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304班 佳作展示】

我的本色语文之旅

<p class="ql-block">  “发现”是我们打开生活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对其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观察生活,审视自我,体察周围的事物,留下了自己宝贵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以静为墨,留白其中</p><p class="ql-block"> 郭来米 初2304班</p><p class="ql-block"> 远方,夕阳西下,归雁迎着阳光酒下了自己的剪影,亦是美景。我却无心观看,只是一言不发,兀自地挥洒看笔墨,妄图用铺陈满面的笔墨留住那时间。</p><p class="ql-block"> 不久,日光西沉,也到了放学的时间,我心情又沉重了起来。想起昨日公布成绩,那不堪的分数,脚步也陡然慢了些,风却在耳边呼啸而过。不知不觉,走到了办公空前,我顿了顿,愈发用力地握紧了试卷,踏入。</p><p class="ql-block"> “老师,我来面批作文。”随着关门的轻响,耳畔喧嚣的风仿佛忽地宁静了下来。老师接过试卷,沉吟许久,说道:“你这篇作文仍是结构问题,想写的东西太多了,太多无意义的细节描写反而让人丢失了重点。”我脸一红,眼神无自主地乱瞟,静下心来,我开始沉思。</p><p class="ql-block"> 我回想起无数日月,我抓住我所能抓住的时间,完善自己的薄弱的细节描写,如今看来,似乎反倒成为了失败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写得太满,也是错么?</p><p class="ql-block"> 我进一步想去,若我拼尽所有的努力,也许反倒杂乱了结构,而又忽地想起老师上课讲的:“要学会留白。那使文章有所空缺的留白,反倒会使结构更加谐调。”会吗?为何?</p><p class="ql-block"> 忽地,在那一刹那,我明白了,这“留白”与“写满”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写上了文字,而在于是否有所沉淀。我们,只有静下心来,在静止的岁月中沉淀,才能做到真正的“留白”。</p><p class="ql-block"> 回过神来,耳畔宁静,老师让我静下来,我安然点头。回到教室,心已不再执着与彷徨,我便在那黑夜的光亮之地,寻一片宁静。抬笔,不急不躁;垂眸,落笔,于是数室中空留笔声。我将心跳放慢,静静地感受着,感受着笔往指间流转的旋律;感受着,风从指间流过的安然。我将心跳与笔声共振,把自己沉淀在岁月的墨迹中。不必紧握时间,静下心来沉淀自己,我,自与岁月共生。</p><p class="ql-block"> 自那以后,我不再执着“静”与“急”的矛盾,不再执着于“存在”与“流逝”之间的沟壑,因为我明白,“我”,自当于“喧嚣”中“宁静”,在“流逝”中“沉淀”,在静止的墨迹里,找寻着自己的怡然自得。</p><p class="ql-block"> 脚步声于走廊响起,风拂过耳畔, 我抬眼望向远方,远处,夕阳与风与鸿,相戏自如。</p><p class="ql-block"> 怡如,与我守着的一分静谧,在岁月的流逝中,沉淀得自然。</p><p class="ql-block">【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①行文流畅,情感真挚 文章从“徒劳地网住时间”到“与岁月共生共流”,再到结尾“无言地沉淀”、“自然晕染”的呼应,展现了完整的认知转变与豁达心境,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是一篇情思俱佳的感悟之作。</p><p class="ql-block">②笔触细腻,勾勒成长 文章以细腻沉静的笔触,勾勒出一次深刻的心灵成长。作者巧妙地将外在的夕阳归雁、考后心绪、师生对话与内在的写作焦虑、顿悟觉醒交织融合,意象富有诗意,在喧嚣中沉淀,在流逝中持守宁静,将其上升为一种生命的态度。</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彭琼(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学生的写作思路及心得】</p><p class="ql-block"> 看到题目时,很容易便可提取到“矛盾”这个关键词,再关注材料,其提到了现实与意志之间的矛盾。题目自然需要我们找到生活中与之相似的切题点,便联想到了当代社会生活人们生活逐渐浮躁,但人们又都不愿浮躁,这是否是一种矛盾?而且这与中学生活的确十分贴近。</p><p class="ql-block"> 主题确立了,便需给出具体的题材与之对应,要给出议论,显然不能平铺直叙,便立刻想到了墨。墨是一个很好的意象,它大到能装下大半个中国文化,却能流淌于纸上,可以泼洒,却又是沉淀的象征,便想写墨的沉淀。具体表现,回想起墨干后周围的间隙,这便是“沉淀”结果的具象化了,因此,主旨便明了了。“在沉淀中留白,存静心于浮躁”,这篇文章不仅是简单的辨驳文,更希望的是能在宏大中思考,在思想的矛盾中找到平衡。</p> <p class="ql-block"> 路过人间,且行且慢行</p><p class="ql-block"> 何武广 初2304班</p><p class="ql-block"> 春日如同薄纱飘落在来来往往的行人身上,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脚步却愈发沉重。