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8月15日,在无限的期待和等待中,我终于踏上宁夏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是曾经遗憾的弥补,也是旧病初愈后的自我突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是这次旅行的第一站。踏入其中,便能感受到它的雄浑与壮美。连绵的山脉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大地,山体巍峨,峰峦峭立,气势磅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贺兰山岩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贺兰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宁夏全面启动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后,其数量已突破4.1万只,成为世界岩羊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贺兰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部边陲的重要军事要塞,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纷争。汉朝与匈奴的战争,霍去病曾在此率军出击,收复河套地区,贺兰山成为汉军防御匈奴的前线;唐朝与突厥的战争,这里又成为唐军防御突厥的重要屏障 。站在山上,遥想当年岳飞写下“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诗句,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仿佛能看到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英雄们在这片土地上奋勇厮杀,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贺兰山作为历史上的“军山”,沿线设有烽火台等军事设施,银巴古道也因此见证了诸多历史征战:汉代反击匈奴之站、西夏与宋、辽、金的征战、 明代抵御蒙古部落之战等。这些征战不仅塑造了贺兰山的“军山”特质,也让银巴古道成为承载西北军事史的重要印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贺兰山岩画是远古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用智慧和双手刻下的生活印记,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些岩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的珍贵资料,让我得以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贺兰山岩画附近的烽火台,依山势而建,是古代边疆重要的军事预警设施。它与岩画共同见证了贺兰山的历史变迁,曾在汉与匈奴等政权的交锋中,通过燃起狼烟传递军情。如今,虽历经风雨侵蚀,部分烽火台遗迹仍屹立山间,不仅是军事史的实物佐证,也与岩画的远古文明相映,凸显贺兰山的历史厚重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贺兰山荒原极目远眺,脚下地势缓缓向下倾斜,视线顺着斜坡铺展,天与地的界限在此刻变得格外柔和——头顶是澄澈辽阔的苍穹,身下是“天苍苍,野茫茫”的碧绿野草,风拂过时,草浪顺着斜坡翻滚如绿绸涌动,平添几分动态的灵韵。荒原间散落着许多岩石,那是山洪冲刷后留下的痕迹,大小不一的石块嵌在碧草间,与向下延展的地势相映,更显自然的粗犷与野趣。顺着斜坡往远处望,银川平原如一个温润的盆地铺在下方,与贺兰山荒原的倾斜地势形成鲜明对比,让这片土地既有山野的壮阔,又藏着平原的温婉,鲜活又富有层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拜寺双塔坐落于贺兰山拜寺沟北侧台地,是西夏时期的重要佛教建筑遗存,也是宁夏现存最完整的西夏佛塔。双塔东西对峙,均为十三层八角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装饰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兼具西夏建筑风格与佛教文化特色。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研究西夏历史、建筑与宗教的珍贵实物,也以挺拔庄重的姿态,成为贺兰山脚下极具辨识度的人文地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下来,天色已晚,在夕阳的余晖下,听着音乐,吹着晚风,行驶在10公里长两边站着笔直的白杨树的路上,放空自己,很惬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通湖草原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腹地,地处内蒙古和宁夏交界处。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汇集了沙漠、湿地草原、沙泉等多种自然景观,还有古商道、古战场等人文遗迹,被誉为“沙漠中的伊甸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骑上骆驼,慢悠悠地走进沙漠深处,听着驼铃叮当,看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丝绸之路,成为了商队中的一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通湖草原拍摄过《刺陵》《雪狼谷》《大漠苍狼》《建元风云》《大盛魁》等。因影视拍摄留下的遗迹主要是 刺陵客栈。其由《刺陵》剧组投资 200 万元搭建的摄影棚改建而成,原是美式大漠酒吧,如今其内部仍保留有不少电影中的场景与道具。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遇见沙坡头”餐厅旁的几棵枣树,是用餐时意外的小惊喜。