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清单 明权责 设专班 抓常态 促长效(江苏兴化市运用闭环式管理改革破解“厂中厂”治理难题)中国应急管理报

拍小照

<p class="ql-block">《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 梁 颖</p><p class="ql-block">通讯员 李园峰 薛 根</p><p class="ql-block">链接:</p><p class="ql-block">http://paper.aqsc.cn/202508/20/coly3.html</p> <p class="ql-block">  8月10日早七点,江苏省兴化市楚水渔具厂的保安队长季开富拿着巡厂记录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熟练地打开手机 APP,对着承租方箱二哥新材料包装厂的消防器材扫码签到,电子屏上实时显示“已巡查3家,无异常”的字样。“两年前可不是这样,那会儿厂区乱得下不去脚,现在看着心里踏实多了。”季开富的话里透着欣慰。</p><p class="ql-block"> 这场变化,源于兴化市针对“厂中厂”顽疾推行的闭环式管理改革。据介绍,闭环式管理改革,即通过“一厂一档”建清单、签责任协议明权责、设部门专班解难题,让“糊涂账”变“明白单”;再以动态更新抓常态、考核督导促长效 ,推动“ 厂中厂 ”整治从“ 一 阵风”转向闭环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糊涂账”到“明白单”</p><p class="ql-block"> 过去,兴化市的“厂中厂”管理如同一笔理不清的“糊涂账”。一些小型生产经营单位随意出租闲置场所,导致大量实际生产经营单位游离于监管之外。出租方对承租方的管理撒手不管,安全责任落实更是直接悬空,安全管理盲点随处可见 。 由于中小微 型“厂中厂”替换率高、底数变动快,问题层出不穷,隐患难以根除。</p><p class="ql-block"> 从2023年开始,兴化市对区域内“厂中厂”承租方逐家摸排、一厂一档,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该市明确“厂中厂”出租方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签订应急管理部门与出租方、出租方与承租方的安全管理责任协议。应急管理部门建设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录入出租方、承租方整治信息,跟踪监管,从而形成了一套安全整治“明白单”。</p><p class="ql-block"> 近日,记者走进兴化市双华渔具制造有限公司的消防控制室,看到墙上悬挂的《安 全责任分区图》格外醒目。图中用不同颜色标注着5层厂房里12家承租方的责任边界,连每个消火栓的管护责任都精确到个人。</p><p class="ql-block"> “以前租出去就不管了,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互相扯皮。”该公司负责人王庭华翻出整改前的照片,楼道里堆满货物,电线像蜘蛛网似的乱拉。“有一次,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带着专家来排查,光问题清单就列了3页纸。”王庭华说。</p><p class="ql-block"> 小问题好改,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涉及多部门监管的问题怎么改?这份清单成了破局的“钥匙”。兴化市在“厂中厂”整治方案中明确要求,对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专项整治重点问题清单,报告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厂中厂”工作专班。这个专班由工信、自规、住建、城管、市监、生态环境、消防救援、应急管理等多部门组成。</p><p class="ql-block"> 在兴化市双华渔具制造有限公司列出的问题清单中,用红色色块标注的“消防水泵缺失”被列为头号整改难题。专班人员带着企业跑手续、找施工队 ,仅用10天就建成了标准化泵房。如今,该公司每层楼的消火栓上都贴着二维码,扫码就能查看维护记录。12家承租方的整改档案在档案室码放整齐,每一页都有验收记录签字。</p><p class="ql-block"> 在兴化市,像这样的“明白单”已经覆盖270家出租方。兴化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盛伟打开电脑告诉记者,“一厂一档”系统里清晰记录着每家企业的隐患整改进度:830多家承租方共发现1050处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一阵风”到“常态化”</p><p class="ql-block"> 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常态化、长效化 。 兴化市应急管理局和所属园区、乡镇、街道构建“一厂一册”安全管理模式,统一设置安装“厂中厂”安全(消防)网格管理公示牌,实时动态更新底册清单。将整改过程中易反复、易“回潮”的问题,划分为固态、动态两类隐患,明确专人跟踪,同时开展“厂中厂”整治效果“回头看”,保障整治工作常态长效。</p><p class="ql-block"> “市安委办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并定期开展巡查督导,通报整治工作进展,对工作开展不力或存在重大事故隐患、问题突出的乡镇和部门,组织警示约谈。”该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陈岗说。</p><p class="ql-block"> 兴化市楚水渔具厂的法定代表人吴来红至今记得2023年的那次整改。“泡沫板房拆除的时候,有租户跟我急眼,说这样就没地方做饭住宿了。”他指着现在的员工食堂说,“专班帮我们协调了合规宿舍,还请人重新设计了电路,现在11家租户没一个说不好的。”</p><p class="ql-block"> 变化藏在细节里:车间门口的应急灯换成了智能款,断电后自动亮起并发送警报;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装了充电桩,充满后自动断电;就连灭火器的压力值,都有人每月检查登记。</p><p class="ql-block"> 最让吴来红安心的是复查机制。2024年10月,有租户偷偷在车间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被一周后的首轮复查逮个正着“。不仅罚了款,还影响续租信用分,现在没人敢碰红线。”他翻开巡厂记录本给记者看,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10多页隐患,厂区内没出过一起安全事故。</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兴化市,10家示范厂的经验正在加速推广。每周“厂中厂”负责人的微信群里都会推送“闭环管理小课堂”,从隐患排查到应急演练,一步步教方法、传经验。截至目前,该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连续18个月保持“零增长”。规范管理不仅筑牢了安全防线,更让企业赢得客户信任,“厂中厂”订单履约率同比提升30%以上。</p><p class="ql-block"> 8月10日傍晚,吴来红完成最后一次巡查 ,在本子上写下“ 今日巡查完毕”。这个细节,藏着兴化“厂中厂”治理的密码:把每个链条都扣紧,让安全落地生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