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初印象:海与城的温柔相拥》

陈利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踩着斜阳抵达兴城时,风里还带着渤海湾特有的咸湿气息我们下了高铁站,没多久疗养院的车就停在了路边,六个人的脚步声落在兴城市宝石花健康疗养院的石板路上,像一串被拉长的省略号,把平日里的忙碌轻轻划在了身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头一天的行程像被海风拂过的浪,带着自在的节奏。海滨浴场的沙子是暖的,光脚踩上去,能感受到颗粒分明的温柔,潮水漫过脚踝时,带着微凉的清爽,把夏末的燥热卷走了大半。我们沿着海岸线慢慢走,看远处的渔船在蓝天下晃成小小的剪影,听同行的人笑着喊“快来拍一张”,快门声和海浪声撞在一起,成了最鲜活的背景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小时候看的老电影三进山城,我看了无数遍,电影的拍摄基地就是这个古城,参观完古城一定要在看一遍三进山城。</p> <p class="ql-block">转场去兴城古城时,像是闯进了另一重时光。青灰色的城墙爬满岁月的纹路,城门洞里穿堂风掠过,带着点历史的沉韵。石板路被踩得发亮,两旁的店铺挂着红灯笼,叫卖声里混着葫芦岛的口音,亲切得像邻家闲谈。我们在斑驳的城砖下合影,指尖触到的凉意,仿佛能摸到明清年间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烧烤摊是热闹的高潮。炭火气混着烤肉的香,冰镇啤酒碰出清脆的响,有人说起白天在海边捡的贝壳,有人笑谈古城里差点迷路的糗事。风从街对面吹过来,带着点夜的凉,却吹不散眼底的暖。原来最舒服的时光,不过是身边有熟悉的人,眼前有热乎的烟火,心里装着一天的细碎欢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到疗养院时,月光已经爬上窗台。想着这一天的海、城、人和烟火,忽然明白“疗养”二字的深意——不止是身体的放松,更是让心在这样的从容里,慢慢舒展成最自在的模样。兴城的第一天,像一颗裹着海风和古韵的糖,含在嘴里,甜得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食堂的自助餐总藏着些让人惊喜的烟火气,尤其摆开海鲜、炒菜和小酒的阵仗时,更像把寻常日子过成了小盛宴。</p><p class="ql-block"> </p> 古城之二 <p class="ql-block">夕阳的古城还带着些微凉意,青石板路被雨水润得发亮。推开吱呀作响的城门,仿佛穿越了一道无形的界限——墙外是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墙内是慢悠悠的旧日时光。斑驳的城墙饱经风霜,砖缝里藏着明清的故事,城楼上的旗帜在风里轻轻摇曳,像在无声地欢迎每一个前来探访的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对兴城古城的方言印象超级好!这里的口音带着点独特的韵味,可能是受地域和历史影响,听起来温和又亲切,配上古城的老街道,感觉特别有画面感?</p> <p class="ql-block">午后的古城更添了几分生动。孩子们追着泡泡跑过巷弄,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鸽子;穿汉服的姑娘倚着砖墙拍照,衣袂飘飘间,与古城的韵味浑然一体;老人们坐在自家门口择菜、聊天,眼神里是对这片土地的熟稔与眷恋。我们随意走进一家茶馆,点一壶当地的茶,看阳光透过窗棂在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听着邻桌讲古城的过往,时间仿佛在这里被拉得很长很长。 傍晚时分,夕阳为古城镀上一层暖金。城墙的影子被拉得老长,与归家的行人、收摊的商贩交织成一幅温情的画。站在城楼下回望,青石板路蜿蜒向前,连接着过去与现在,那些喧嚣与宁静、古老与鲜活,都在这座城里和谐共生。离开时,手里攥着刚买的芝麻糖,嘴里还留着甜香。兴城古城的美好,从不是刻意的雕琢,而是藏在每一处细节里的真诚——它让你在匆忙的旅途里,读懂什么是岁月静好,什么是人间值得。这里非常感谢兴城市宝石花健康疗养院的热情接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