枝桠上挂满红彤彤的红枣,风一吹便簌簌落下,满地都是,鲜少有人特意去摘。我蹲下身随手一捧,饱满的红枣竟差点从指缝间溢出。塞一颗进嘴里,果肉紧实,甜意顺着舌尖漫开,带着阳光和沙区特有的干爽气息,这份不期而遇的清甜,比正餐更让人难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沙坡头,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在这里,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真实地展现在眼前。黄河奔腾而过,沙漠与黄河相依相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沙坡头的羊皮筏子,是黄河上飘了千年的“活化石”。以整张羊皮去毛充气、捆扎成筏,载着古商客、纤夫在浊浪里穿行,曾是黄河航运的命脉。如今筏子仍泛着油亮的古铜色,筏工的号子裹着风沙,划过水面时,涟漪里似还映着旧时驼队的影子,每一次漂流,都是与千年黄河记忆的对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沙坡头,快艇是不可错过的游玩项目。当它风驰电掣般驶向黄河,船头劈开浊浪,水花飞溅,凉意瞬间驱散暑气。艇身随着水流起伏,刺激之感扑面而来,沿岸大漠与黄河相依的壮丽景色呼啸而过,短短几分钟,尽是速度与激情的极致体验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坐上羊皮筏子,任它在黄河上慢慢荡。筏身随着水波轻轻晃,不像快艇的急,只余一份慢悠悠的自在。指尖触到微凉的河水,耳畔是筏工沙哑的老调子,混着水流声。这用羊皮扎成的古老载体,载着我们晃过千年时光,仿佛连风里都裹着最原始的黄河文化气息,踏实又绵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贺兰山东麓,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及皇家陵墓。这里埋葬着包括太祖李继迁、景宗李元昊等在内的9位帝王。它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的重要遗存,党项族是古代羌族一支,其文化融合了汉、羌、佛等元素。西夏王陵被誉为“东方金字塔”,于202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党项族首领拓跋赤辞归附大唐时,获唐太宗赐李姓。后拓跋思恭因助唐平黄巢起义,再次被唐僖宗赐李姓,此姓氏便在族内延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王陵前,望着那高大的封土堆,心中不禁涌起对这个消失王朝的无限遐想。西夏,一个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王朝,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却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这些王陵和珍贵的文物,诉说着曾经的辉煌。那贺兰山巍峨的身影,更能体会这份“庇佑”的深意——贺兰山如一道沉默的屏障,挡住了塞外的风沙与寒流,让这片陵寝在千年岁月里少受侵蚀;它也是党项人心中的“神山”,王陵背倚此山,仿佛仍能承接山体的雄浑气场,既守护着逝去的帝王,也留存着西夏王朝曾经的气魄,让人在历史的厚重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庄严与安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博物馆,看着那些精美的文物,感受着西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这个神秘的王朝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镇北堡古城遗址,是明清两代的边防要塞,夯土筑就的城墙曾抵御过风沙与兵戈,城墙上的裂痕里藏着戍边将士的故事,砖瓦间沉淀着数百年的岁月风霜,稳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静静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朝代的更迭。如今,这里已成为著名的影视城,许多经典的影视作品都在此拍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在古城中,土黄色的城墙、斑驳的夯土房,处处是时光留下的痕迹,仿佛能看到那些熟悉的场景,感受到电影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爱情故事,让这座古城充满了浪漫与传奇色彩,每一个角落都似乎弥漫着爱情的气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牧马人》中许灵均与秀芝生活的土坯房、院中的老物件,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模样。推开那扇旧木门,仿佛还能看见秀芝生火做饭的身影,听见两人质朴的对话,那份在苦难中坚守的温情与家国情怀,让古城多了份烟火气与厚重感。在这里,历史与现代完美交融,电影的浪漫与生活的质朴交织,让人沉浸在独特氛围中,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踏入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就像一头扎进《红高粱》的热血世界。那标志性的月亮门,黄土砌就,古朴又孤独,在落日余晖里满是故事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酒坊中,半人高的酒缸整齐排列,仿佛还能闻到醇厚酒香。当风拂过,似能听见粗犷的《酒神曲》,瞬间将人拉回那段爱恨交织的岁月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逛得脚软,寻家小店吃碗臊子面再合适不过。粗瓷大碗端上桌,面条筋道爽滑,堆得满满当当,分量足到让人惊喜。臊子料超实在,肉丁、土豆、胡萝卜裹着红油,香得直勾魂。