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县“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宣讲活动系列(71)

劉雲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2025)!</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共永丰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永 丰 县 关 心 下 一 代 工作 委 员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背景音乐🎶《大刀进行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抗战时期日寇为何没有大规模入侵永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文/袁飞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1-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侵略过中国的大江南北,江西省84个县市中就有78个被大肆入侵,只有6个未遭如此侵略,其中就有永丰县。抗战时期,永丰有3个无辜百姓被日军杀害,有5栋房屋(位于与吉安交界处)被日军烧毁;1938年,日军一架军用飞机闯入永丰县城郊区螺田塅飞机场投掷炸弹,炸死炸伤各一人,除此小规模侵略外,永丰县境内没有发生大规模日寇侵略行为,因而永丰也成为江西境内29个未沦陷的县市之一,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在庆幸之余,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由于我国军民的抵抗、加上日军兵力不足等原因,日军在它入侵的多数省区(其中包括江西)里,一般只是对该省区的部分或大部分区域进行大规模侵略。日本主要兵力被国共军队主力以及中共领导的和自发的当地广大抗日民众牵制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沿海省区等主战场,日本在江西的兵力只维持在10万左右,在江西兵力的相对不足为日军未能大规模侵略江西某些偏僻,地势险峻、阻击有力、交通不发达或遭破坏的县市(其中包括永丰县)创造了可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永丰县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险峻,交通落后,曾是国民党军的惨败之地。该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山区,吉安市最东部,离江西省南北大通道赣江还有几十里甚至近百里,有新干、峡江、吉水、吉安、青原等县区的赣江东岸地区作缓冲地带,而日军自1938年6月29日从彭泽登陆窜上江西大地以后,主要是沿着赣江和赣江岸边公路侵略江西南北,再加上永丰境内大多数是山区,山高林密,地势巍峨险峻,当时交通极其落后,这样的地形地貌和交通条件不适合日本用现代化交通工具和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作战。再者,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几次围剿在永丰境内的战事遭到失败,尤其是1930年12月国民党军队在中央苏区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永丰龙冈战斗中败得很惨!红军活捉国民党军第十八师中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的消息传到了日本,当时日本《读卖新闻》等报纸登载了这一消息,当时正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先生在日本报纸上也看到了这一消息。这些事也让日军后怕三分,自然不敢冒险闯入永丰这块国民党军曾经的梦魇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b>  八路军抗日精锐</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中央军德械师挺进松沪战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中国军队进行过两次阻挠或阻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次是1939年。1938年6月29日从彭泽窜上江西大地之后,日军迅速攻占了江西众多县市。1939年3月27日江西省会南昌被日军攻占。攻占前夕,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弃城而逃,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撤至吉安泰和;日军攻占之后,许多沦陷区的同胞纷纷南逃。在这种危急形势下,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司令部命令破坏公路桥梁,阻止日军入侵,永丰境内通往境外的永八(即永丰至吉水八都)、永乐(即永丰至乐安)、永吉(即永丰至吉水县城)等几条公路和境内的永龙(即永丰县城至龙冈)公路均被彻底破坏,这样,日军的汽车、摩托车等无法驶入,暂时阻止了日军侵入永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次是1945年8月中旬。当时侵华日军在各国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打击下已成强弩之末,侵入江西赣南的日军沿赣江北撤,但一直北撤又担心会遇到中国抗日军队,在这种难以抉择情况下,其中一股日军决定经吉安,吉水向比较偏僻的永丰境内逃窜。当时,中国军队第25军军部率领第40师,由万安经吉安,过吉水的水南、丁江,乌江,急奔永丰与吉水交界地区进行阻击。为了赢得在吉水双源和永丰八江、华田(即高家)、罗铺、带源、沙园、秋田、模源一线的布防时间,第40师先派一步兵连在吉水鱼梁附近阻击从吉水县城窜来的日本兵。8月中旬,日本投降前夕,第40师与来犯日军在吉水双源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日军失败后,转至吉水乌源、八都等地。第40师第120团追击日军至峡江水边附近。这场阻击战,俘虏日军12名,缴获轻机关枪1挺,步枪15支,战马6匹。日军侵入永丰境内的企图未能得逞。</span></p> <p class="ql-block">  赣江追击战是抗战末期江西战场的铁血收官战。</p><p class="ql-block"> 1945 年 6 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已呈压倒性态势:盟军攻占冲绳,日本本土岌岌可危;中国战场湘西雪峰山、广西桂柳反攻战接连告捷,侵华日军陷入全面溃败。在此绝境下,南京日本中国派遣军总部急令赣南日军收缩兵力,沿赣江北撤至南昌,企图经南京转进华北、东北作最后挣扎。</p><p class="ql-block"> 这场始于 7 月 6 日的撤退,最终演变为中国军队长达 39 天的追歼之战。</p><p class="ql-block"> 赣江追击战是沿着日军北撤路线,中国军队一路猛追猛打。这一战役,从1945年7月6日,驻赣南日军集中沿赣江北撤,一直打到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后打了一个多月时间。</p><p class="ql-block"> 根据现有资料,中国军队第25军40师参与了对日军的截击作战。1945年7月,日军第27、第40师团沿赣江北上,企图退到南昌 。7月21日,日军攻陷万安,23日又复陷泰和,29日攻陷吉安县城 。8月上旬,日军从吉安附近继续北窜,先后攻陷吉水、峡江、新干、樟树 。中国军队第58军各师跟踪追击,第25军40师奉命在新淦、乌江一带截击北退之敌 。