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昆明翠湖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国家4A级景区,位于市中心五华区,以“城中碧玉”著称,免费开放,是融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城市绿心。翠湖公园占地面积0.216平方千米,水面占比超50%,形成“三面环山一面城”的独特格局。其历史可追溯至元末的“菜海子”,明清时期经沐英、吴三桂、阮元等人开发,逐步形成如今的“阮堤”“唐堤”十字相交的布局。湖心亭、观鱼楼、水月轩等景点展现了古典园林风貌,1985年起冬季红嘴鸥群栖成为标志性生态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翠湖荷花盛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德旧居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包含东、西两个建筑院落。1921年初,朱德随顾品珍率领的驻川滇军退回云南,朱德出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朱德先买下西面宅院居住,该宅院为中式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后又买下东面相邻空地,修建花园并建造新宅院。1922年3月,唐继尧部兵临城下,朱德被迫离开云南。朱德离昆后,房屋被唐继尧没收,抗战期间由龙云归还,新中国成立后, 朱德将房宅交给云南省人民政府。 朱德旧居于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式土木结构四合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竹 兰 梅 菊</span></p> <p class="ql-block">▲不久朱德又买下东面相邻空地,修建花园并建造这栋新宅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德在第二故乡云南经历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9年初春,23岁的朱建德与同乡挚友敬镕穿着草鞋,挑着货郎担,摇着"崩龙"。一起徒步从成都出发,经乐山、宜宾进入滇境,再经昭通、东川,长途跋涉70多天,于四月间到达云南省会昆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建德就是后来的朱德。他们远赴昆明,为的是投笔从戎,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少年时期的朱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2年,26岁的朱德同昆明师范学堂的学生箫菊芳结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箫菊芳不幸去世后,为了照顾年幼丧母的婴儿,在部属的撮合下,朱德便与南溪镇人陈玉珍结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德任云南讲武堂教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德在泸州驻防任护国军团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德由川回昆原不想久住,只想稍作停留。他借住在原讲武堂教官马标在五华山下水晶宫的一个宅院内。由于养父从四川来到昆明医治,他的母亲带着朱琦和几位亲属相继来昆。加上在滇军中的朋友和同事们再三挽留。在这种情况下,朱德只好暂时放下出国的打算。为了安顿亲属,使父母亲和孩子有一个安定的家,于是,朱德决定在昆明买地建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德和孙炳文(孙维世的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1922年9月,朱德与孙炳文抵达德国柏林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在昆明红花巷旧居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走出了共和国朱德元帅和叶剑英元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代的讲武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8年组团首次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1年再次到访云南陆军讲武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叶剑英元帅的毕业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5年朱德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辉煌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卢汉公馆位于翠湖南路4号,占地面积约6205平方米,为法式园林私人建筑,系时任云南省主席卢汉的私人住宅及办公场所。公馆由新、老公馆组成,老公馆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两层砖石结构法式建筑,石构件多有浮雕装饰,门窗、内装饰均采用进口柚木,室内配有壁炉;新公馆建于20世纪40年代,为简约化设计的两层西式别墅建筑。1949年12月9日晚,卢汉在公馆内将时任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张群、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军统云南站站长沈醉等人扣押,宣布云南和平起义。</p><p class="ql-block">昆明卢氏公馆见证了云南和平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于2019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光荣的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卢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卢汉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卢汉公馆会客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落叶知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卢汉云南起义前设鸿门宴实景再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惊心动魄的云南起义,在卢汉公馆扣押了国民党在昆明的张群等高官 。卢汉私放国民党要员张群的战略失误,张群作为蒋介石的核心幕僚(国民党排名第11位的战犯),被俘后本可成为重要谈判筹码。但卢汉因私交及早年受其庇护的旧情,仅扣押三天便将其释放。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中共错失通过战犯交换获取张学良等重要政治资源的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黎明彩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为卢汉迎接人民解放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野”第四兵团司令员陈庚率部进入昆明。</span></p> <p class="ql-block">▲李公朴1924年入沪江大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赴广州参加北伐军,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赴美留学,1930年回国。“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群众文化教育工作。同年11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出狱后,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曾到延安参观访问,1940年底回到重庆,后移居昆明,从事民主文化活动。1944年中国民主同盟在昆明成立云南支部,当选为执行委员。因反对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政策,1946年7月11日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8年延安,毛主席与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的李公仆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闻一多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闻一多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因英语成绩不及格留级一年。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20年出版诗集《古瓦集》和《真我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融合反帝爱国主题与唯美主义形式。1925年回国后,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抗战期间创作《七子之歌》等爱国诗篇,著有《死水》《唐诗杂论》《离骚解诂》等学术著作。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参与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悼念李公朴大会上,发表《最后一次的讲演》谴责国民党特务暴行,当日遭特务暗杀,时年47岁。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闻一多艺术走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闻一多先生书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在家门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昆明飞虎队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飞虎将军陈纳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飞虎队队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林徽因哀悼在1941年空战中阵亡的弟弟林恒的诗文(写于1948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吁训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昆明首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血战仰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美混合联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悲壮驼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营救美国飞行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飞虎将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纳德晚年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纳德夫人陈香梅,中美的友好使者 。</span></p> <p class="ql-block">▲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内迁至昆明组建的综合性大学(1938-1946),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战火中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功勋等大批杰出人才,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大成立于1937年11月1日,初名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事恶化于1938年4月西迁昆明并更名。其组建旨在保存中国高等教育火种,三校师生跨越湘黔滇三省,行程3500里,完成‘文军长征’。1946年抗战胜利后解散,三校复员北返,联大师范学院留昆独立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南联大人才辈出:8年间培养约8000名学生,包括杨振宁、李政道(诺贝尔奖)、邓稼先等8位‘两弹一星’元勋、175位院士及多位人文大师。</span></p><p class="ql-block">学术自由:倡导‘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汇聚陈寅恪、闻一多、冯友兰等300余位教授,在哲学、文学、科学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p><p class="ql-block">战时贡献:1100余名学生投笔从戎,师生参与军事翻译、抗战宣传,工学院增设战时课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南联大人才辈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span></p> <p class="ql-block">▲明永历帝殉国处碑,发生在民国前两个朝代明末清初时最后一位汉人皇帝的悲剧故事。</p> <p class="ql-block">▲明永历帝殉国处碑位于华山西路中段,是民国元年(1912年)由时任云南都督的蔡锷,以云南三迤士民的名义,为被吴三桂缢死的明永历帝朱由榔所立。碑高190厘米,宽 72.5厘米,厚12厘米,青石质地。碑正面正中用楷书竖排阴刻的方式刻有"明永历帝殉国处"七个大字。明永历帝朱由榔系明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的堂弟,南明末代皇帝。 崇祯十七年(1644年) 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 崇祯帝在煤山自缢,随后清兵入关, 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 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史称南明。在此期间,由南逃的明朝文武大臣共拥立了四位明朝皇室子嗣为皇帝,分别是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 、永历帝朱由榔。康熙元年(1662年), 已逃亡缅甸的永历帝,被弑兄自立的缅甸国王哇达姆摩献于吴三桂,同年4月被缢死于昆明华山西路篦子坡(逼死坡)金蝉寺内。明永历帝殉国处碑于2020年公布为昆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昆明斗南花卉交易中心,是亚洲最大的花卉市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