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游八——内蒙古包头的五当召

笑对人生(拒私聊和加微)

<p class="ql-block">五当召是内蒙古包头市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景区,与西藏布达拉宫、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并称中国藏传佛教四大名寺。</p> <p class="ql-block">蒙古语“五当”指“柳树”,因建在五当沟的敖包山坡上得名。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后赐名“广觉寺”,由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措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多次扩建形成现存规模。‌‌</p> <p class="ql-block">寺院依山而建,占地300余亩,拥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分布在山坡1.5公里范围内。主体建筑包括六大经堂(苏古沁殿、洞阔尔殿等)、三座活佛府邸及灵堂,整体为纯藏式风格,外墙洁白方正,屋顶呈平板四方形,被誉为“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寺内保存400余尊金铜佛像、500幅唐卡及清代景德镇瓷器等,其中内蒙古最高的铜铸佛像(10米)和最大唐卡尤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寺内设有时轮、显教、密宗、菩提道四大学部,曾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佛学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苏古沁殿 是五当召内最大的殿堂,面积1500平方米,一楼是经堂,有八十根方柱,四壁满绘释迦牟尼佛传故事和各种护法神像。殿内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全殿可容纳千余喇嘛在这里诵经。凡属全召性的集会都在此举行。每天的早经——满迦经,各殿喇嘛都来此诵读。</p> <p class="ql-block">却依拉殿位于苏古沁殿西侧,始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此殿为专门研究佛教哲学学部,是本召僧人最多的学部。殿内供奉着五当召最大的铜制弥勒佛,高达十米。弥勒头戴五叶宝冠,装饰华丽,端坐于须弥宝座上,手作说法印。</p> <p class="ql-block">洞阔尔独贡殿 是五当召最早的殿堂,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前经堂后佛殿高三层。黄色的外墙标志着其显贵地位。高居于全寺之中,其他建筑均以此殿为中心,乾隆皇帝于1756年赐名“广觉寺”,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雕刻的牌匾悬挂在殿门正中门楣上。</p> <p class="ql-block">夏日的阳光洒在五当召的山间,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青草与花香的清新气息。</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枝叶洒落在石板路上,光影交错,宁静而古朴。耳边传来远处僧侣的诵经声,与林间的鸟鸣交织成一首悠扬的山寺小调。</p> <p class="ql-block">五当召由一幢幢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组成,周围群山环绕,苍松翠柏掩映,十分雄浑壮观。</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俯瞰,五当召的建筑群尽收眼底。白色的僧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红顶点缀其间,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绿树环绕,小路蜿蜒,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草木香。在这里漫步心中一片澄明,仿佛整个身心都被这片宁静的山林庙宇洗涤。</p> <p class="ql-block">因五当召的各个殿内不许拍照,照片都是在外面拍的。</p> <p class="ql-block">题包头五当召</p><p class="ql-block">阴山深处梵宫图, 金顶红墙佛光浮。 </p><p class="ql-block">白莲妙境法音诵, 清钟一荡入云殊。</p><p class="ql-block">注:五当召藏语名称为巴达格勒,意思是白莲花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从五当召返回宾馆的路上正是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金红色,云朵在余晖中泛着柔和的光。远处的建筑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宁静,近处的绿植随风轻摆,仿佛也在享受这最后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听说包头附近的赛汗塔拉有一个城市草原的景区,第二天我们便开车前往,的确是城市中的草原,因看的草原太多了,留了个影便回宾馆了。</p><p class="ql-block">下一站——黄河的老牛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