第40师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对日军进行了顽强阻击,予敌重大杀伤,日军苦战到8月7日才突破第40师的防御,继续向南昌撤退 (编者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主要参考资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中国共产党吉安历史》(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永丰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永丰人民革命史》(中共永丰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1995年5月编,主编和执笔:熊长耕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永丰全县的抗日救亡宣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文/艾圣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地革命时期,永丰人民为革命作出过杰出贡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绝大多数永丰籍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红军战士跟随主力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留在本地的县委、县苏干部,一部分合编在永公龙独立团,一部分合编在永乐游击队,在永丰、乐安、宁都等县交界的边沿山区坚持打游击。还有一些永丰籍的革命者,如李六如的夫人王美兰 (沙溪镇中塅河湖村人,原名宁俊秀) 等,跟随陈毅在赣南油山一带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后来,在奔赴抗日战场奋勇杀敌。永丰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1年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畔悍然挑起事端,中国驻军奋起抵抗。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冦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为此,全国人民强烈要求结束内战,一致对外。9月下旬,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发表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宣告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永丰人民深受受到鼓舞。1937年冬,永丰县成立了“县动员委员会”和“抗敌话剧团”,在全县上下发起了一个宣传抗日、支援抗日的群众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战时青年服务团”在永丰的活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9年5月30日,为加强党对赣西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共江西省委决定在泰和马家洲成立中共赣西南特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丰县因地处赣西的东端,山峦密布,道路崎岖;永丰人民毁坏道路、设置路障,有着现代装备的日本侵略军无法开进永丰。永丰人民利用好这一良好机遇,义无反顾地开展各种大规模的抗日救亡宣传,唤醒民众积极做好抗日准备工作和支前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请示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同意,“战时青年服务团”第6大队,派遣50多个宣传员来到永丰开展宣传活动,永丰人民欢迎他们的到来。一时间,从县城到农村,到处都写满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妥协投降”等标语口号。部分宣传员深入城乡演讲,宣传抗日救亡。演唱队向民众大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歌曲,演出《打倒汉奸》《民众公敌》等戏剧,献演抗日曲艺,放映进步电影等。同时,分发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报刊,影响特别大、发行量最多的是由王造时【注】主编的《前方日报》,每期印刷5000份,此报纸在永丰城乡传阅、到处张贴。此外,商务印馆、中华书局和文山书店,也纷纷向永丰人民义售抗战书籍。另外,宣传员还征募寒衣、军鞋、药品,救济难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抗日宣传活动的影响下,永丰中学革命师生纷纷与各团体联合举行化妆游行、街头演出、教唱歌曲、歌咏比赛、民间提灯、联欢游艺等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人民群众抗战救国的自觉性。永丰人民曾两次自发地组织了“挑夫队”“ 担架队”,开赴上高战役前线打击日本侵略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抗日宣传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大大鼓舞了永丰县广大爱国群众的抗战激情和信心。在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被迫转入地下斗争的苏区干部和留下打游击的红军战士,纷纷挺身而出,高举抗日大旗,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践行共产党的主张,为消灭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工人、农民、学生、商人积极加入抗日救亡的宣传队伍,“不做亡国奴”“团结抗日,枪口对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标语遍布全县的城镇和乡村,这些标语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印记,见证了国人保家卫国、争取抗日胜利的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宋绍贞回乡开展救亡宣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冬,永丰原苏区干部宋绍贞受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董必武、叶剑英派遣,回到永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永丰后,宋绍贞在永丰一区中心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在群众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利用好抗日宣传的重要工具——抗敌话剧团,经常到该团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话剧团的演员,既有本地的青年学生,也有外地的流亡学生,他们的爱国热情很高,在宋绍贞的指导下,话剧团演出的一些抗日话剧和活报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大大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与此同时,宋绍贞还利用“恩江书店”,开展抗日书报的发行工作,向广大爱国群众发售大量由延安出版的《新华日报》和各种宣传抗日思想的刊物。为了扩大抗日宣传,建立宣传阵地,宋绍贞指导抗敌话剧团创办了宣传抗日的周刊,宣传抗日战争各地所取得的胜利,报道各地开展抗敌的消息,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动员永丰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卫神圣国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9年上半年,沦陷区许多同胞不堪日军的蹂躏,纷纷南逃,其中有一大批南昌地区的难民流亡到永丰,宋绍贞号召全县人民发扬老苏区的革命传统,节衣缩食,救济流亡同胞,并领导建立“难民收容所”,组织群众主动热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安家谋生。</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全县抗日救亡宣传向纵深发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贯彻中共中央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永丰县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教育,书写“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抗日救亡标语。