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罗汉寺的历史与文化

我网你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罗汉寺正大门:</b>绵阳罗汉寺位于绵阳城西北圣水村的塔子山南端山巅上,罗汉寺和圣水寺仅一墙之隔。罗汉寺与圣水寺相比较,具有规模大、建材和工艺较为现代、以个体经营形式维系宗教职能的特点。罗汉寺东面依次紧邻宝城铁路、绵江高速公路及涪江。现在所见寺内寺庙、佛塔、塑像等建筑,均属果清法师于2000前后弘法筹资新建,暂未列入国家级文保名单。</p><p class="ql-block">1985年自果清法师任罗汉寺主持后,开始募资建寺,经30多年不懈努力,终将破旧的甘泉寺及四周400亩的荒山秃岭,变为金碧辉煌的佛教艺术建筑群。罗汉寺新山门(上图)于2017年建成,位于绵~江大道长虹路段。站在罗汉寺牌坊门口向门外望去,可领略“一马平川迎福至”的宽阔视野;朝牌坊内的塔子山望去,真有“步步高升倚如来“之祥瑞感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60级双道石梯:</b>1992年修建260级罗汉乘龙飘海双道石梯,石梯中间有一组众罗汉乘龙飘海的雕像,栩栩如生,错落有致。游客可从两侧的人行石梯从山下攀爬260级直达塔子山山顶,登完石梯迎面便是罗汉堂。敞开着的罗汉堂大门正欢迎南来北往的游人前去数罗汉,参与其中也许还能考考你的智商,测测你的未来前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罗汉堂:</b>罗汉堂于1991年~1995年建成,堂内供奉1250尊罗汉塑像,其眼神、手势、仪容各呈异彩,惟妙惟肖。据说,凡进罗汉堂能一次准确无误地数出所有罗汉塑像者,做生意的可招财、高龄的可添寿、生活拮据的可增福、仕途之人可升官、不孕不育的可送子哈。防患未然,存疑则无,于彷徨与行动之间,找准好平衡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福字壁:</b>福字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多建于门前或门内,兼具祈福避邪功能。人们在照壁上写“福”字的风俗,传说从明朝开始的:朱元璋坐上明朝皇帝后的一个春天,一位叫朱升的忠臣为颂扬明朝的太平盛世,便在自己的大门内砌了块照壁,并在壁上贴上自己写的“光天化日”。过路人见这字写得苍劲有力,又是颂扬朝廷的,便纷纷模仿起来,一时朱升的字传遍四邻八乡。</p><p class="ql-block">一天,大奸臣胡惟庸出外闲逛,看到家家户户的照璧上都有朱升书写的“光天化日”墨迹,心里佷是不爽。因他的官位比朱升高,百姓都敬仰朱升,自己反倒没了名气,于是向朱元璋上奏诬陷。说朱升对当朝不满,书写“光天化日”诬骂当朝;又将墨书传于百姓,阴谋煽动人民造反!朱升所书“光天”是诬骂万岁曾在少村寺当过和尚~头亮得发光,可映青天;这“化日”则是指万岁当年当过叫化子的日子,这不是在揭万岁的老底吗?朱元璋听罢,很是生气,便下旨让御林军在3日之内清抄朱升一家及所有亲眷,按律斩杀。</p><p class="ql-block">御史中承兼太史令刘基(伯温)得知此事后,立即冒死上殿保奏。他引经据典向朱元璋说明“光天化日”是歌颂太平世道,决非“诬君犯圣”,以实事证明胡惟庸是诬陷忠臣,欺君哄圣,并参其阴谋扰乱朝纲等事。朱元璋听了刘伯温之言,觉得确实有理,且有事实依据,便传旨将胡惟庸满门抄斩。老百姓以为朱升全家及亲眷幸免一死,是老天爷降的福,于是各家各户将壁照上的“光天化日”改为“福”字,自此往后这风俗便一代代流传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罗汉寺山门殿:</b>这座罗汉寺山门大殿应该是较早的建筑了,大门两侧一红一绿石狮更引人注目。石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吉祥、威严与守护的象征。寺庙前的石狮子,作为镇宅之宝,守护着寺庙的安守与神圣,驱邪避凶,保一方平安。石狮通常成对出现,一雄一雌,红色雄狮脚踩石鼓(一般为绣球),象征权力与统一;绿色雌狮胸护幼子、脚踩佛教八吉祥图案,象征子孙绵延。此设置体现了阴阳和谐的观念,也寓意着寺庙香火旺盛,法脉相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天王殿:</b><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天王殿2006年新建,作为罗汉寺入口建筑,它既是信众参拜的起点,也是寺院整体布局的序章,体现了佛教“入寺见佛”的传统礼仪。