试卷上的红叉、排名的波动,像密不透风的网,将我困在焦虑的漩涡里。我渴望煮出学习的成功,却总在这频繁的考试与作业中,迷失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世界是温润的,街道上行人匆匆,写字楼鳞次栉比,一切都在有序地运转。可这份井然反而让我更觉怅惘,明明每天都在题海中奋战到深夜,现实的风却总将我的信心吹得七零八落。在矛盾与迷茫中,我加快了脚步,仿佛走得快些,就能追上理想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忽然,一阵悠扬的渔曲传入耳中。转角处,一间青瓦白墙的茶室静静伫立,没有华丽的装饰,只用朴素的色调诉说着高雅。在林立的高楼间,它仿若一方清修之地,温柔地映照着人间的黄昏。</p><p class="ql-block"> 我驻足片刻,推门而入。掀开帘子的瞬间,风拂动着古老的楹联,沙沙作响。一位女子笑意盈盈地上前,递来一盏茶。寻个位子坐下,我惊奇地发现,这小小的空间里,沸水声与音乐声交织,像一阵轻柔的风,吹散了我心头的烦乱。</p><p class="ql-block"> 女子将茶碗轻轻放于茶盘之上。干枯焦黑的茶叶蜷缩着,恰似我疲惫又沮丧的内心。然而,当滚水倾泻而下,奇妙的变化发生了——茶叶渐渐舒展,在水中上下翻舞,氤氲的热气中,茶香缓缓弥漫开来。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茶有浓淡,茶意悠悠,一丝微笑不自觉地爬上嘴角,心中的矛盾似乎也淡了些许。 </p><p class="ql-block"> 端起茶盏,清冽的茶香混着暖意入口,仿佛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在这纷扰的学习之路上,或许我也该像这茶叶一般,不必急于求成,而是在沉浮中沉淀,缓缓而坚定地前行。我不禁思索,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时,为何不能停下匆忙的脚步,寻一方宁静,找回自己的节奏?就像解不开难题时,不妨听听窗外的鸟鸣;背不完课文时,不妨看看天边的晚霞。不必与压力锱铢必较,只需放慢脚步,坦然面对,那些困扰或许就能悄然放下。 </p><p class="ql-block"> 自那之后,茶香时刻相伴。清晨,第一缕曙光中,我伴着茶香开启书本,墨香与茶香交融;夜晚,茶香萦绕在台灯下,温柔地慰藉着疲惫的我,伴我在月光中安然入眠。学习的路上,依然会有解不开题的迷茫,会有想要放弃的瞬间,但只要有茶香相伴,我便能在这世间,从容应对矛盾,缓缓而行。 </p><p class="ql-block"> 有时,我们对成绩的期待高于现实,难免陷入无尽的矛盾。但青春不仅需要追逐目标的勇气,更需要手捧茶香、一步步慢行的智慧。且让我们在茶香中沉淀,在慢行中成长,静待属于自己的花开。</p><p class="ql-block">【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①精准刻画,结构巧妙 文章开篇巧妙地将沉重的学业压力(试卷红叉、排名波动)与春日街景的“井然”形成反差,精准刻画了身处漩涡的焦虑与迷失。一次不经意的驻足,一间素雅的茶室,一盏茶的沉浮舒展,成为文章最动人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②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文章意象(茶)贯穿始终且,由物及人,由景及理,过渡自然流畅,语言富有诗意与哲思,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感悟力和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是一篇情、景、理交融的佳作。</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彭琼(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学生的写作思路及心得】</p><p class="ql-block"> 看到“已路过人间,且行且慢”这个题目时,我立刻联想到自己在学习中因急于求成而产生的焦虑与迷茫。我意识到,“且行且慢”并非消极懈怠,而是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学会沉淀与思考的智慧。于是,我将主题聚焦于学生面对学业压力时,如何以从容的心态稳步前行。</p><p class="ql-block"> 构思文章时,我以春日街头的场景切入,用“薄纱般的春光”与“沉重的书包”形成对比,展现内心矛盾。偶遇茶室的情节成为转折,借茶叶在沸水中舒展的过程,隐喻学习需耐住寂寞、循序渐进的道理。结尾将茶香融入日常学习场景,不仅呼应主题,更让我领悟到:人生如茶,每一阶段的成长都需要时间的浸润。慢行,是对知识的敬畏,对自我的尊重,更是对生命最温柔的回应。这份在写作中沉淀的感悟,终将成为我求学路上最珍贵的行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罗筱伊 跟着课本学写作 《校园一景—栾树》已经被《八年级+九年级 名校高分作文与中考新方向》收录</p> <p class="ql-block">以上内容均被专刊收录,仅供大家学习参考。</p> <p class="ql-block">教学理念:在每一个语文课堂鼓励每一位学生收获一点点真切的生命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