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福州地区战友纪念援越抗美60周年《祭援越抗美烈士文》发表后,引起很多铁道兵战友的共鸣。有的微信、电话和当面畅谈感受,表达对援抗部队的敬仰,有的表达对烈士的缅怀和颂扬,认为纪念那段不应被忘却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将原十三师战友任智慧阅读祭文后满怀激情写出的文章发表于此,他的感文情真意切,代表了众多读者的心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希桥 2025年8月20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跨越世纪的思念与传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读《祭援越抗美烈士文》有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文/ 原铁道兵十三师 任智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在福州战友纪念援越抗美六十周年大会上宣读的《祭援越抗美烈士文》,文字间流淌的深情如潮水漫过心间,字字含痛、句句藏念。静默阅读时,我仿佛与笔者并肩伫立时光渡口,遥望半个世纪前那片浸染烈士鲜血的越南土地,亦真切触摸到一份跨越六十载仍炽热滚烫的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这份对逝者的思念,并非空洞抒情,而是藏在一个个具体戳心的细节里。笔者记得防空洞内“同吃一盒饭的同袍深情”,记得炮火中“相互掩护的生死相依”,更记得烈士们“青春洋溢的笑脸和舍生忘死的背影”;他亦懂烈士亲人的痛——父母“哭干眼泪”却等不回凯旋的孩子,兄弟姐妹只能在“泛黄的照片里追寻模糊的音容倩影”。这份思念,是战友间刻骨的牵挂,是对烈士生命遗憾的深切共情,更是对“年轻身躯化作山脉、融入江河”的无尽痛惜。当笔者写下“昔日与你们并肩战斗的我们已经老了,再也无法重回战地看望你们”,力不从心的怅惘与始终未变的惦念交织,让人鼻尖发酸:原来真正的怀念从不会被时光冲淡,反而会在岁月沉淀中,成为心底最柔软也最坚定的印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比这份怀念更动人的,是文中蕴含的精神重量。援越抗美战场上的烈士们,当年肩负“五个伟大”的使命,在热带丛林的硝烟与敌机的狂轰滥炸下,用生命践行“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承诺。他们的牺牲,不仅为邻邦的独立撑起屏障,更给人类正义与国际和平筑牢了基石。如今半个世纪过去,我们这代未历战火的年轻人,依然需要这份精神滋养——面对时代责任,要有他们“义无反顾”的勇气;面对困难挑战,要有他们“钢铁般的意志”;面对世界,要心怀“维护和平、坚守正义”的担当。烈士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不该只停留在历史课本的铅字里,更应成为年轻一代前行的灯塔,让“不畏难、敢担当”的信念在代代传承中永不褪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笔者的叙事,让这份深情与精神更具感染力。他摒弃了华丽辞藻的堆砌,以质朴却真挚的语言串联个人记忆与集体情怀——从“肃立于此”的当下场景,自然切换到“遥望南方”的时空穿越,再到对烈士牺牲细节、亲人思念的描摹,叙事流畅且层层递进,让读者不自觉跟着笔触走进那段历史、共情那份思念。文中“青山有幸埋忠骨,异域长眠此英魂”“英魂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等句子,既含古典祭文的庄重感,又藏现代情感的温度,让文章兼具历史厚重与情感细腻,更易引发读者共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合上文稿,心中满是敬意与思索。烈士虽长眠异域,英魂却从未远去;笔者的文字,既是对战友的深切告慰,更是对后人的殷切嘱托。文中“祖国不会忘记你们”的承诺重逾千斤,它意味着我们享受和平时,永远记得是谁为我们挡住风雨;意味着要把“国际主义精神”从教科书的概念里请出来,化作对弱者的同情、对正义的坚守;意味着当有人质疑“为何要为他国牺牲”时,我们能挺直腰杆回答:这不仅是守护邻邦,更是守护人类共有的和平理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当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用行动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担当,让烈士们用生命守护的和平与正义,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站在六十年后的今天遥祭南方丛林中的英魂,我们能做的不只是献上一束虚拟的鲜花,更要让他们看到:他们用生命捍卫的正义依然闪光,他们守护的和平正在延续,他们未竟的青春理想,正由我们以另一种方式续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愿清风真能捎去思念,愿日月永远辉映荣光。那些长眠异乡的战友,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星空里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珍惜和平,更要成为和平的守护者。这,或许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b></p> <p class="ql-block">附:《祭援越抗美烈士文》及诵读视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祭援越抗美烈士文</b></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深切的思念,肃立于此,共同祭奠和纪念半个世纪前在援越抗美战场上英勇捐躯的战友们。</p><p class="ql-block">此刻,我们目光穿越时空,遥望南方那片浸染着他们鲜血的土地——越南,那里是我们共同缅怀的战友永恒安息的家园。</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前,当邻邦越南遭受战火蹂躏,和平面临严峻威胁之际,祖国的好儿女,我们的好战友,肩负着"五个伟大"的崇高使命,义无反顾地跨出国门,在陌生的热带丛林中,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以钢铁般的意志,与越南人民并肩战斗,共同打击美帝侵略者。</p><p class="ql-block">在敌机狂轰滥炸下,我们并肩坚守;在血雨腥风里,我们无畏前行!</p><p class="ql-block">为了履行庄严的承诺,你们付出了最宝贵的生命。你们倒下了,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年轻的身躯化作山脉,融入江河,永远守护着那片我们曾经为之战斗过的天空与大地。</p><p class="ql-block">亲爱的战友,六十载春秋,我们对你的思念从未止息;你们的父母哭干眼泪,等不回你们凯旋归来;你们的兄弟姐妹望眼欲穿,只能在泛黄的照片里追寻你模糊的音容倩影。这刻骨铭心的思念,是时间无法抚平的伤痕,是血脉相连最为锥心的痛点。</p><p class="ql-block">战友啊!我们怎能忘记,防空洞内同吃一盒饭的同袍深情,怎能忘记炮火下相互掩护的生死相依,怎能忘记,你们青春洋溢的笑脸和舍生忘死的背影。你们虽已远行,但在亲人和战友心中又从不曾离去!</p><p class="ql-block">你们视死如归用生命捍卫的不仅是邻国的独立与尊严,更是人类正义的旗帜,是国际和平的基石。你们的鲜血,浇灌了中越人民用战斗凝结的友谊;你们的牺牲,向世界昭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担当。你们是父母优秀的儿子,是民族真正的英雄,是祖国忠诚的卫士,是履行国际主义精神的光辉典范。</p><p class="ql-block">青山有幸埋忠骨,异域长眠此英魂。</p><p class="ql-block">安息在越南的战友们,昔日与你们并肩战斗的我们已经老了,再也无法重回战地到异国他乡看望你们,但请你们放心,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我们这些并肩战斗过的老战友,更是时时刻刻把你们铭记在心! 青山常在,松柏常青。在此,我们以最深切的哀思遥祭你们的英灵,愿徐徐的清风,捎去我们和你亲人的无尽思念;愿苍穹的日月,辉映你们不朽的荣光。你们的名字,永远在我们心中闪亮;你们的英魂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p><p class="ql-block">安息吧,我们亲爱的战友!安息吧,我们至亲的烈士!</p><p class="ql-block">福州地区战友纪念援越抗美六十周年大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6月5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