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城隍”一词,古籍文献记载,最早出现在《易经 · 泰卦》中,有“城复於隍”的句子。汉班固巜两京赋序》中记有“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城隍即城池(市)之意,城指城墙,隍则是围城的壕沟(壕沟有两种,有水壕沟和无水壕沟),城墙壕沟以军事功能为主起保护城市的作用。城隍信仰习俗,源于西周,《周礼 · 腊祭》将城隍列入人间八大地神之一,城隍神具有扬善惩恶、督官慑民、守护平安等功能的全能神明,后融入道家思想(道教)和儒家文化而兴起,宋至清代城隍祭列入国家祭祀活动之一。城隍神祇,最初因自然崇拜由水神等自然神担任,后民(信)众推认对地方或国家(民族)有重大贡献的名臣贤达英模(雄)来担任,扮演着民间信仰中的护城神角色。改革开放后许多地方民间力量在政府支持引导下重修城隍庙、重开城隍庙会,虔诚奉祀城隍爷,并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今日,再次重游上海老城隍庙(新庙巳毁,未恢复重建),感受现代国际化大都市悠久的历史、沧桑的风雨与深厚的底蕴。城隍庙道教古刹,传说最早是由三国时期吴主孙皓在今上海地区始建。今日所见老城隍庙的历史追溯到明代永乐年间,在其后的数百年间,城隍庙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恢复重建(明清时期传统江南建筑技艺风格),并正式对信众与游人开放,经再扩建修缮逐渐形成如今规模。</p><p class="ql-block"> 古老神秘的上海城隍庙(道教正一派道观),庙内主体建筑有大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等多个殿堂。上海城隍庙内供奉的神像众多,尤以大殿中的“三城隍”的神像最著名,即汉名将、名臣霍光神主(霍光捍海),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秦裕伯神主(裕伯显灵避屠城),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侵略者英军作战血染吴淞口战死牺牲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神主(上海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三位城隍爷各都有自己传奇的人生故事和独特的历史贡献,百姓将三位历史英模人物(形象)转换为城隍老爷供奉,相信其神灵与精神能保护上海市民的安宁幸福,守护上海传统文脉的赓续传承。城隍庙供奉三位城隍爷,充分体现了上海人民对历史功臣和民族英雄的纪念和敬仰,凝聚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顽强的抗争精神,承载着丰富的宗教仪式和民间信仰,已经成为上海老城厢文化的灵魂所在。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庙会(城隍爷出巡)和元宵灯会,市民与国内外游人都前来祭祀祈福与观赏游玩。每逢民俗传统节日,瞻拜城隍爷的香烛旺盛。</p><p class="ql-block"> 在上海,城隍庙文化遗产(庙建筑体文物与庙会(道教音乐、道教美术、道教技艺、道教医药、道教文学、道教武术、道教信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独特的上海城隍庙的庙市民俗文化(忠魂护上海、市民祀忠魂的忠魂与市井交融的城市信仰),已为现代国际化大都市最耀眼的历史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 笔者所在的家乡湖南省郴州市,解放前全市各县县城都拥有一座城隍庙,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初人为全部拆毁。笔者工作生活过的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地方贤达动员社会力量异地选址恢复重建了城隍庙(原庙彻底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民众执着保护城隍庙及城隍信仰习俗,艰难的传承着永兴县悠久的文化和信仰。湘南起义期间,永兴县地下党组织发动了永兴县板梁暴动策应扩大湘南起义影响,并走出了开国大将黄克诚。朱德元帅也曾到永兴指挥过湘南起义。近几年信众将朱德元帅和黄克诚大将的画像挂入城隍庙,展陈铭记湘南起义历史。因永兴县地方相关部门对城隍庙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认识出现偏差,城隍庙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未能引起重视,目前面临保护困境亟待破解。民众迫切希望政府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能够真正认识并重视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永兴县城隍庙,将城隍庙和城隍信仰习俗(城隍爷巡游庙会》列入地方文化遗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凝聚社会力量保护传承城隍庙文化遗产,让城隍庙发挥其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和利用价值,丰富永兴县城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一座城隍庙的沧桑,印证并诉说着地方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与厚重,以及赓续传承的艰辛与执着。</p><p class="ql-block"> 周作明</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0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 </p> <p class="ql-block"> 周作明</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