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徒步哪里去?岩城西边红碳山

周隆和

8月16日,周六,蓝天白云,又是一个炎热的秋日。早起,参加由棋手当向导,小范围休闲徒步红碳山活动。红碳山隶属红坊镇,对于龙岩人来说耳熟能详,是位于新罗区西南面的一座大山,可以连接到大景山。红碳山曾是当地著名的国营煤矿区,红梅小区是国营煤矿的家属区,1980、1990年代,是一个响当当的地方。8:52许,我们一行九人几乎同时骑车到达“庆堂家具”店门口,开启了徒步行程。 我们沿着水泥矿区公路平缓向上,左手边的矿区老厂房虽然已经成为加工家具、仓储的地方,但可以想见当年的紧张、热闹场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到“景山一号”小区北面围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到“景山一号”小区北面围墙外</h3> 8:58许,上到“景山一号”小区北面围墙外,走了一段厂区水泥路,便离开水泥路,从右边进入山路,随即走在了景山一号的围墙边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入山路</h3> 继续往上走,便来到一处沙场,继而离开水泥路,从右手边进入山路,上一个短坡,紧接着下到“景山一号”小区北面围墙外,沿着围墙外围的小路向山中进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离开景山一号小区围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到泥石机耕道</h3> 9:09许,离开景山一号小区围墙,沿着山路向深山走去。不一会上到泥石机耕道。 走着走着,右手边一棵乔木,枝叶的顶部,一撮一撮,果实累累,正在迎来成熟的季节。 9:20许,狗叫声不断,原来上到了养鸡场外围,看家护院的几只大狗,以为有“外敌”入侵一起狂吠,此起彼伏,甚至做出一副勇猛的姿态,企图争夺铁链,扑向我们。 循着狗吠声往前走,一群数不清的阉鸡、母鸡闯入眼帘,一只只抬头张望,随着手持登山杖的我们一步步走近,鸡群开始骚动,迅速向山坡四处逃散,并发出嘎嘎声,有的甚至展翅飞翔。将野外放养鸡的习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有野性、有锻炼,地地道道的“走地鸡”。 9:23许,为了不再惊动鸡群,便从其边上得山路直插养鸡场下面的泥土机耕道,但还是吓到了三五成群的阉鸡和母鸡,发现我们到来,落荒而逃,躲进竹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城一角</h3> 我们就这样跟着棋手之前走过的路线,在上上下下的泥石机耕道上转悠,时不时透过树林或者山谷,窥见北城一角、交易城一角、二院一角,还有龙岩城背面高耸连绵的山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指毛桃</h3> 走着走着,路边一棵结果的五指毛桃闯入眼帘,第一次见识其果实,挺有特点,果实上长者稀稀拉拉的绒毛,果实长在枝条一节一节上,基本上是成双成对,有几颗已经金黄金黄,即将成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转入山路</h3> 10:05许,离开泥石机耕道,从右手边进入上行的山路,走在了芒萁茂密的山路上。其实,就一小段山路,一会儿就上到上一层的泥石机耕道上。<br>走在机耕道上还是很晒、很热,反正休闲徒,走走停停,在树阴下喝喝水、吃吃点心、聊聊天。<br> 10:28许,上到一个蓝天白云下看得见石桥头一角,望得见江山睡美人、黄连盂一角的地方,真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到第一个山顶</h3>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淹没机耕道的碎石堆</div> 10:35许,上到第一个山顶,然后沿着长满杂草的机耕道,下到碎石堆,沿着其底部松软的碎石通过碎石堆,然后继续沿着杂草机耕道向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顶高耸的通信基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藤茶果实</h3> 10:49许,上到一个仰得见通信铁塔的地方,上到一个可以俯瞰老火车站周边建筑的地方。继续向上走着走着,机耕道左手路边粉红色、娇小可爱的藤茶,引来集体驻足观赏,第一次见识,增长了知识。 11:11许,上行到一个比较阴凉的杂草机耕道上,一致同意稍息一下。这时左手边路边坡上一株五指毛桃果实六颗紧紧的长在一起,其中有一对果实更加成熟,黄里透红的颜色更加诱人,据身边的徒友说,果实也能入药。 11:22许,继续上行,进入一段乌毛蕨茂盛的泥土机耕道,加上倒塌的枝干挡住去路,基本上看不出是一条机耕道。面对仅一人多高的树障,只好手脚并用,小心翼翼翻越过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入梧桐林</h3> 翻过树障,上到一个平坦的机耕道上,随即向下进入梧桐林,一棵棵梧桐高耸挺拔,树枝不多,五角星似的宽大叶子很好地遮挡了直射的阳光,只漏下斑驳的光影;地上是厚厚的梧桐落叶,踩在上面特别松软舒适。 在梧桐树下平缓向下,不一会下到有桌子有凳子的乘凉休闲处,桌子边上是一个像一叶小舟的吊床,简易的桌子够我们九人同时入座,于是大家一致同意就坐休息一会,分享各自的携带的点心、水果,在习习凉风的吹拂下,大家倍感惬意,恨不得多坐一会,因为这场景在徒步中是不可多得的景象,纯属偶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快乐小白兔</h3> 11:44许,结束休整,继续下行穿出梧桐林,下到土石机耕道。