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徐世根 撰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是青岛十七中建校70周年,孰能想象,这漫长的岁月眨眼间就过去了。我是这所学校的老园丁,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了26年。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师生荣耀,这里的变迁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热爱这所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后,以培养工农子弟为己任的学校。十七中的一切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当年,我向中共青岛市委主动请缨,要求加入这支队伍,为这所学校的崛起与发展贡献我的青春。在学校近30年的教育奋斗交响曲中,有几处旋律我至今犹记。</p><p class="ql-block">兴办学校,市委的英明决策</p><p class="ql-block">1954年,当时青岛市资质较好的学校均在市区,而大型工业集中地﹣﹣四方区﹣﹣却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能为工农子弟提供优质教育。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市委决定投入资金,按照苏联104中学的图纸建立一所高质量的学校。这是一个普惠广大劳苦工农群众的重要决定。学校建成后,解决了大量工人和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许多家庭的几代人都在这所学校学习知识,他们拥有共同的校园记忆。祖国需要的大批勤劳朴实的人才,在这里经过培养后,奔向了国家建设的浪潮中去。</p><p class="ql-block">师生齐奋斗,在劳动中学习做人</p><p class="ql-block">建校初期经济困难,我去学校时,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两幢宿舍楼、一个食堂和一个简易礼堂。校园没有围墙,只用铁丝网临时圈了起来,操场上堆积着大大小小的岩石。然而,这样的条件既没有吓退师生,也没有成为师生的负担,反而激发了大家努力奋斗、亲手改善环境的意愿。全校师生自力更生,在课余时间利用一刨、一镐、一锨、一筐、一车建设校园,把高低不平的道路改造成了平坦的大道,建造了美丽的花坛,还开辟了300米的操场跑道。校园中有一个岩山形成的小山洞,被改建成了小池塘,师生戏称其为"小西湖"。</p><p class="ql-block">在劳动中,老师与学生们争先恐后、互帮互学、热情高涨,肩上、手上都磨起了水泡。在汗水里,大家的意志得到了锻炼,心灵得到了放松,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很多师生心中,这段经历令他们倍感骄傲、一生难以忘怀。这场自力更生的奋斗,成了一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生动的教育实践课。</p><p class="ql-block">勤工俭学,受到教育部肯定</p><p class="ql-block">谈起勤工俭学,毫不夸张地说,我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没有厂房,自己建;没有机器,自己动手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们建立了校办工厂。物理老师何士森、外语老师陈荣豪、政治老师陈少衡、职工孙绪伦等一批老师和同学为校办工厂立了大功。他们夜以继日,埋头苦干,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教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学校每周有一天的劳动日,学生们有组织地去校办工厂或定点工厂,和工人们一起劳动。同时,学校每年组织学生下乡麦收和秋收,学生们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工农吃苦耐劳、勤奋朴素的品质深深影响着学生们。勤工俭学让校办工厂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收入,为扩大生产、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学校建设了实验楼、图书楼等教学设施,购置了一大批教育设备,美化了校园,自此学校面貌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学校以自己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的行为得到多方肯定,连年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也成为当时全市唯一获得全国先进单位称号的学校。教育部对学校给予表彰,并为此在我校召开了全国勤工俭学现场会,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来我校参观,引发了教育界的轰动。</p><p class="ql-block">因材施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由于我校的生源及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别于市内其他重点学校,因此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建立了深入备课、定期公开课、观摩课、互相听课、评课等教学制度。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很多教师自发地住在学校,用更多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学校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口号,教师们更是加强辅导、认真补课,确保所有学生跟上班级的前进步伐。为了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教师们还利用晚间和休息时间家访,甚至规定了必须向家长了解的家访内容,获得了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学校在加强教学的同时,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和德育并行,加强对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心灵美的环境。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得到了相关教育部门的认可,时任教育局副局长张子发同志亲自组织了几次全市现场会,推广我校经验。在前后两次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校作为唯一的中学代表作了典型发言。随后在青岛表彰大会上,我校又作为唯一代表作典型发言。</p><p class="ql-block">勤俭办学,支援社会,承担责任</p><p class="ql-block">通过勤工俭学,学校当时已拥有几千万元的资金,经济比较宽裕,但仍然坚持勤俭办学的原则,把资金用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学校陆续购买了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在全市第一个开展了电化教学;购置了先进的灯光装饰,改善了礼堂的舞台,活跃了学校的文娱活动;添置了轻型货车,为工厂生产、改善师生伙食提供了方便。在没有自建宿舍政策的情况下,学校又自费购置了一栋宿舍楼,解决了部分教师住房困难的问题。之后,学校把剩余的资金支援给全市几乎所有的学校,支持他们发展校办工厂。</p><p class="ql-block">在部分东南亚华侨有需要的时候,我校承担了接纳华侨就学的任务。虽然当时的办学条件比较困难,但是学校全力做了妥善的安</p><p class="ql-block">排,为华侨提供了各种方便,得到了他们的赞许。</p><p class="ql-block">在后来的对外开放试验期,因我校教学质量较高,教学环境较优美,师生精神面貌好,市委将我校定为全市唯一的对外开放学校。在此期间我们接待了几百批外宾,包括多名专家、国家访问团、各国海员等。他们参观了学校教学设施、师生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我校因此得到了市委的肯定和外事部门的表扬。有的国外访问团回国以后,在相关媒体报道中对我国的教育状况表示称赞。</p><p class="ql-block">70年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学校在教学质量、教学环境、育人成绩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我今年90岁,用一辈子参与谱写了这首优美的教育交响曲,看到后任的领导和全校的师生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深感欣慰!</p><p class="ql-block">衷心祝贺母校70年所获得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2024.1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电脑前写文章。</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徐校长。</p> <p class="ql-block">欢迎外宾。</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回访十七中。</p> <p class="ql-block">跟现任校长吴峰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跟在校学生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在旧照片前回忆当年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回忆当年。</p> <p class="ql-block">坐在当初的办公桌前</p> <p class="ql-block">在教学大楼留下永久的纪念。</p><p class="ql-block">敬爱的徐校长已于2025年6月28日逝世。我们永远怀念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