殿内神像排列有序,正中供奉弥勒佛尊师,左右两侧供奉四大(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天王,韦陀菩萨位于后方,象征护法与守护,体现了传统佛教的仪轨规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圣殿:</b>三圣殿于2006年建成,大殿第二层主要供奉的是佛教中的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居中),奉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主司接引信众往生净土,消除生死轮回之苦。观世音菩萨(左站位),以大慈大悲著称,专司救苦救难,化解灾厄,信徒常祈求其家庭平安、姻缘和顺。大势至菩萨(右站位),象征智慧光明,助信众破除愚痴,提升觉悟,尤其在学业、事业抉择中受推崇。以上三圣合称“阿弥陀三尊”。</p><p class="ql-block">三圣殿一层为文昌殿,殿内供奉着道教信奉的文昌帝君和佛教信奉的文殊菩萨。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文曲星、文星,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奉为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他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文昌帝君左边奉的是孔子~为中国儒家的创始人,道教奉之为“大成至圣先师”;右边是朱熹,为宋代理学大师。文殊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论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论著称,多被用于参禅悟道或心理调适。相传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500尼僧堂:</b>灵鹫山五百尼僧堂于2007年~2009年修建,修建尼僧堂旨在弘扬尼僧美德,坚定女众学佛信心。堂内供奉历代修行有成的尼僧、优婆夷像500尊。尼僧形象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该堂由果清法师精心设计,采用清代蜀派川西北风格,建筑外观宏伟大方,结构布局匀称,属罗汉寺核心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七佛殿:</b></p><p class="ql-block">七佛殿建造时间可追溯至清咸丰十一年(1816年),现在所视七佛殿于2006年新建,殿内正中供奉数米高的七尊贴金站立佛像: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佈畏如来、甘露王如来、阿弥陀如来。每尊佛像依据佛经中的“丈六金身”塑造,每尊高度达5米以上。</p><p class="ql-block">除阿弥陀如来(释迦牟尼)佛之外,其余6尊均为历史上的古佛。加之四面墙壁有500飘水罗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神通广大,来去自由,他们在一切境界中示现不同的神通境界。目睹此殿给人感觉是多善之人看了会激起欢喜心情,多恶之人看了则担惊受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500居土堂:</b><span style="color:rgb(1, 1, 1);">500居士堂于2016年建成,该堂以供奉500位宅家修行者而得名,体现了佛教中“在家修行”的理念。修建此堂旨在鞭策学佛信众,以前贤500居士为师,用勇猛之心对治懈怠,断恶修善,最终达成觉悟的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500居士堂与五百尼僧堂相邻,两座建筑均采用彩塑罗汉造型,每尊罗汉表情各异,栩栩如生。殿内布局庄严肃穆,融合了佛教艺术与建筑美学,是寺院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百孝堂:</b>果清法师为报母恩所建,旨在向大众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于2012年完工。该建筑群以“百孝堂”为核心,通过雕塑形式再现了中国历史上100位具有代表性的孝子故事,如“黄香温席”、“卧冰求鲤”、“李密辞官”等感人致深的经典故事,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历史人物与道德观念的窗口。当今社会孝敬父母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道德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6位古圣贤塑像:</b>2010年修建了孔子、老子、孟子、孙子、荀子、庄子6位古圣贤的高大形象。