刚下到泥石机耕道上,仰望蓝天,一团洁白的云朵,就像一只张着小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甩着耳朵的快乐小白兔。 平缓向上走着走着,来到东倒西歪的杉木林,横七竖八的细长的杉木,有的倒在山坡上、有的悬在空中、有的倒在机耕道上,我们只好从杉木下钻过去。 走着走着,回到了老火车站紧邻的山头,长长的铁轨清晰可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入上行山路</h3> 12:02许,进入上行山路,朝着“比干庙”进发,在山路上攀爬,顿时有了爬山的感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岔路口</h3> 12:12许,上到一个平坦的三岔路口,我们向左继续向前,继而向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吃午饭</h3> 12:20许,下到一个比较平坦的小山坳,在习习凉风的吹拂下,分进午餐。 12:38许,吃完午饭,正要继续前进,徒友眼尖,发现身旁的树干上挂着一件完好的蝉衣,呆萌、有趣。说实在的,还是孩童时候看见过,突然偶见,既陌生又亲切。蝉衣是一味中药,一徒友好奇,便顺手带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到四岔路口</h3> 继续沿着山路向上,然后向下,很快便下到四岔路口。我们选择的是最左边一条向上的山路。 上到高压输电塔,然后向下,便下到机耕道。当看到机耕道上摆放着一张长凳的时候,便感觉离“比干庙”不远了。因为时间关系,大家没有坐凳休息,仅仅放慢了脚步。悠哉游哉走着,一根低垂着的藤条横跨机耕道,成为一个开口向两边张开的“U”字母,低垂的底端离地只有膝盖高,成了难得一见的秋千。看着面前的秋千,难得一荡的徒友,跃跃欲试,但没有座板,两边的藤条没有固定,难以掌控。不过,不经意的一荡,荡出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藤条秋千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边的柚子快熟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比干雕像</h3> 13:20许,狗叫声打破了山林的宁静,看来马上就要下到“闽西比干庙”。13:25许,下到“闽西比干庙”。说实在的,不看介绍不理解,闽西怎么跟殷王比干有关系?据介绍,殷王子干,封于比,称比。殷朝沫邑人(今河南省淇县)。比干是轩辕黄帝三十三世孙,殷太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纣王)之叔父,于帝辛戊寅三十二年祀冬十月二十六日(公元前1029年),被纣王剖心而殁,终年63岁。比干死后,其妻妫(陈)氏,在婢女搀扶下逃至长林山洞,生下遗腹子。后来周武王兴兵灭商,四处寻访比干后人下落,加封妫(陈)氏为英烈夫人,为其子赐姓林名坚,冀其继父志坚不屈,授爵博陵侯,官太子三监,监守北方,封户二千。坚成了林姓始祖,比干则是林姓太始祖。<br>原来如此,真是孤陋寡闻!<br>据介绍,比干是殷朝的政治家,是殷朝皇室的重臣,曾在国王左右辅佐国政。比干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是敢于直言劝谏,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爱国者,被称为“亘古忠臣”。比干受到历代伟人的称颂,周武王封比干墓铜盘铭;孔子剑碑;魏孝文帝两次亲临比干墓凭吊祭墓,写下《吊殷比干墓文》,祭词由能工巧匠刻于石碑,竖于墓前,建起比干庙;唐太宗汲古为镜,总结了历代兴衰的经验和教训,留给后人,东征时,带武将文臣到比干墓前举行隆重的祭祀,追赠比干为“太师”,谥“忠烈公”,将《祭比干文》刻石铭记。唐太宗、宋仁宗、元仁宗都亲自下诏大规模维修比干庙。清乾隆皇帝曾到比干庙,挥毫咏诗祭比干。千古名人敬仰,碑记骈列数百。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以比干为榜样,为国家安危赴汤蹈火,以身相报。<br> 13:51许,离开比干庙,开启了返回徒程。我们沿着比干庙边上的山路一路向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借助于两步路</h3> 14:02许,上到山脊,走投无路,只好借助于两步路,在茂密的乔木丛中勇往直前,不断靠近两步路轨迹线。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到之前走过的三岔路口</h3> 14:25许,经过一阵“上串下跳”,终于走出五路区,走在了水沟边上。随即上到之前走过的三岔路口往回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到泥石机耕道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借道养鸡场</h3> 14:39许,下到机耕道上,沿着机耕道持续向下。不一会便走进了养鸡场,引来一阵鸡飞狗叫。原来我们是抄近路,直接从养鸡场进出(上午为了不惊动养鸡场老板,我们是从养鸡场边上绕着走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到出发地点</h3> 15:01许,全队顺利回到出发地点——庆堂家具门店边上,全程10千米左右、累计拔高500米左右。<br>不想远足,不想难度太大,又想走进青山绿林,在几乎没有蚊虫飞舞、叮咬的红碳山转转,别有一番情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