动员全县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先后成立了永丰县国民精神总动员委员会和抗敌后援会,办理全县抗战人力、物力的征调和劝募;订立国民公约,杜绝购买日货,而积极认购抗战建国公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唤起民众,向广大人民讲清抗日救亡的紧迫性,以各种方式告诉全县人民: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在永丰与吉安(现青原)的边界,丢下许多燃烧弹,炸死永丰村民4人,烧毁永丰民房5栋。以此激发民众对日寇侵略中国和残杀永丰同胞无比愤恨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全县各区国民中心小学,教学生唱抗日救亡歌曲,排演杀敌文娱节目,举办演讲比赛。不仅教唱《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晿》《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还引进一批新歌,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放下你的鞭子》《卢沟桥》《最后一计》《打回老家去》等。此外,师生演讲比赛,突出“中国必胜,日寇必败”的主题,广大师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永丰抗敌后援会的组织下,暑假成立“永丰大、中学生回乡抗日工作团”,工作团成员背着行李,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跋山涉水,沐雨栉风,步行几十里,深入乡村进行抗日宣传,慰劳抗日军属。他们天天吃南瓜、萝卜干和苞菜,生活极为艰苦,依然坚持抗日宣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丰人民用最朴素的家国情怀,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谱写了永不褪色的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注】</span>王造时(1903年-1971年9月),汉族,江西省安福县江南乡江南村人,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先驱之一,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著名“七君子”之一。九三学社社员。是安福县“三杰”之一(罗隆基、王造时、彭文应,他们同乡同学,曾经都是清华大学学生,均具雄才大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p><p class="ql-block"> 王造时于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学习,1929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创办《主张与批评》、《自由言论》等刊。</p><p class="ql-block"> 1935年底参加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次年11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为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创办《前方日报》、自由出版社。</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著译有《国家的理论与实际》、《现代欧洲外交史》、《历史哲学》、《荒谬集》等。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p><p class="ql-block"> 1960年9月被摘掉右派帽子,重登复旦讲台,并编译《民主政治在危机中》、《美国外交政策史》等著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1年9月去世。1978年12月得到平反昭雪(编者注)</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主要参考资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中国共产党江西省永丰县历史(第一卷)》(中共永丰县委党史办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永丰人民革命史》(中共永丰县委党史办编,1995年5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恩江南岸综合旅游休闲区暨恩江湿地公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于2024年12月31日开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恩江南岸综合旅游休闲区暨恩江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500亩,长约1.72公里。项目围绕“千年欧公故里、十里恩江画卷”城市设计,突出“塑造自然生态景观、打造江畔魅力生活、营造城市滨水典范”理念,打造“一带、多点”的综合旅游休闲区。将恩江古城、麻洲生态岛、龙蟠洲、铜锣湾国际酒店等串联成线,同恩江北岸滨江公园“南北呼应、互为整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项目融合文化、旅游、体育、商业等多种元素,多角度挖掘欧阳修文化等本地特色要素,精心打造庐陵书房、音乐清吧、滑板场等健康运动及休闲场景,在激发文旅活力的同时,也为群众和游客带来了多元化的氛围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恩江古城一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恩江古城系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古城建筑多延续传统的赣派建筑风格,充分展示赣地建筑美学。景区围绕“品欧公文章、忆状元及第、游历史街区、尝特色美食”四大功能定位,打造欧公文化区、古城遗址区、民俗文化区和特色美食区四大板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景区以北宋民间市井文化为叙事线索,以欧阳修文化作为园区文脉,荟萃本土传统文化,着重点缀畲族特色传统人文风貌,铺垫深厚文化底蕴,展示永丰璀璨文明。一步迈进历史,一日穿越千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主要景点拥有江西最长明代城墙、状元楼、报恩寺塔、欧阳修纪念馆、刘绎状元府遗址、六一居士文化柱、欧阳修雕像、泷冈阡表碑亭、古城遗址区、下西坊古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状元文化展示馆、聂豹纪念馆、开国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江西第二长恩江石拱桥、恩江河古码头、葛溪河古桥、六一古桥等胜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2025年暑期,这里每日限流8000人,却藏着比都市更鲜活的文化基因。当您漫步在1.8公里的夜游城墙,触碰那些“嘉靖三年官造”的铭文砖,或许会明白:真正的历史,从不在博物馆里,而在恩江这样的烟火深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顾问 周忠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主编 王素華 朱冰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撰稿 袁飛賢 艾聖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图片 曾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编辑 劉雲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