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酃峰

安然向暖(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又上酃峰”,说是“又”,是因为我们之前曾两次徒步过酃峰。</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在2019年5月2日,我们从梨树洲出发耗时九个小时,跨越不知多少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徒步24公里(往返)原始山路,完成了许久以来梦想的酃峰徒步。</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在2024年8月8日,我们仍然是从梨树洲出发,穿过竹林,趟过溪流,完成了单程三分之二的行程后因为有同伴在民宿等待吃午饭只得返回。</p> <p class="ql-block">  前两次都是从北坡上山,这一次我们想从西坡的酃峰村出发,再次挑战徒步酃峰。</p> <p class="ql-block">  主意已定,即刻出发。</p><p class="ql-block"> 8月4日,我们从长沙启程驱车五个小时,来到了目的地——酃峰村。打探清楚路线,再看天气情况,被告知当地5日有大雨,当地民宿老板告诉我们下雨对从他们村开始酃峰徒步没有太大影响,只是提醒我们沿途牛粪太多,山泉水不要喝,要带足水。同时我们也不想放弃,于是我们和同住酃峰别院的湘潭一家三口(两夫妻带着一位九岁小女孩)决定组队,按计划于5日早上6:30分出发。</p> <p class="ql-block">  早早起来,等待小女孩起床,吃完早饭,已经是7:30。再不敢耽误,一行五人整装出发。</p> <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择了从酃峰村的黄茅垄组上山,半山腰的岔路口分出两条路:一条往右,一条往左。与民宿老板电话沟通后,我们选择了从左侧上山。沿途溪流潺潺,这也意味着需要多次涉水,下雨时水量会增大,溪流的水位会上涨,甚至可能无法通过,增加了登山的危险性。</p><p class="ql-block"> 一段跋涉之后,考虑到小女孩的体力,考虑到行程的难度,为了不影响我们完成全程徒步,也方便他们遇到紧急情况随时可以撤退,同伴决定与我们分开,好让我们抓紧时间赶在下雨前登上山顶。</p> <p class="ql-block">  穿越一段箭竹林,竹叶打在脸上隐隐作痛,我们不得不加快了步伐。</p> <p class="ql-block">  山路若有若无。</p><p class="ql-block"> 其实山上本就没有路。有的地方走的人多了也就踩出了一条路,有的地方走着走着就没了路,有的地方走着走着就被一颗倒下来的大树挡住了去路,让人误以为走错了路。</p> <p class="ql-block">  有的路是沿途许多树根交织铺垫出来的路,经年累月落下的树叶、松针在树根上铺成了厚厚的垫子,踩在这样的路上,又软又弹,很好玩。</p> <p class="ql-block">  有的路被倒下的竹林压住了,仅留一个半人高的拱道,需要蹲下来像钻狗洞一样慢慢爬过去,不过倒也很好玩。有的路紧紧贴着山坡,窄到仅容一只脚。有的路要踩着两、三根晃晃悠悠的原木蹭过去。有的路需要手脚并用爬上去,有的路需要手脚并用挪下来。</p> <p class="ql-block">  有的路要趟过溪流,小心翼翼踩着溪中散落的露出水面的石头,试探着走过去,生怕一不小心跌入溪水中,打湿了鞋子衣裤,即便是大夏天,在山里也会全身发冷。</p> <p class="ql-block">  总之,你想要的户外徒步的乐趣、惊险、刺激,全都可以一一体验。</p> <p class="ql-block">  不过,路上的风景美不胜收,有牛有矮竹林还有高山草甸,我们就像在动画版的绿野仙踪中穿行。</p> <p class="ql-block">  在途中还遇到了住在同一民宿的两个益阳骑手,四人一起登上了山顶。</p> <p class="ql-block">  有一对勇敢的小青年在离山顶不远处扎了个帐篷,守着巍峨群山度过了整个天地都属于他们的寂静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  酃峰位于著名的候鸟迁徙路线上。每年春秋两季,大量候鸟在南风面、齐云山、八面山之间穿行,形成了著名的“遂川鸟道”。因此,山上有很多严禁捕猎鸟类的标识。经验告诉我们,看到这块写有“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牌子,我们离顶峰就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  不要以为登顶酃峰是一直在向上攀登的路上,而是一个要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翻过几座山、趟过几条溪流,徒步15公里左右的过程。还好天公作美,就这样,我们历经三个半小时,总算在下雨前到达了山顶。</p> <p class="ql-block">  “酃”字源于“霝”,意为下雨。意味着这里的天气变化多端,果然,刚刚在山顶拍照打卡完毕,只见乌云滚滚,风雨顿时来袭。山顶没有补给,通讯信号也不稳定,同行的骑手决定马上下山。但我们不想放弃,决定去到南风面后马上返程。</p> <p class="ql-block">  冒雨穿过一条只容一人通过的长着浓密的草丛、灌木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南风面。</p> <p class="ql-block">  酃峰的姐妹峰南风面,海拔2120米,是江西的第一高峰。相传神农氏在酃县(今炎陵县)一带高山上采药时,发现该峰一年四季刮南风,在山顶的南面晒药,即使阴雨连绵的天气,也可把药吹干,南风面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理想达成。</p><p class="ql-block"> 趁大雨稍停的时候,我们坐在大山中唯一的亭子间吃了点干粮,稍作歇息,和酃峰顶峰告个别,即刻返程,赶在溪流涨水之前下山。</p> <p class="ql-block">  一路马不停蹄。</p> <p class="ql-block">  此刻,似乎只有牛群是见过大世面的,即便大雨倾盆,依然在悠哉游哉地聚在一起吃着它们的美食。那一份从容和淡定,恐怕是我们人类学不来的。</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很费膝盖,加之登顶已经耗费了我们大部分的体能和精力,还时不时地一阵阵雨飘落下来,下山之路就显得特别漫长。因为下雨,视线不好,我们没有走环行线而是选择沿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  在山与山之间爬山涉水,顾不上腰酸腿疼,一路向前。原以为下山会比上山要快,可走了2个多小时也还不见终点,尽管有点心烦气躁,但只能坚持继续前行。走着走着,前面终于出现了上山时的第一个分岔路口,兴奋地大呼一声:"终于下山了!"趟过溪流,回到水泥路上,看一看时间,下山也用了3个半小时。</p> <p class="ql-block">  虽然下雨,但我们徒步近15公里,累计爬升了1300米,成功地到达了海拔高度高达2155米的酃峰界碑,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p> <p class="ql-block">  回望群山,如释重负;回看自己,虽然浑身酸痛,但已疲惫尽消。对于喜欢徒步的我们来说,每一次登山都已不再是追求“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是一次次抱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加深对自我的认知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后记:两位骑手于下午1:30左右回到民宿,我们于下午2:30左右回到民宿,小女孩一家三口于晚7:30回到民宿!</p><p class="ql-block"> 小女孩用了将近别人两倍的时间完成了全程,虽然途中有畏难,有哭泣,但她坚持了下来。但希望我们的父母们遇到这种情况,仍然需要保持理性,尊重生命,敬畏自然!</p> <p class="ql-block">  6日,由于贪恋酃峰村的美好山水,我们继续逗留了一天,看了瀑布溯了溪,于7日返回长沙。</p> <p class="ql-block">  酃峰,一个值得你挑战和征服的高峰!酃峰村,一个值得你来探索和留念的山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