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领悟仁爱、和平、孝敬等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巨型卧佛:</b>历时20余年建成长46米、宽20米、高9米的巨型卧佛(释迦牟尼涅槃)像。佛像通体洁白如玉,佛容慈祥庄严,气宇轩昂,成为罗汉寺最震撼的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财神殿:</b>两层高的财神殿位于巨型玉卧佛正对面30米处,修建于2000年之后。巨型玉卧佛于2018年之前建成,当时在绵江公路圣水村罗汉寺路段行驶的大小车辆经过此地段时,驾驶员、乘客与过往行人情不自禁、目不转睛、自然而然要去眺望塔子山罗汉寺內的洁白如玉的巨型大佛。建此巨型卧佛原本企望给山下的各种车辆行驶祈求安全祝福的。</p><p class="ql-block">谁知,贪念美色的方向盘操控人员时有闪失,为了众生的安全起见,也许有关部门给罗汉寺巨型卧佛建筑提出了整改意见。在2000年之后就增建了财神殿及大型悬空水泥平台两项施工项目,这道屏障的修建犹如为道路交通建了一道安全阀,山下道路过往行人、驾驶员和乘客再也无法观顾巨型玉佛倩丽身姿了,行路走神、跑偏的现象自然就消除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龙抱柱:</b>白玉佛上面两组龙抱柱塑像(上图),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权力、尊贵与祥瑞,常被视为沟通天地的灵物。佛教寺院中引入龙柱,既延续了本土文化元素,又与佛教追求的宏大格局相契合,常被赋予守护佛法,驱邪纳福的寓意。可见寺内建造龙抱柱仅,不仅是为了装饰美观,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阿弥陀佛像:</b>2000年为“超度”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亡灵而建起一座高10米的阿弥陀佛像。佛法“超度”,旨在生者可表达对亡者的深刻怀念与哀思,同时祈求亡者在另一世界得到安息与解脱。通俗点讲“超度”,即唯有铭记历史和实干兴邦,才可实现护佑中华民族安康幸福之境界。</p><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的信仰源于印度大乘佛教,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唐代达到鼎盛,成为平民信众往生极乐净土的主要依托。阿弥陀佛是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其名号为无量光与无量寿,象征着智慧与永恒的救度力量,是大乘佛教净土宗的核心信仰对象。</p><p class="ql-block">在大乘佛教体系中,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並称“横三世佛”,三者分别教化西方极乐世界、娑婆世界与东方净琉璃世界的众生。阿弥陀佛像的主要特征: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其光无量,照诸佛国,无有障碍。其形象通常被描绘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手持莲花或结定印,面容慈祥,目光深邃,散发着无尽的光明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祗陀园:</b>祗陀园位于塔子山顶,其命名源于佛教故事中的“祗园精舍”。在我国最早修建祗陀园是安徽省的九华山,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约1522~1566年),历经清代多次重建,规模逐渐扩大一,成为九华山佛教丛林的重要代表。</p><p class="ql-block">绵阳罗汉寺内的祗陀园是佛陀和他的弟子们休息、学习的地方。园内有330尊祖师像、数百座舍利塔、闭关大楼、图书馆大楼、禅堂千人念佛堂、藏经楼、方丈楼、莲池海会、贤劫千佛塔、以及极乐宫。祗陀园罗汉可谓是“万佛圣城”核心区域,步入其间,其风貌犹如一处精致的“小泰国”,令人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莲池海会:</b>莲池海会意为极乐之约的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及观世音菩萨)的召唤,在广阔的莲池海会,观音菩萨端立于莲台之上,以慈悲的目光迎接每一位渴望净土的灵魂。莲池营造出世外桃源意象;会海象征大规模僧众集会,又暗喻佛法深广如海,即如海般包容与智慧的人生境界。这里是极乐世界的门户,也是心灵得以解脱的归宿。</p><p class="ql-block">当今社会,众多的有识之士,以利益社会、服务大众为己任,深入发掘、整理、传承中华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机构、团体都是“莲池海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佛塔:</b>罗汉寺内,一百三十余座白色舍利佛塔依山势而建,造型别具一格。