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在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它由宽巷子、窄巷子与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街道组成。总长约 500 米。其中,宽巷子宽度约为 4 米,窄巷子宽度约为 2 米。宽窄巷子的名字来源于其街道的宽度,也是成都市区唯一保留的清朝古街道。在清朝时期,宽巷子主要是满族官员的住所,而窄巷子则主要是汉族商人和工匠的居住地。</p><p class="ql-block">一宽一窄,如阴阳相济,刚柔并蓄,暗合处世之道,亦显老城格局之妙。</p> <p class="ql-block">宽巷子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廷平定准噶尔之乱后,年羹尧奏请在成都修筑满城(又称少城),驻防满蒙八旗官兵。宽巷子原名“兴仁胡同”,为镶红旗驻地。</p> <p class="ql-block">宽巷子保留了清代川西四合院形制,天井比例较北方院落小,适应多雨气候;门头雕花融合满族卷草纹与蜀地芙蓉图案,体现南北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张采芹故居位于宽巷子西段35号。</p><p class="ql-block">张采芹(1901—1984),名学荣,重庆市江津人,是一位现代教育活动家和著名国画家。他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和美协四川分会的会员,被誉为"蜀中三张"之一(张大千、张善孖、张采芹)。</p> <p class="ql-block">张采芹故居的门楣上悬挂着由中国川西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李树荣先生题写的 "思贤庐" 匾额,这是宽窄巷子中最显眼的一块金字招牌。</p> <p class="ql-block">张圣奘故居位于宽巷子23号。</p><p class="ql-block">张圣<span style="font-size:18px;">奘</span>是明代名臣张居正第十三代孙,精通9国语言,获牛津、哈佛等5个博士学位,被誉为“万能教授”。他曾任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主编《四川文物提要》,推动巴蜀文化研究。</p><p class="ql-block">我去的那天,正在进一步修缮,大门紧闭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圣旨碑位于宽巷子的兰亭叙内,供奉着清代圣旨。</p><p class="ql-block">历史与当下在此相拥,厚重与灵动于此共生,遂成蓉城一张名片,不彰自显其韵,不喧自扬其名。</p> <p class="ql-block">寻古探幽,感岁月之悠悠。巷无言,却道尽成都的从容——宽时不骄,窄时不馁,一如这城,一如这巷,在时光里慢慢酝酿,把故事酿成永恒。</p> <p class="ql-block">在这砖瓦草木间,有着醇厚的光阴之味。</p> <p class="ql-block">一宽一窄,如时光之双翼,载千年故事而翔;一古一今,似文明之双桥,连往昔风华与当下熙攘。</p> <p class="ql-block">宽巷阔朗,可容车马,曾是达官显贵往来之地,宅第恢弘,庭院深深,留得几许宦海浮沉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恺庐” 二字由蒙古族艺术家那木尔羊角(汉名杨桂林)书写,他是该院落的现主人及文化传承者。</p><p class="ql-block">那木尔羊角家族自清代起世代居住于此。他亲自以钟鼎文(大篆)书写“恺庐”二字,并泥塑于门匾上,字体风格古朴独特,且一反传统从右向左的书写顺序,采用从左向右的革新写法,与门头青砖拱形建筑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恺庐” 寓意快乐自在的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作为满城八旗后人,羊角先生通过“恺庐”二字及院落保护,延续了成都少城文化和清代满城遗存的城市肌理,成为成都的一张城市名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恺庐门庭,石刻依稀,记着主人的风骨;独门院落,天井依旧,曾照过多少晨昏。</p> <p class="ql-block"> 青砖黛瓦,承天府之文脉;</p><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藏蜀地之风情。</p> <p class="ql-block">古迹错落,文脉绵延。传统与当下在此交融,历史从未远去,只是换了种模样。</p> <p class="ql-block">“见山书院” 是宽巷子景区内的川菜餐馆,不是书院。</p><p class="ql-block">书香合着茶香与美食香,便知此地的性情。</p> <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川西建筑和北方四合院的特色,以低矮的砖墙和木制门窗为特点,古朴典雅。这些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窄巷子相较于宽巷子的悠闲,窄巷子更具文艺气息。这里有众多特色小店,从手工艺品店到创意咖啡馆,每一家都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三块砖” 院落位于窄巷子区域。这是间特色院落,以使用不同时期(清末、民国、现代)的砖材修复而得名。这种设计既保留了旧砖墙的历史痕迹,又象征着成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p> <p class="ql-block">宽窄巷者,宽的是胸怀,容得下古今变迁;窄的是分寸,守得住本真初心。它是活着的历史,是成都人心中的乡愁,更是向世人诉说蜀地故事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眉州东坡“是一家酒楼。位于窄巷子38号。它由王刚、梁棣夫妇于1996年6月6日共同创办,始终坚持将东坡先生的美食精神与川菜味道相结合,集民间风味与国宴经典为一体,为美食爱好者提供喜闻乐见的美味佳肴和家一样的就餐体验。</p> <p class="ql-block">这是活着的历史,是成都人心中的乡愁,更是向世人诉说蜀地故事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井巷子。这里有一面长长的民俗留影墙,生动展现了老成都的生活场景,非常适合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人生如巷,宽窄由己。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作小诗一首,权当游记。</p><p class="ql-block"> 七律: 成都宽窄巷怀古</p><p class="ql-block"> 宽宽窄窄巷悠长,</p><p class="ql-block"> 蜀地风华在此藏。</p><p class="ql-block"> 故院千秋遗墨迹,</p><p class="ql-block"> 青砖缝里见沧桑。</p><p class="ql-block"> 碑亭尚见前朝韵,</p><p class="ql-block"> 跨越时空沐晚光。</p><p class="ql-block"> 阅尽蓉城多少事,</p><p class="ql-block"> 街衢再忆百载芳。</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