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红山文化博物馆:触摸岁月沉淀的温度

杨萍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脚下。是一座集典藏、研究、展示、教育、交流、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始建于2017年,2019年9月30日建成并开馆。占地30亩,主体建筑面积8422平方米,高17米,分为负一层、地上一层、局部二层。建筑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和红山文化元素相结合的特点,气势恢宏、庄重典雅。</p> <p class="ql-block">主展区为基本陈列展厅,面积2126平方米,包括序厅、文明曙光展厅、红山之瑰展厅、敬天法祖展厅、多元一体展厅、辉煌历程展厅、尾厅七部分,通过文字、文物、图片、沙盘、多媒体等展陈方式,全方位展示红山文化。公共区面积2241平方米,包括沉浸式影院、文创商店、学术报告厅等。</p> <p class="ql-block">前 言</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分布在以西辽河流域为中心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和辽宁省西部地区,是中国北方最具盛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历经1500年的繁衍生息,这一文化以独特的智慧和丰富创造力,构建了雄踞辽西的古国文明,代表了早期草原文明的发展高峰。龙形玉器表现出的龙形象,是当时先民富有想象力的共同创造,经干年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象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绵绵生命力的有力见证。以坛庙家为表征的超大型祭祀体系及以玉器为标识的社会分层结构,是原始社会步入文明殿堂标志,辽西大地率先闪耀出文明曙光。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创造的灿烂艺术成就和丰富文明成果,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构成要素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践行者,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最耀眼的魂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发现红山</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最早发现于1908年,日本人鸟居龙藏、法国人桑志华、德日进以及梁思永先生先后在赤峰地区发现了大量红山文化遗迹。1935年,日本人滨田耕作、水野清一等人对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1954年,中国考古学者尹达正式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p> <p class="ql-block">红山后遗址</p> <p class="ql-block">分布区域</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至辽宁省西部一带,分布范围向东越医巫阊山到达辽宁北部边界,西及燕山山脉直达张家口地区的桑干河上游,北依西拉木伦河并向内蒙古草原深入,南至大凌河流域延伸至渤海沿岸,这一地带属连接东北平原和中原地区的咽喉之地,东滨渤海,西接蒙古高原,地处欧亚草原通道东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孕育了这一高度发达的考古学文化。</p> <p class="ql-block">魏家窝铺类型</p><p class="ql-block">魏家窝铺类型,以赤峰市红山区魏家窝铺遗址为代表,典型遗址共有18处,主要分布在老哈河上游及其支流英金河、蚌河流域以及滦河上游地区。魏家窝铺遗址是目前经过科学发掘的面积最大的一处红山文化聚落遗址,文化性质单纯,资料丰富,对探讨红山文化聚落布局与社会组织结构具有重要价值,该类型居于红山文化分布区的西南部,因此同中原地区史前文化交流密切。较少发现玉器,是魏家窝铺类型的主要特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那斯台类型</p><p class="ql-block">那斯台类型,以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为代表,典型遗址共有25处,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上游及其支流乌尔吉木伦河上游、查干木伦河、少郎河流域。那斯台遗址是该区域红山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本类型玉器系统发达且有区域特征,与兴隆洼文化玉器有承继关系。前,“C”形玉龙仅在本区域发现。此外,本区域还是红山文化积石家石棺墓的起源地。</p> <p class="ql-block">牛河梁一兴隆沟类型</p><p class="ql-block">牛河梁一兴隆沟类型,以朝阳市牛河梁和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为代表,典型遗址共有13处,主要分布在教来河上游、孟克河、大凌河及其支流老虎山河、牤牛河、小凌河流域。牛河梁遗址是经考古发掘的规模较大的红山文化时期埋葬和祭祀中心,兴隆沟第二地点是经考古发掘的面积较大的红山文化晚期聚落遗址。本类型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出土了一批典型的红山文化玉器,数量多,种类丰富,造型风格独特,雕琢工艺精湛,是红山文化时期雕琢和使用玉器进入鼎盛阶段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目前红山文化遗址中共出土20余件人物塑像,这些塑像都具有蒙古人种的面部特征。体质人类学鉴定结果表明,红山文化居民的颅骨具有亚洲蒙古人种高颅、狭额、阔面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时期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营采集、渔猎业。多元的经济模式为红山先民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为人口增长、手工业分化、社会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助推了红山文明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石器、陶器、玉器和建筑是反映红山文化先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实证。种类齐全的石制生产工具、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高度发达的制玉工艺、大型的聚落遗址以及坛、庙、家结合的大型祭祀类建筑,皆体现出了红山文化先民的智慧及丰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农耕采集</p><p class="ql-block">辽西地区暖湿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客观条件。考古资料表明,红山文化先民已经掌握了人工种植黍、粟等农作物的技术,并配套使用耕种、收割、加工工具,构建了初期的旱作农业系统。作为农业的重要补充,采集业也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占相当比重。</p> <p class="ql-block">石磨盘 石磨棒</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石耜</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红山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石耜</p><p class="ql-block">形状像今天的锹和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渔猎经济</p><p class="ql-block">渔猎经济在红山文化时期依然发达,是红山文化生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渔猎工具等遗物都是红山文化先民从事渔猎活动的重要实证。