在蓝天的映衬下,它们显得庄严圣洁,宛如一座座圣洁的白色山峰。站在莲池海会航拍~东南亚风情拉满,沿祇陀园雕像拍图~秒出“小泰国”大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万佛城:</b>2006年建成的万佛城,城内正中位置供奉着释迦牟尼像、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边靠中间位置供奉着十大菩萨;两边靠墙供奉着十八位尊者。佛台下绘制的佛教故事人物形象传神、神态各异。万佛城建设仅佛菩萨穿金一项就耗资几千万元。整座殿堂金碧辉煌,步入其间,仰视其佛像惟妙惟肖的形态,不得不感叹塑像工匠师精湛的手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万佛圣城殿:</b>2003年修建完工的万佛圣城殿,高20米,殿堂深80米,内置12000尊小佛像和四十余尊巨大的佛祖、菩萨等佛像,全身贴金,显得庄严恢弘。佛像四周以金色的盘龙立柱陪衬,整个殿堂内的装饰充满了金色光辉,令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神圣世界中,朝圣者常在此体验“佛国净土”的庄严氛围。</p><p class="ql-block">万佛圣城殿是果清法师继广汉、射洪罗汉堂后又一佛教艺术杰作。其设计触合清代蜀派川西北风格,采用青色琉璃瓦,仿古半框架结构,外观宏大且错落有致。万佛圣城与美国万佛圣城并称全球两大万佛圣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闭关大楼:</b>2015年春天建成闭关大楼,大搂共5层,共有115个房间,每个房间约80平方米,2018年秋开始投入使用。闭关是佛门的一种修行方式,修行者走进闭关场所,就需收摄身心与外界隔绝,专心致志于禅定、念佛、研习经书等。闭关时间长短由闭关人员决定:有闭死关的,发愿一旦进此门不开悟,绝不出关门;有闭三年、一年、半年的;也有选择十天半月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闭关小门(1):</b>闭关园北端开有两个小门:一为“看破”、一为“放下”。佛教修行中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蕴含着深刻哲理,“看破”意味着洞察世间万物的虚妄不实,理解到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放下”是指舍弃对世间名利、欲望、执念等的执着,让心灵回归自然、宁静的状态。而並非放弃合理追求,真正的放下是在明理的基础上,内心不再执着于任何事物,达到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p><p class="ql-block">总之,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一个逐步深入的修行过程,通过看破世间的虚妄不实,放下不必要的执念和欲望,人们可以达到内心的自在和宁静;在随缘的心态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境遇;最终通过念佛修行方法,净化心灵、成就佛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闭关小门(2):</b>靠闭关大院东面有一处小门,在正面门的横额书写“恒河”、背面书写“华藏”。“恒河”是印度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向东南流经印度北部,最终注入孟加拉湾。佛教常以恒河沙数(恒河中的沙粒数量)比喻极多之数,在佛经中用来描述事物数量庞大。</p><p class="ql-block">“华藏”是佛教经典《华严经》中提到的华藏世界,“华藏”全称“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汉传佛教华严宗的核心宇宙观。佛经说,在风轮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莲华,此莲花中含藏着微尘数的世界,故叫莲花藏世界。娑婆世界(地球所在的世界)位于第十三层,华藏世界象征着包容万物和谐圆满的终极境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大雄宝殿:</b>于2000年建成开光的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三尊巨大佛像:中间供奉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像、左右侍者为迦叶、阿难尊者,左侧东为东方琉璃世界教主~消灾延寿药师佛,右侧为东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背后塑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大殿两侧塑有十八罗汉。