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历史长河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八月十五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日,在这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傍晚时分,我走进县城的电影院,怀着追忆历史的心态,陪同女儿一起观看了《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故事以一九三七年南京大屠杀为大背景,通过一家小小照相馆里普通人的经历,为我们揭开了那段沉痛历史的一角,影片小切入点设定在南京沦陷后的“吉祥照相馆”,狭小的暗房与肮脏的地下室成为了人们在人间炼狱中最后的避难所。邮差苏柳昌、想靠日语混口饭吃的王广海、怀揣演员梦想的林毓秀、“当兵的”宋存义以及照相馆老板老金一家,这些原本只求保命的普通人,因帮日军冲洗底片,意外发现了屠城罪证,就此展开了一场守护真相的生死较量 。</p> <h3> 照相馆老板老金,从只想一心经营好自己的吉祥照相馆,以求安稳度日的小民思想,“吉祥”二字寄托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美好的期望以日寇的攻占南京的一那刻而破灭,当他亲历过日军的种种令人发指的暴行后,他内心的爱国思想渐渐觉醒,到后来为了保护大家主动牺牲,展现了从求苟生到就大义的心理转变;当林毓秀,为生计曾与日军合作,抱着日军摔死的婴儿尸体勉强挤出笑容,最后毅然将记录罪行的底片缝进旗袍带出城。翻译官王广海,虽是乱世中的投机者,协助日军拍摄“亲善”照片,却也在关键时刻帮助人们躲避搜查,在“两难”时刻没有将枪口对准同胞,保留了一丝血性和良知 。这些角色有血有肉,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挣扎与觉醒……<br> 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我思绪万千,照片在我的印象中,是用来记录美好瞬间的,但在这部影片中,照片却成了日本军国主义虚伪“亲善友好”宣传的武器和人格扭曲变态心理的炫耀的工具。有把中国人的头颅砍下来拎在手上拍照的;有把未出生的婴儿从娘胎里剖出挑在刺刀枪上炫耀的;更有兽性不如的砍头比赛……这一张张血淋淋的照片,在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真相。也许这些照片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会褪色,但历史的真相永远不会改变,它只是等着有人拨开迷雾,透过历史实物去探索真相。</h3> <h3> 小县城的夜景流光溢彩,热闹非凡,走在大街上,我脑海里是展现出影片阿昌在红灯下冲洗照片时,窗外传来的爆炸声,震的定影水泛起层层涟漪,暗房里的红光摇曳着如同火焰,营造出战火纷飞,乱荒马乱,给人精神施加的那种异常紧张压抑的场景,与眼前的车如游龙,人行如织的热闹祥和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女儿低着头,默默地向前走着,好像在思索着什么?我想,观看完这部凝重的历史题材影片后,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国人,此刻心情都会很沉痛吧!<br> 当影片中老金对儿女们说,爸爸承诺你们的其它事做不到了,今天我就让你们日行千里,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当他拉下了照相馆里的一幅幅布景,北京故宫、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武汉黄鹤楼、杭州西湖、万里长城……等风景名胜跃现在观众眼前,然后在所有在场人员,一声声呐喊着“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之际,使观众爱国情感产生共鸣,顿时热泪盈眶。这一刻才真正体会到毛泽东他老人家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诗句的英雄豪迈之气!<br> 这一刻,我眼前仿佛看到了,《东京审判》中的日本甲级战犯死不认罪,无理狡辩的丑恶嘴脸,如魔鬼狞笑着,若隐若现。又想到当代华裔作家张纯如接触到的这些血淋淋的史实资料后,出版了英文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在一个月内就打入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随后就不断接到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信件和电话,引发了她的忧郁病症。使得她的忧郁症不断加深,最终经吞枪自尽的形式告别这个世界,她遗书上写道,她感到被人跟踪和监视,无法面对将来的痛苦和折磨……种种迹像表明,日本军国主义这个幽灵以“靖国神社”为依托,它象撒旦般一直阴魂不散,长久地俳佪在这个来之不易和平年代的夜空之上。它在伺机借尸还魂,给人类再次带来灭顶之灾!</h3> <h3> “回望历史长河,昭昭前事勿忘国殇。”当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这来之不易和平岁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一个人如果忘掉了本民族的苦难耻辱历史,就意味的背叛自己的国家。在日本右翼持续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当下,这部电影的上映具有特殊意义,它也引发了我们对人性、正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坚守正义,珍视和平。在电影故事的结尾片段,用日语说的“我们不是朋友”,是阿昌留给侵略者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早就做准备好的遗言,这一句看似柔弱无力,毫无份量的话,实则响彻天地、震撼山河,因为他喊出了华夏儿女们面对侵略者,永世刻在骨子里的心声!<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