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

尖斌卡引的人生

<p class="ql-block">福建之行(4)</p><p class="ql-block"> 福建人</p><p class="ql-block"> 暑假孩子们与我们商量今年去哪里旅游,提了几个地方,最后才说福建。我极力赞成。一来是我从来没有去过福建,其次是:我从网上了解到福建人很团结,不怕吃苦,非常的富有,非常注重实际,不是那么注重读书。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学校门口外很大一片地是福建人开发的,只卖出去几家,那么多年了,也没有听说他们有什么?我一直在想,这要是一般的老板怕是早就被拖垮了,而他们还专门派人在维护,也一直在发工资,我暗暗的在计算,这得该有多大的家底才盛得住啊!</p><p class="ql-block"> 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要说福建人不注重读书,那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其实福建有着非常深厚和悠久的读书传统,同时他们也以善于经商闻名。这两种特质在福建人身上其实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福建人不仅重视读书,而且在这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成就。两宋时期,福建以6713名的进士数位居全国第一。清代时,福建成为全国第三大私家藏书中心。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福建人甚至包揽了当年的状元、榜眼、探花,以至于宋高宗赵构都惊讶地问:“你们福建人为什么这么会读书?”榜眼陈俊卿的回答流传千古:“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这句话生动体现了福建人面对艰苦环境时不屈不挠、以读书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福建走出了许多灿若星辰的文化名人,如大儒朱熹、词人柳永、法医学鼻祖宋慈、民族英雄林则徐等,他们都深受福建浓厚读书风气的滋养。既然有这种说法,我想可能是现在福建人的富裕程度盖过了其读书创造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当然,福建人在商业上的成就更耀眼,所谓的“闽商”是中国著名的商帮之一。许多我们熟悉的食品品牌,如盼盼、达利园、雅客等,其创始人都是福建人。在新加坡2024年的富豪榜上,前十名中就有五位是祖籍福建的华人富豪。他们的商业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被称为 “爱拼才会赢” 的精神。这不仅是一句歌词,更是福建商人敢于冒险、不畏艰难、把握机遇的真实写照。许多福建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从最基层的学徒、小贩做起,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敢为人先的魄力,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p><p class="ql-block">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使得生存资源有限,这塑造了福建人强烈的谋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相信“读书艰苦,赚钱辛苦”,但无论是读书还是经商,他们都愿意付出汗水,相信努力奋斗是改变命运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福建人注重实际效果和利益,这种务实精神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读书时,他们注重经世致用;在经商时,他们精明而有胆识,对市场机会有独特的敏锐感。说个事情你也许不相信,在湄洲岛呆了五天,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在这五天当中我一直在外面玩,我只碰到过两个交警,碰到两个交警的原因是他在那里搞临时管制,禁止通行,每次都是一人一车,其它的警察一个没有,当然肯定不会只有两个警察,至少我没看到。任何一个景点,没有一个穿制服的人,更不用说保安。卫生人员我只在有一天早上碰到一个人在扫地,那里的卫生一直是非常的干净,当时我就在想:他们该要节约多少开支啊!该要少用多少财政资金啊!找不到理由,我只有给自己找借口:他们这里的建筑太高端大气上档次了,人们素质也跟着提高了,不然怎么解释呢?</p><p class="ql-block"> 福建人的性格中既有温和、含蓄的一面,也有坚强和刚毅的一面。这种“柔中有刚”的特质,使得他们既能团结乡里、借助宗族和同乡网络共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对本地文化的强烈认同和保护意识),又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敢闯”与创新求变。福建人不仅“爱拼”,更“敢闯”。从古代的“下南洋”到今天的闯荡全球,福建人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和向外开拓的勇气。在商业上,他们也极具创新意识,善于发现并满足市场需求,甚至创造新的需求。我又说一件事,你也许认为我更是杜撰的。在这五天当中,我也更留意一件事情,当地人的车百分之八十的都是电动车,少部分是小汽车,多数是电动木兰。五天当中我就看到了一台宝马,至于说奔驰奥迪一台没见着,更高规格的更不用说。也许你会说,岔撇不打草稿。那么多人去玩,难道他们也没有?这还真没有,别人的车是上不了岛的。</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认为福建人“只注重做生意而不注重读书”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福建人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他们能够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敏锐的商业头脑、坚韧的拼搏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文”与“商”的双向赋能。他们既能“穷则独善其身”地在书斋中刻苦钻研,也能“达则兼济天下”地在商海中开拓进取。这种全面、平衡的人生智慧,或许才是最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的精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