都不问一下是否超时,难怪买票时工作人员说,游人不多,你们超时一点也没关系的。大爷守车棚时,还用背包布背着孙女,小女孩皮肤小麦色,眼睛大大的,长睫毛忽闪忽闪的,眼神特别干净,佤族以黑为美,小女孩的肤色可能就是最美的颜色吧。</p> <p class="ql-block">【沧源涯画】</p><p class="ql-block"> 从国画长廊出来,前往沧源非常知名的千年崖画。崖画产生于35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古老崖画之一,属于第5批国保。崖画以赭红色颜料绘制于石灰岩崖壁上,记录了佤族先民的狩猎、祭祀、舞蹈等生活场景,被誉为“岩石上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 沧源崖画是3000多年前佤族先民给我们留下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与国画长廊形成了佤山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目前仅开放1号点供游客参观,下午五点半以后就不能进了。从入口处进入,一路拾阶而上,大概有七百多米,一口气爬上去还真有点辛苦。</p> <p class="ql-block"> 1号点崖画并不大,大概20米左右的长度,但崖画上能清晰看到上面的图案。无法想象三千多年前,原住民画下这些符号的心情,估计他们想不到几千年后的后人,会驻足于此,推测这些符号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广允缅寺】</p><p class="ql-block"> 从崖画出来,前往位于沧源县城勐懂镇大街北侧往娥村的广允缅寺,广允缅寺与西双版纳景洪市的曼飞龙白塔和勐海县的景真八角亭,统称为云南省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筑。作为我国南传佛教壁画的唯一古代遗存,广允寺壁画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广允缅寺始建于清代道光八年(1828年),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当初建寺之时是作为出家的小和尚建的学习之所,在这里,小和尚不仅学佛经,也要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所以广允缅寺又被称为“学堂缅寺”。</p> <p class="ql-block"> 广允寺大殿内保存着珍贵的上座部佛教壁画,墨线勾勒轮廓后填色,技法与明清内地壁画相似。壁画中人物服饰多样,人物形象和场景则反映了边疆多民族共生的历史,是研究清代边疆文化交融的重要史料。</p> <p class="ql-block"> 目前广允缅寺只剩下一座主殿,日常只有一位师傅,还有两名政府工作人员负责消防。一路走来,感受到南传上座部佛教与藏传佛教还是有很多区别的,包括供奉的菩萨以及供奉的供品,都有不同。南传上座部佛教喜欢用一元、五角的纸币扎成花供奉,或者直接摆上现金纸币;寺庙的装饰上也没有藏传佛教那么奢华。</p> <p class="ql-block"> 从广允缅寺下来的斜坡,很有年代感,苔藓墙、红砖房,像个被遗落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沧源县】</p><p class="ql-block"> 从广允缅寺出来,先入住沧源县的酒店,收拾妥当再前往葫芦小镇</p><p class="ql-block"> 沧源县很小,十七万多人口,县城不大,是离缅甸很近的一个边境小城。能感受到,进入到沧源境内,警力就加强了,每个出入口都设有哨卡,对车辆人员进行查看。为守护我国的边境安全,每个工作人员都不容易,付出了努力。</p> <p class="ql-block">【葫芦小镇】</p><p class="ql-block"> 葫芦小镇是当地打造的一个商业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步行街。小镇以佤族文化为核心,保留了佤族民居特色及佤族文化,如佤王府、打歌广场、寨心桩、葫芦塔,以及丰富的壁画文化。</p> <p class="ql-block"> 葫芦小镇依水而建,很漂亮,设有诸多特色餐饮和民宿,可惜这里没有做起来,空荡荡的,没多少人,大部分的房子都是闲置的。</p> <p class="ql-block"><b>D5,8月19日,沧源全天(永和口岸—佤山云海—翁丁古寨)—上允镇,宿远大酒店(澜沧上允镇店) </b> </p><p class="ql-block"> 清晨醒来,推开窗户,县城的早晨特别安静,周围的山都笼罩在雾气当中,城内偶尔还夹有鸡打鸣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沧源云海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前往永和口岸,一路在山林中穿梭,雾气茫茫,阴沉沉的,心想这个云海观景台估计什么都看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一路向西南边境永和口岸方向进发,雾气逐渐散去,太阳出来了,一个拐弯,突然看到右边的山涧白茫茫的,大片云海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登上云海观景平台,景象更为壮观。白茫茫的云海犹如大海波浪,在山涧里流淌、翻滚,加上远处的山峦,还有蓝天白云,美得不可方物,瞬间就被治愈了,也弥补了在哀牢山没有看到云海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永和口岸】</p><p class="ql-block"> 永和口岸是国家二类口岸,主要往来大型货车,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邵帕区隔桥相望,中缅167号界碑横跨两国,形成“一桥两国、一寨两国、一碑两国”的独特边境景观。</p> <p class="ql-block"> 在口岸打个卡,曾经来到离缅甸最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龙乃村、树屋]</p><p class="ql-block"> 打卡完永和口岸,去附近的勐董镇龙乃村,看大榕树树屋,还有1941边界线。 </p> <p class="ql-block"> 根据边警的指路,沿着山道一路前行,感觉没什么人,走得极不放心,总感觉走错了,一路询问。大约走了几公里,突然视野开阔,有停车坪,有观景栈道,转头就看到了左边巨大的一颗榕树。