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圣水寺

我网你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圣水寺</b>位于涪江右岸的塔子山南麓罗汉寺旁边,是绵阳城內的一处佛教圣地,供游客观赏、敬香、休憩的地方。因寺院观音殿崖壁下“龙湫"(即山泉水)至今尚存,清泉常满。自古以龙泉圣水著名,最初名为“甘泉寺”。古籍记“圣水落千庄”“饮后可去病免灾”,故曰圣水。后发现观音殿崖壁下有清代嘉庆年间石刻行雨龙王像一尊,並在石像背后石刻题记:“绵州圣水寺,自唐宋宣德至大清嘉庆十四年十月朔一,住持僧善定鸠众刻行雨龙王神像,祈风调雨顺,四方清平”。</p><p class="ql-block">可见圣水寺的历史渊源可途溯至唐代。民国《绵阳县志》载:“圣水寺,治西15里,建自前明,雍正时重修,后屡倾圮,里人重修,僧觉培增建前殿山门”。1985年2月后,绵阳市政府批准僧人释果忍(果忍生卒于1911年~1996年,三台人,与罗汉寺原住持释果清出生相近。)从宝光寺来到圣水寺任住持和管委会主任。</p><p class="ql-block">释果忍上任后按照寺庙、园林、旅游相结合的总体规划,大刀阔斧地重建了圣水寺,经5年的扩建重建,将圣水寺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20平方米的破落小寺院,建成占地140多亩、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寺院,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修缮、修建近10座大殿及配套设施,古寺庙的风范再度展现。常住僧众达30余人,常住居士义工70余人。于1991年,圣水寺被列为四川省重点寺院。</p><p class="ql-block">2005年,又在常明大和尚的帶领下,历经10年,新建200多米长的“吉祥门”和“如意门”雕塑长廊。圣水寺一代又一代人辛勤劳作和汗水付出,寺庙内的亭、阁、楼、廊不断完善,绿化美化上档升级,已成为中外游客朝圣拜佛赏景游憩的大型寺庙园林。它不仅孕育了圣水寺千年佛韵,还积淀了圣水寺院厚重的文化底蕴,更营造了一个风景秀丽的观光胜地。2013年3月5日,圣水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天王殿</b>始建于唐代广明年间(880年),历代均有修缮,明代正统元年正式定名“圣水寺”,作为寺院正门,也是中轴线上第一大殿,它既是信众参拜的起点,也是绵阳市佛教协会驻地。殿内高悬“临济宗风”匾额,体现了寺院宗派归属;天王殿内主要供奉了弥勒佛及四大天王塑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南无阿弥陀佛(福)照壁,</span>这种以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元素建筑装饰,常置于寺院入口处,主要起空间分隔、文化象征和祈福引导作用。照璧上方书写“南无阿弥陀佛”,原至佛教核心经文,表达对阿弥陀佛的皈依和敬礼,阿弥陀佛象征无量光、无量寿,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照壁中间位置突出一个大大的“福”字,常被信徒、游人闭眼触摸祈福,传统认为触摸到“福”字,可带来吉祥如意的好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观音殿</b>为圣水寺中轴线的第二大殿,殿内供奉毗卢观音像,极其庄严精美,是寺内重要朝拜场所,为信众祈福的主要对象。布局庄重肃穆,为参拜者营造出清净的宗教氛围。观音殿周边设有钟鼓楼、吉祥门等标志性建筑,游客可以从殿内殿外感受传统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大悲殿</b>为中轴线上的第三大殿,殿内供奉高达数米的千手观音像。造型庄严,工艺精湛,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审美,兼具艺术性和宗教感染力,是信众朝拜的重要场所。在大悲殿左右两侧建有鼓楼(五路财神楼)、钟楼及九龙吐水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九龙吐水浮雕,</b>在大悲殿右侧依山势配置一九龙吐水巨型浮雕。据传释迦牟尼诞生时,九条龙为其吐水沐浴,寓意着佛陀降生的祥瑞象征。此传说后来演变为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采用浮雕、壁画等形式呈现的仪式,称为“九龙吐水”,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符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伽蓝殿</b>是佛教寺院中专为供奉伽蓝神(又称护法神)的殿堂,通常位于大雄宝殿或法堂的东侧,故又称东配殿。在佛教中,伽蓝具双重含义:狭义指寺院内护法神(如关羽);广义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中国佛教寺院自唐代起将关羽奉为伽蓝护法神,两侧配侍关平、周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鼓楼(一层为五路财神殿),</b>寺庙中的钟鼓楼按“左钟右鼓”布局,实行“晨钟暮鼓”作息时间,晨钟唤醒僧众开启新的一天,傍晚鼓声提示一天的结束。特殊情况下的晨钟暮鼓,具有召集僧众、举行宗教仪式的作用。五路财神殿,主要供奉财神像。