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 ‍庄小军

昨夜星辰

<p class="ql-block">一座开元寺,半部泉州史”。泉州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名胜古迹,亦是福建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距今已有1339年的悠久历史。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开元寺。元代开元寺内集合了佛教众多宗派,形成了“千人共住”之盛况。此后该寺多次遭受战乱损毁,又经历代不断翻修重建,形成中轴线诸殿庭、副轴线多廊院及众石塔组成的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建筑群。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开元寺为第一批全国4A级旅游景区;2021年,开元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导游进入开元寺参观,只见寺院视野开阔宏伟,令人感觉庄严肃穆,殿堂馆阁井然有序。据导游介绍,初唐时期的泉州开元寺,就是当时的莲花道场,由开始的四合院式布局,演变成“前塔后院”的格局。开元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主轴线上依次是紫云屏、天王殿(山门)、拜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檀越祠等建筑,拜庭两侧则是高耸的东西双塔。主轴两侧还有放生池、安养院、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等。拜庭与大雄宝殿之间用回廊相连接,两旁种植了八棵古榕树,树下布置有石经幢和石五轮塔,整体空间严谨且极有秩序。沿着庭院里大榕树转悠,感受到开元寺的雄阔气派。</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建筑颇有特色和看点,从闽南文化对当地建筑的影响看,寺内殿堂建筑主要分为官式建筑、皇宫起建筑、中西合璧建筑这三类,反映了佛教教义与规章制度,体现了中原及海外文化对开元寺建筑风格的影响,同时展现了本土文化的个性,迎合了当地的居住审美和精神需求,呈现出外来化的渗透与世俗化的特征。如大雄宝殿具有官式建筑的特征,保留了宋代府衙建筑的痕迹;天王殿则是皇宫起建筑的代表,具有明初传统建筑的风格;而藏经阁即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闽南典型的红砖白石与西方特色的宝瓶栏杆相互映照,更彰显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水乳交融,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随后来到距泉州不远处的清源山景区,这里有一座道貌岸然的老君岩石雕像。石雕像高5.1米,厚7.2米,宽7.3米,占地面积为55平方米,系由一大整块花岗岩石雕琢而成,据考这尊石雕像凿刻于宋元时期,据说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巨型石刻雕像。这尊雕像是宋代泉州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象征,体现了泉州以农为本的独特历史文脉。1988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泉州老君岩亦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老子是春秋末期卓越的思想家,道教创始人,其代表作《道德经》影响深远。自东汉末道教创立后,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并演化为道教“太清道德天尊”,本身神话色彩浓郁。这尊雕像坐北朝南,面向古城,背靠青山,巍然端坐。老子左手扶膝,右耳垂肩,衣褶分明,苍髯飞动,而且造像“藏目”“掩耳”,这样的造型寓意深远。整座石像脸含笑容,慈祥欢乐,貌似长寿老者超凡脱俗之形象,这在古代老君石刻中极为罕见。众多游客抚摸老君岩雕像,期望求得长寿之道吧。</p> <p class="ql-block">泉州古城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荟萃宋代建筑精华的泉州府文庙、素称“八闽第一道观”的元妙观、颇具特色的道教宫观城隍庙、誉为闽南“塔中明珠”的东西塔、唐宋时期为州署故地的威远楼、享有“城市山林”之称的承天寺等著名建筑景观星罗棋布,为泉州古城增添了丰厚的历史遗存与精湛的艺术珍品。我们徜徉在泉州的古城街巷中,仔细品鉴这些名胜古迹的文化气韵,不由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由衷地赞叹其“文献之都”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