</p> <p class="ql-block"> 榕树呈伞叶状打开,枝繁叶茂,一间屋子建在榕树上,两侧有楼梯盘绕而上,房子跟榕树融为一体,感觉特别神奇。</p> <p class="ql-block">[1941年边界线]</p><p class="ql-block"> 1941年线是英国利用中国抗日战争危局,通过1941年6月18日换文单方面划定的中缅边界线草案,将佤族聚居的班洪、班老等地区划入英属缅甸,但未实际树立界桩。</p><p class="ql-block"> 1956年,中国在边界谈判中提出撤军换界方案,最终通过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实现班老地区回归中国,同时承认1941年线作为边界主体框架,原属中国的南畹,因在缅甸管辖下的时间已经很久,这个地区留在缅甸,把班洪、班老两个部落在“1941年线”以西的辖区划归中国。</p> <p class="ql-block"> 为看这个1941界碑,询问了多人,往返了两次,最后在一个年青的驻村干部指引下找到,界碑就是村委办公楼的后面坡上,没人指引估计是找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 沧源县与缅甸的边界线长度为147.083公里,所有的山体边界都用铁丝长城进行了隔离,铁丝网的两边就是两个国家。</p> <p class="ql-block"> 边境的小村都很干净,建设也很好,看得出来,政府给了大力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翁丁原始部落】</p><p class="ql-block"> 从永和口岸出来,返回到沧源县城,再往翁丁古寨方向出发。进入阿佤山,一路梯田相伴,抵达山坳里的原始古老村寨翁丁原始部落。在游客服务中心买票,换景区电瓶车进入景区。</p> <p class="ql-block"> 翁丁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地处该县西南部,毗邻中缅边界。该村落被描述为“佤族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保留最为完整的群居村落”,保留着完整的原始部落文化特征。 </p> <p class="ql-block"> “翁丁”意为云雾缭绕的地方,是一个以佤族为主的聚居村落,建寨有400多年历史,全村面积15.88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共有302户1261人,至今仍保留着佤族寨门、图腾柱、寨桩、祭祀房、神林、木鼓房、传统手工艺作坊和佤族杆栏式茅草房等原始生态、独具特色的佤族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情人节当天,老寨毁于一场大火。现在的景区是在原址上一比一重建的,取材也都是以前的老木材之类,所以原始感依然有。村民搬到了离老寨不远的新寨,翁丁老寨不住人了,更类似一个剧游景区,会有本地人在不同的地方,担任像npc一样的角色,游客来了就唱歌跳舞,展示一些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的大门,就有本地人跳加林赛欢迎舞,在额头上点一个摸你黑,表示欢迎。</p> <p class="ql-block"> 在寨子门口画一个彩绘,感受一下民族的风情,再跟景区导游一路游览。</p> <p class="ql-block">〔人头桩供奉点〕</p><p class="ql-block"> 砍敌人的人头,来供奉神灵的地方,现在放的是人头骨模型。</p> <p class="ql-block">〔粮仓( grao )〕</p><p class="ql-block"> "粮仓"佤语称"糕",是佤族用来储存粮食的仓库。它一般都建盖在寨子的外围或周边 主要目的是一旦发生火灾能把最重要的生活物资 粮食保存下来,它是佤族人民防火和有备无患的一种举措。2021年发生火宅时,粮仓没被烧及,被保留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标牛桩〕</p><p class="ql-block"> 寨子门口的一个广场,举行标牛活动的地方,类似占卜的一个活动。</p> <p class="ql-block">〔人头兜〕</p><p class="ql-block"> 人头兜"佤语称"考揪更” ,是把猎获的人头装进去用来祭拜木鼓的竹兜,立在木鼓房边祭祀木鼓,以析求苍天、神器、神灵护佑村寨平安。</p> <p class="ql-block">〔木鼓房〕</p><p class="ql-block"> 木鼓房,佤语称"捏克罗",过去佤族村寨都曾有木鼓,并建有专门的木鼓房。 木鼓平时不准乱敲,要在传统节日、喜庆、娱乐时才敲击。寨民一旦听到鼓声,便聚集广场,踏着鼓点,载歌载舞,尽情欢乐。</p> <p class="ql-block">〔土司府〕</p><p class="ql-block"> 土司居住的地方,条件明显比其他的居所好很多。</p> <p class="ql-block">〔一号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一号观景台在寨子的最高处,视野最高的地方,可以看到寨子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左右,工作人员会人工给部落降雨,用来降温,防止火宰</p> <p class="ql-block">〔拉木鼓仪式〕</p><p class="ql-block"> 观看寨子里原住民的拉木鼓仪式,从取木、运木、庆祝,原原本本还原,仪式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上允镇】</p><p class="ql-block"> 四点钟左右,从翁丁古寨出来,前往普洱,中间在上允镇休息一晚。</p><p class="ql-block"> 上允镇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澜沧县西北部,北与双江县接壤,是该县下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居住着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保留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俗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