此殿乃是诸佛菩萨菩提悲愿度众生,大雄大力降魔怨,“无言说法有缘听,清心自在佛土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罗汉斋餐厅:</b>罗汉斋餐厅位于大雄宝殿与祗陀园大门之间,专为寺內信众和游客开的素食歺饮服务,每人每歺消费10元。就歺时间与寺开放时间同步,随时可进门就歺。歺厅以时令蔬菜为主,素菜约20个种类,主食以稀饭馒头(早歺)、米饭(午歺)及面条(晚歺)为主,价廉且实惠。</p><p class="ql-block">吃斋饭可看出一个人的修养细节和人品,食相端坐止语、腰背挺直、勿看手机或趴桌、无跷腿等不雅姿势、按需取食等,这可算是一个有高品位资值的贤者了。品一次斋饭的宁静,寻觅片刻心灵的净土,寄托祈福消灾、清净身心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观音菩萨:</b>2006年前建成的观音菩萨殿,罗汉寺内多处塑有观音菩萨,信众认知较多。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观自在菩萨,是大乘佛教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并称“西方三圣”。作为佛教四大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和地藏)之一的观音菩萨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核心信仰,民间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赞誉。每当观音菩萨诞辰日(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六月二十九)、出家日(九月十九)三个吉日时,善男信女们就会进行一些祭拜,以表达虔诚祈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果清法师:</b>罗汉寺主持果清法师简历:果清法师俗名张武福,生于1919年冬月初一,成都市人。幼年入私塾5年,熟读四书五经,1949年应征入伍,在解放大西南时,曾任温州军区司令部干部,后调至西南航空部工作(驾驶过战斗机)。1953年转业后,相继在高县政府、商业局、新华书店、供销社、成都仪表厂(主任)等单位工作,工作期间刚直不阿,两袖清风,受到广泛赞誉。</p><p class="ql-block">因受母亲学佛影响,1985年66岁的张武福以南下干部的身份退休后,在新都宝光寺依圣兴老和尚披剃出家,法号果清。1986年在五台山受具足戒,后自驾奥迪赴缅甸、香港、广东、华北等地弘法募资,正式创建绵阳罗汉寺。担任主持30多年的果清法师,日常生活以苦行僧度己,很长时间居住于只有30多平方的简陋居室;坐的一把藤椅已有20多年;每日以素食和清粥相伴,做饭洗衣个人琐事亲力亲为,不假他人之手。其建寺安僧的功德被视为“人间净土”、“人天师表”,赢得了信众的颂扬。</p><p class="ql-block">果清法师自1986年罗汉寺新建那一天起,至2022年5月11日在罗汉寺安祥园寂为止,整整36年的时间,全身心倾注于罗汉寺修建的募资、策划和修建之中。他身着一件母亲缝的百衲衣40年,犹如乞丐一般,行走于寺内,要么参与搬运水泥石块砖头的劳作;在居室要么提笔磨炼毛笔书法;在寺内巡视要么过问嘱托寺内各部门佛事善事施展情况;即使晚年仍坚持每日绕佛修行。罗汉寺的创建人、主持果清法师,白手起家,自筹资金,历经30多载的风雨沧桑,终将一片荒芜之地缔造为一座庄严的万佛之城~罗汉寺。</p> <p class="ql-block">进入耄耋之年的果清法师,仍然眼不花,耳不聋,能开车,善书法。几十年的建寺塑像每天必到寺内工地上监督施工;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亲自驱车长途跋涉弘法筹资;寺内几乎所有匾额、楹联等佛系弘扬文字均由果清法师题字书写。自1985年在宝光寺踏入佛门的那一刻起,至2022年5月11日在罗汉寺安祥圆寂为止,时刻以清苦淡泊苦行僧的形象教化世人,在建寺塑佛的漫长施工中,他悉心尽力,亲力亲为,为众生成造了一个清净庄严的道场。他的精神和事业值得每一位到此观光的游人去铭记,值得佛界众生虔诚地去膜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0日和9月1日两次到罗汉寺游览、拍图、搜集资料,半月有余的编排和注释,于今晚(9月5日)编制基本结束。将罗汉寺内的主要佛系建筑、雕塑及大致修建时间与筒要历史文化汇集于此,对罗汉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