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镇

添源地方

被《国家地理》评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同里古镇,也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而且赫赫有名的退思园也在古镇里,我这次来到苏州,游了狮子林等园林后,打车去同里古镇游玩。 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宋代建镇。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 三元桥,寓意连中三元。过了三元桥,走不多远,就来到售票处。联票100元,下午5点后/早8点前免票入镇,但这和西塘一样,如果没有票,那些名人故居就得单独购票,反而更贵。不过同里跟西塘不一样的是,同里的票可以管两天,而西塘虽然95元一张票,却只管一天。所以相比而言,同里更划算。 我在同里预订的是镇内的民宿——花间堂丽则女学。这是中国最美的网红民宿之一。这家店原来是1906年由任传薪先生(退思园主人)创立的丽则女学,现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国风味,真的非常惊艳和宁静! 酒店里有许多只猫。对于我这个喜欢猫的人来说,太棒了!上面那只猫是酒店里最活泼的,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下面这只是最懒的,几乎一整天都睡在沙发上。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酒店准备了民国服装,供居客免费穿着拍照。而且,只有酒店住客才能进入女校的校舍中去拍照,外人根本进不去。酒店的设施齐备。我住二楼,房间内连逃生绳梯都准备了,真是太细心了。 丽则女校1906年由退思园第二代主人任传薪创办,是吴江地区首所女子学校,与退思园一墙之隔。该校以“诚勤朴爱”为校训,现存中西合璧的三层教学大楼、原校门及“五月九日国耻纪念碑”等遗迹。1915年师生反对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立剑形国耻纪念碑,碑文由钱基博撰文、吴芝瑛书丹。 这么近,那么美,游完了丽则女校后,我转头就去了退思园。该园是清朝官员任兰生被罢官返回故里后建造,园名引自《左传》中的“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 退思园以“退”为横线,“思”为核心;园内简朴无华,素静淡雅,具有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 退思园横向布局,从西向东依次是住宅、庭院、花园。 退思园以封闭式布局展开,每进一层,都设有屏障。 退思园有名的“石鼓文”刻于九曲回廊的漏窗壁上,每个字各镶嵌在不同图案的漏窗中央,雅致、流畅,不见斧凿之痕。 退思园草堂的后厅内有《归去来辞》碑拓,为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所书。 整个退思园并不大,是小型园林的典范。 逛完了退思园,沿着青石板路,开始探寻江南小镇最淳朴诗意的生活。同里相对其他古镇,没有那么商业化,人也相对淳朴些,面对我这种初到之人去问路,镇上的人都十分热情,不像其他地方,非要你消费才答理你。 我首先去了耕乐堂。它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由时任南京国子监学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记。 它里面有许多木雕作品,虽然比不上西塘的,但也有一些精品。 楼上楼下都有木雕作品,只是因为年代较久,木板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我只有轻手轻脚地走,生怕会踩坏了。 鸳鸯厅的木雕特别绝,梁上刻着 “八仙过海”,连衣服褶皱都看得清,阳光从花窗照进来,影子在地上晃成图案。 这棵600岁的白皮松曾突发重病,松针枯黄。专家们连夜会诊,冬日在根部埋管通气,终于救回它。 环秀阁历百年不朽,与鸳鸯厅一高一低形成对景,隔池相望。 这样门中套门的景色在耕乐堂中经常看到。 出了耕乐堂,古镇上的游客也多起来了。不愧是枕水千年古镇,小桥流水,乌篷船摇过千年时光。 接着我又来到珍珠塔景园,它又称陈御史府。 到底上做官之人的府第,面积很大,据我估计,比退思园大。只是现在里面许多地方正在维修,所以没有拍几张照片。 又游了几个名人宅第后,看看天色不对,马上要下雨了,于是来到有名的南园茶社。这是百年老茶馆,喝着茶,吃着茴香豆、瓜子,听着评弹,欣赏窗外雨景,很惬意。据说能看到对岸的陈去病故居,但我瞅了半天,也没看到。算了,反正明天要去陈去病故居,先专心听评弹吧。可惜的是,因为天气预报说有大雨,所以去罗星洲的船停了。后来第二天我把气象局死骂了一通,哪来的大雨,就是时而降点小雨,害得我错过了有名的景区。 同里古镇夜色温柔,不似西塘那么喧嚣。 别多说了,吃饱喝足的我再次来到退思园,买了夜游票。这儿的人真淳朴,售票员一再跟我说,只是灯光秀,如果白天去过,夜晚可以不进去。我告诉她就是来夜游退思园的,她告诉我:那你白天就不该进来呀,晚上直接刷联票就能入内了。我谢谢了她,购票入内。 不进来才会后悔。有些白天拍的匾额会反光,晚上就没有这种影响。而且不同地方的墙上有动感光影的剧情反复放映,很好看。 来夜游的人不少,但还是比白天少一些。 退思园的外墙上也有剧情反复播放,难怪许多人就在外面看,不进园。但内外的剧情不一样。算了,各有所好,不强求别人都像我这样喜欢花钱购票,呵呵。 出了退思园,继续游览同里的夜景,直到又下起了雨我才回酒店睡觉。 第二天五点我就起床了,去拍几乎空无一人的古镇。 无人打扰,所以鸟都敢停留在平地上。 昨天白天人太多,现在好了,三桥这里没人。同里人结婚必走 “三桥”—— 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座桥呈 “品” 字形连在一起,据说是“三桥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既然没人,我就去走上一圈吧。 找了半天,只有这个角度能拍到三桥,近前的一个还只能拍到楼梯,拍不到全貌。 深巷,朝霞,晕染出一方宁静天地。 咦,有个老头把废水倒进了河道里。在这里,可以随处看到居民在河里淘米洗菜,在桥头闲话家常,直到清洁船划破漂浮的残羹。这种不加粉饰的真实,恰是同里最动人的生命力。 这就是有名的穿心弄。它现在是一条已废弃的历史巷道,以狭窄著称,仅容单人通行,最窄处宽度不足一米。 徐徐微风吹散夏日的暑热,终于找到了难得的静谧与原始感。穿行于无人的青石板路,两侧是斑驳的白墙黛瓦与老字号店铺。 陈去病故居在同里古镇核心风景区外面。陈去病是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他与孙中山先生关系非常好,故居内有许多孙中山的字。 从陈去病故居出来后右转,果然看到了对面的南园茶社,诚不欺我呀。看着近,实则绕了许多路。如果有船就好了,划过来只要一分钟。 再次检票后进入同里古镇,又转到三桥附近,居然看到了鱼鹰。哇,太棒了!它们竟然不怕人,任由游客们从岸边、桥上进行拍照。 两天一夜的深度游,虽然有些景点因为在维修和天气误报而去不成,但仍然开心。回去时,我没有叫车,而是先乘坐吴江智轨T1示范线,居然是免费乘坐。它目前只有一站,从同里古镇的北入口出发,直接坐到苏州地铁4号线同里古镇站下,走几步就可以去乘坐地铁了,非常方便。<div> 游同里古镇,治愈世间一切的浮躁。悠悠夏风拂过,如同走进一幅诗意的水墨画。在退思园出口砖雕上有 “留人”二字,反射出同里的留客哲学。当千镇一面成为常态,同里古镇用活态保护证明:让居民继续生活,让文化自然生长,才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