吸溜着面,想着刚见的古城景,热乎劲儿从胃里窜到心里,浑身都舒坦,这才是逛影视城该有的烟火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沙湖,不仅景美,还承载着浓厚的兵团情节。这里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一师艰苦奋斗的地方 ,1952年,他们响应号召奔赴此地,在这片土地上屯垦戍边。战士们顶烈日、冒风沙,凭借顽强意志,挖渠引水、开垦荒地,用青春和汗水改写了沙湖的面貌,谱写出一曲壮丽的赞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沙湖已华丽转身为知名旅游胜地,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但那段兵团历史始终熠熠生辉,永不被遗忘。它如同一座精神灯塔,激励着我们珍惜当下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让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沙湖看美人鱼表演,像撞进了现实版童话。碧蓝池水中,“美人鱼”拖着流光裙摆舒展身姿,时而与鱼群共舞,时而旋转出细碎水花。原本以为沙湖只有沙与湖的粗犷,这场灵动表演却添了份柔美,看着她们轻盈游弋,连呼吸都忍不住放轻,满心都是惊喜与治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水洞沟是百万年人类文明发祥地,出土大量旧石器时代文物,见证早期人类繁衍迁徙,有“东方人类故乡”之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距离的观看考古挖掘现场还是第一次:蹲在水洞沟考古挖掘现场旁,心都跟着慢下来。看着工作人员手持小刷,小心翼翼拂去文物上的浮土,指尖轻触的动作里满是敬畏。当细碎陶片、石器残件逐渐显露轮廓,百万年前人类生活的痕迹突然变得真切。没有想象中的震撼喧嚣,只有泥土与时光的低语,这股触摸历史根源的悸动,比任何展品都更让人难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水洞沟的张小三店,前身是张天义开的车马大店,因银灵公路建成,往来行人稀少,逐渐变成小店由张三经营。它地处宁夏银川来往于内蒙、陕北的必经之路,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德日进曾在此居住,对水洞沟进行科学考察与发掘 ,其名字也因此被世界知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明长城遗址地处宁夏、内蒙古交界处,它在此横亘,城墙既是两地自然分界线,也是古代重要军事屏障,曾是明军戍边御敌的战略要地。站在明长城上极目远眺,一侧是宁夏的苍茫戈壁,一侧是内蒙古的辽阔草原,风光迥异却同样壮阔。抚摸着古老的城墙,遥想当年明军在此戍边御敌,守护这方疆土的场景,对先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下藏兵洞更是军事奇迹,内部洞道交错、机关密布,能藏兵、屯粮、作战,将防御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集人类文明史与古代军事史于一体,极具震撼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来水洞沟,千万别错过大型实景马战史诗剧《北疆天歌》!它以水洞沟长城、大峡谷等保存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为实景场地。由中蒙导演历时两年打造,百名专业骑手驾驭100多匹骏马,再现西夏传奇。演出中,马背上的骑射格斗、峡谷奇兵突袭,搭配震撼音效,带你穿越千年,感受热血战场与马背豪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长城城墙壁上提示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您已进入由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水洞沟边关互市,曾是明代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地区的商贸核心 。这里见证了中原与草原民族的往来,在长城脚下,以物换物的交易热闹非凡。蒙古人带来金银、牲畜、兽皮,换取汉民族的布匹、铁器、盐巴,促进了经济发展,也让边境得以和平稳定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宁夏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鎏金铜牛(出土西夏王陵)——石雕力士志文支座一公一母(出土西夏王陵)——石刻胡旋舞墓门(出土于宁夏吴忠市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唐墓六号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宁夏鼓楼:始建于1821年,1926年中共宁夏特别支部在此成立,李临铭等党员在此开展革命活动。1949年,杨得志、李志民等在鼓楼上检阅解放军入城仪式,它是宁夏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银川玉皇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气势恢弘。1926 - 1927年,《中山日报》在此办公,它是宁夏最早发行的报纸,也是宣传革命的重要舆论阵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腾格里沙漠边缘时,风裹着细沙拂过脸颊,才敢相信心里念了好久的地方真的到了。踩着软沙往深处走,远处沙丘连着天际,比想象中更辽阔,连呼吸都跟着轻了。后来摸贺兰山明长城的砖石,指尖触到岁月磨出的纹路,风里像裹着旧时戍边的故事。再到西夏王陵,看夯土陵台立在旷野中,夕阳洒在上面,那种厚重感让人忍不住驻足。从前总在心里描摹它们的模样,如今一个个走近、触摸,那些模糊的想象变成真切的风景,像心里空着的小角落被慢慢填满,踏实又温暖,连风都好像变得更亲切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