中国传统信仰的五财神通常是:</p><p class="ql-block">东路财神比干(商朝名臣,因公正无私,主掌正财和公平交易);南路财神柴王爷(即柴荣,五代后周皇帝,以务实和商业成功著称,主掌实业财和勤劳致富);西路财神关公(即关羽,三国名将,象征忠义,主掌护财和贵人相助);北路财神赵公明(道教神仙,统领财运,能驱邪纳福,代表偏财与商业安全);中路财神王亥(夏朝商人,开创商业贸易,被尊为华商始祖,主掌中路财运)。五路财神是中国民间传统信仰的财神,象征四面八方皆来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羊驮殿,</b>相传公元7世纪吐蕃时期,为建造大昭寺,曾用数千只山羊驮土填湖,寺庙因此得名“山羊驮土而建的佛堂”。1300多年来,山羊的形象逐渐成为大昭寺的文化符号,甚至在佛堂墙角形成金色山羊浮雕(神羊惹姆杰姆)。在羊驮殿供一尊雕刻神羊形象和一尊护法神(黄财神),它向人们诉说着山羊驮土建寺的传说。佛教寺院将羊的图像触入建筑装饰,成为寺庙历史记忆的实体符号,体现藏族先民崇羊习俗与佛教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大雄宝殿</b>是中轴线上第四大殿,位于寺院内中间位置,此殿占地1500平方米,高16米。重檐建筑结构,朱檐金瓦,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殿内供奉三尊高10米的释迦牟尼佛像,采用泥塑金身工艺。两侧配有18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其左右两侧设有地藏殿、玉佛殿。四周古木参天,形成“佛国净土”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玉佛殿</b>位于大雄宝殿右侧,殿高13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殿内供奉着缅甸华侨敬送的三尊2.7米高的汉白玉佛,极为珍贵,工艺精湛流畅,神态安祥睿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观世音菩萨殿</b>(大雄宝殿与藏经楼之间右侧)</p> <p class="ql-block">南海紫竹观音菩萨楼(大雄宝殿与藏经楼之间的左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藏经楼</b>是寺陀内中轴线上地势最高处的最后一个大殿,此楼收藏了大量佛教经典,还承担着法轮转制、僧侣培训等职能。大楼大气典雅,古色古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目前面临修缮,闭门谢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西花园</b>(信众修练之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东花园</b><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方丈住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祖始殿</b>(目前处于修缮时间,谢绝参观),祖始殿主要供奉达摩祖师~为中国禅宗的始祖。达摩祖师系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师从印度禅宗第27代祖师般若罗,包括慧可、道育等,弟子慧可继承衣钵后开创中国禅宗北派。菩提达摩原名菩提多罗,自称佛教传第28祖,其思想对中国佛教文化产业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吉祥门</b>雕塑长廊,位于圣水寺山门入口处,沿石阶而上,依山而建。全长200米,于2005年开始修建,历时10年完成(因5.12地震延期多年),属寺内最年轻的建筑。雕塑长廊由民间雕塑大师李能胜(江油人)及其团队完成。雕塑以龙、祥云、牡丹花、水果等元素展现吉祥寓意,雕塑人群涵盖罗汉、达摩、观音、济公等,涵盖200余尊飞禽走兽造型及300余尊人物雕塑。</p><p class="ql-block">雕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每一尊塑像、每一幅群雕像都诉说着佛界生动的故事,它以唐式建筑风格和现代雕塑艺术形式,给圣水寺增添了重要的佛教文化景观,向游人呈现了一处佛教人文艺术景观打卡、拍照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静心池</b>位于大悲殿左侧鼓楼下一处幽静处,当你沿着“一步相识”、依次走到“九步共白头”的“十步小道”尽头,便来到一个充满清静而雅致的佛系小摊店。迈入小院,一池碧绿的水池跃入眼帘,池内许多金鱼在水池冲游弋;水池对面长满了水草,一木制小水车在池边吱呀转动,搅碎一池天光云影;小水车左侧高墙正中悬“福禄寿喜”描金匾额,游人可购铜币掷向匾额,若币粘“寿”未落,算你借了三分仙缘;池中靠近院内巴台方向,一座小型六角亭很是别致,亭内的横梁上挂满了许多祈福的大红绸带,给人喜庆的感受;出售佛系饰品的巴台上,陈列着念珠、生肖饰品、手串、如意锁等物件。光顾一圈,在此蹓跶的人不多,生意成交更是难遇一桩,确实是一处名副其实的“静心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秋以来,阴雨天似乎比往年特别多,瞅准难得的艳阳高照大晴天,于8月20上午和9月8日下午两次走进圣水寺游览、拍照、收集文字资料。经数日整理,将圣水寺中轴线为视角的景区所见所闻,拙编成《绵阳圣水寺》,与友共享,诚请多多指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