</p> <p class="ql-block">细石器</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石耜</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红山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石磨棒</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石耜</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石辘轳</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石钺</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红山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石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石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石杯</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打压制石器</p><p class="ql-block">打制石器在红山文化中占有较大比重,种类有砍砸器等。压制石器种类丰富,有石叶、石核、刮削器、石镞、石钻等。</p> <p class="ql-block">磨琢制石器</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磨制石器主要有石耜、石刀、石斧、石锛、石凿、权杖头和石杯等。</p><p class="ql-block">琢制石器包括磨盘、磨棒、石杵等。其中大部分都是农作物耕种、收割和加工工具。</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时期制陶业已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手工业部门。生活用器多为无彩陶器,祭祀陶器多为有彩陶器,其中几何形纹饰是红山文化最富代表性的彩陶纹样。</p> <p class="ql-block">斜口器</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 (距今6500 5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第十届政协常委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斜口器</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 (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吴海涛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简形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魏家窝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简形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魏家窝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简形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魏家窝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简形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魏家窝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垂弧纹双系陶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 (距今6500—— 5000年)</p><p class="ql-block">于翠红女士捐赠</p> <p class="ql-block">简形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魏家窝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之字纹简形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简形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魏家窝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 钵</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魏家窝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黑彩红陶简形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阿鲁科尔沁旗采集</p> <p class="ql-block">垂弧纹彩陶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 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士</p> <p class="ql-block">陶 钵</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魏家窝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彩陶器座</p><p class="ql-block">小河沿文化 (距今5000-4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山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垂帘纹彩陶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 (距今6500 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 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童文豹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又双系直腹采乡陶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 (距今6500 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 钵</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p><p class="ql-block">方海波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有着发达的用玉、尚玉传统,玉器制作的技术精湛、工艺考究、造型独特,器类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史前玉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玉器做为身份等级和地位的标志,是红山文化进入初级文明社会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玉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芯</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芯</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李景新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玉凤首</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蚕</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勾云形佩</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箍形器</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 (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敖汉陶人(复制品 )</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5300年)</p><p class="ql-block">2012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陶人高55厘米,男性,头戴盘索冠,两眼圆睁,呈张口交谈或呼喊状,右手握着左手腕放在脚上盘腿而坐。是目前所知的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原型应为部落首领、巫师、家族祖先、酋长或族长等,身兼多职。他的出现表明当时在一个相当广阔的地域范围内,建立于公共意志之上的统一宗教神权和族权的产生。他被专家誉为“中华祖神”。</p> <p class="ql-block">玉环</p><p class="ql-block">小河沿文化 (距今5000-4000年)(后红山文化)</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匕形器</p><p class="ql-block">兴隆洼文化 (距今8200——7200年)</p><p class="ql-block">(前红山文化)</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士</p> <p class="ql-block">玉铖</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幻云形佩</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 ——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玦</p><p class="ql-block">兴隆洼文化(距今8200——7200年)</p><p class="ql-block">(前红山文化)</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斧</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 (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璇玑</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珠</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一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壁</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 (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蚕(仿制品)</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玉器蚕蛹的大量出现,证明早在红山文</p><p class="ql-block">化时期已出现柞蚕,而且具有图腾崇拜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飞猪龙(仿制品)</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一直崇尚的神异动物。作为一种图腾象征,被赋予了浓厚的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考古学家认为“龙出辽河源”。辽河流域的“龙”是中华龙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该流域的“龙”崇拜,各阶段相互衔接,演化序列清楚,对周围地区“龙”的出现和发展有所影响。</p> <p class="ql-block">齿形幻云形玉器(仿制品 )</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玉器上的兽面形象来源于当地渔猎文化中所见的动物形象,这类形象在写实基础上神化,或高度抽象,是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和提炼出来的高度艺术概括。</p> <p class="ql-block">玉凤(仿制品)</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凤鸟的崇拜在红山文化时期也达到了高</p><p class="ql-block">峰,玉器中出现了玉凤、凤首、玉鸮、玉鸟等,考古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凤形象器物成为中国早期凤崇拜的重要考古实证。</p> <p class="ql-block">玉龟(仿制品)</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具有长寿、神灵、先知等诸多吉祥寓意,常被赋予神明、圣物的内涵,于是红山先民将其形态琢成玉器,加以崇拜。</p> <p class="ql-block">玉鸮(仿制品)</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鸟类能翱翔于天空之上,被先民视为有通天地的本领,尤其是一些大型禽鸟类动物,威武雄健,飞行高度和距离皆十分出色,可见人们希冀这些沟通天地的使者能把对神的祷告传至上天,实现人与神的沟通,以求得庇佑。</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整体蜷曲呈“C”字形,龙首短小,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鼻端平齐且有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细长的眼尾上翘,颈部有一道夸张的长鬣,雄健地飘拂上卷。龙尾内屈,迎向龙首,整个身体构成一个富有力度的反“C”字造型。</p><p class="ql-block">材质多采用墨绿色的岫岩玉制成,质地细密,色泽温润,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体现了红山文化时期对玉料的精心选择和利用。</p><p class="ql-block">工艺精湛: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光洁温润。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颚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工艺精细,线条流畅。</p><p class="ql-block">重心精准:龙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测试,若穿绳悬起,龙首尾恰在一条线上.说明当时的工匠在制作时已精确掌握了物体的重心,体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华第一龙”C型碧玉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于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遗址。</p> <p class="ql-block">简形罐</p><p class="ql-block">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200-72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几何纹椭圆底罐</p><p class="ql-block">赵宝沟文化(距今7000——64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几何纹双系彩陶尊</p><p class="ql-block">小河沿文化(距今5000- 40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 鬲</p><p class="ql-block">夏家店下层文化(4200-3600年)</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华五干年文明史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历经1500年的纂行生息,在传承了术电区请多者者文化的赛础上,对同一时用其他地区史前文化因索兼收并著,融合创新,开创了玉文化引领社会变革的“红山文化损式”。“红山文化先民以其坚强、期劳、持之以恒的精神,实现了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其传承性、融合性、创新性是红山文化的精神特质,成为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发展动力和源泉之一。</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提供了实证资料。紅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酒,活化了历史场景。</p><p class="ql-block">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要弘扬红山文化精神,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中不断地创新发展,不断地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博物馆内还设有玉龙书屋。</p> <p class="ql-block">馆内设有休闲区域,摆放着黄色的座椅和木质圆桌,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息、阅读。</p> <p class="ql-block">走出红山文化博物馆,那些古老的器物与故事仍在心底回响,这趟探索之旅,让我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也更懂这片土地曾有的灿烂,愿这份对远古文明的震撼,常伴心间。</p> <p class="ql-block">2025.07.22参观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