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秩重逢话当年,白沙故里叙情长

李远护

<p class="ql-block">  ——白沙中学初八班高二班相识相知五十年相聚记录</p><p class="ql-block"> 8月20日,暑气渐柔,清风携爽,浏阳大围山镇白沙古镇的青山绿水间,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相聚在“蒸柴食廖”温情启幕。这里是白沙中学初八高二班的老同学们约定的重逢之地,五十年前,他们在白沙中学的教室里同窗苦读;五十年后,他们怀揣着岁月的沉淀,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赴一场名为“相识相之从五十年”的青春之约。</p><p class="ql-block"> “蒸柴食廖”店门前,刘艳玲同学正端坐在桌前给同学们报到。最先响起的当然是此起彼伏的惊呼与欢笑。曾经青涩的少年少女,如今虽已两鬓染霜,眼角刻下时光的纹路,却能在第一眼就认出彼此——“你是当年与我同桌的那个调皮鬼!”“还记得我常问你数学题吗?你还记得过一个假期,教室里长起来的一棵泡桐树吗?”一句句直白又热切的问候,瞬间拉平了五十年的时光距离,让熟悉的亲切感漫溢在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围坐在摆满农家菜的木桌旁,蒸汽氤氲间,是“蒸柴食廖”最地道的烟火气,也勾起了老同学们对学生年代艰苦岁月的集体回忆。有人提起当年清晨抹黑走几里山路上学的日子,书包里揣着的几个大红薯就是中餐;有人聊起英语课上教室里埋头吹火箱的故事,有人回忆起当年挑瓦、石头和沙子的情景;有人淡起下雪天抄小路赶课,从白毛坑河里趟过,脚被冰粘住,经常这样,却从没有迟到一次;还有人笑着说起建操场时担土方的经历;放学后结伴寻找香菜泡水散寒的时光——那些在当时看来平淡甚至有些清苦的日子,如今都成了心底最珍贵的印记,藏着少年时的纯粹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忆完往昔,话题自然转到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我现在帮着儿子带孙子,每天接送他上学,看着孩子笑,比啥都开心!”“我和老伴儿去年去了云南旅游,走了好多以前只在课本里见过的地方,日子过得舒坦着呢!”“咱们村现在修了水泥路,通了公交车,家里也装了空调,比以前真是好太多了!”老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各自的家庭琐事、退休生活,言语间满是对当下安稳日子的满足。有人还拿出手机,翻出家人的照片、旅行的视频给大家看,小小的屏幕前围满了人,笑声、赞叹声不断,温暖的氛围在“蒸柴食廖”里久久回荡。</p><p class="ql-block"> 餐桌上,大家酒盏相碰,开怀畅饮,敬岁月也敬情谊。四桌之间往来穿梭的身影,成了相聚最鲜活的风景。有人端着酒杯,从这桌走到那桌,脚步或许不复当年轻快,却满是热忱:“来,老同学,我祝大家身体健康!”“我祝愿大家十年后再举杯!”酒液或许只是浅酌,话里却满是真心。也有几人围在桌旁,共同举杯对着空气“敬”未能到场的同学,“替他们多喝一口,盼着下次能全到齐!”酒盏相碰的脆响、此起彼伏的“干杯”声,混着桌上农家菜的香气,把同窗情酿得愈发醇厚。</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相聚,这美好的瞬间,一定要要镜头定格,让美好留在当下。</p><p class="ql-block"> 席间,姜谷春、李远护、刘艳玲、杨赋生纷纷举起手机,打开抖音,忙着记录这珍贵的时刻。有人蹲在桌旁,镜头对准满桌的菜肴,笑着解说:“看咱们白沙的地道菜,还是当年的味道!”;有人拉着老同学并肩而立,对着镜头比出“耶”的手势;姜谷春同学干脆当起导演,让大家拍下抖音,留下这最美好的时刻;还有人悄悄拍下同学们谈笑的画面,视频里,有人笑着回忆当年的糗事,有人认真倾听,眼角眉梢都是笑意。手指轻轻一点,这些带着烟火气与真情实感的片段便上传到平台,配文“五十年同学聚,情谊不变”,既是给当下留痕,也想让这份温暖被更多人见证。</p><p class="ql-block"> 吃过中饭,大部分同学来到廖柏林家,想唱歌的上三楼,想休息的在二楼,想玩牌和麻将的分别在一、二楼。</p><p class="ql-block"> 晚上,大家游白沙古镇。曾记得:白沙古镇老旧的房屋透着岁月的斑驳,老房子的木窗棂都朽了,风一吹“吱吱响”,这青石板路高低不平,走夜路得打着手电筒。如今,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春风吹拂下,这座藏在青山绿水间的古镇,早已褪去旧颜,迎来了翻天覆地的蜕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家园”与“打卡胜地”。</p><p class="ql-block"> 如今古镇有了新活力。依托大围山的生态优势,古镇兴起了“生态+文旅”的新路子——不少村民把自家老宅改成了兼具乡土风情与现代舒适感的民宿,庭院里种着花草,吸引着城里游客来此体验“慢生活”;村民们有的开民宿、有的运营电商,古镇里又响起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岁月变迁,改变了容颜,却改不了心底的牵挂;五十年风雨兼程,冲淡了记忆的细节,却冲不淡同窗的情谊。这场在8月20日的相聚,不仅是对过往青春的回望,更是对当下幸福的共享,而这份情谊,也将继续陪伴他们走过往后的岁岁年年。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相聚的两天时间里,大家畅淡过往与未来,谈论人生与家庭。有人互相交换着联系方式,约定以后要常联系、多相聚;有人拍下合影,说要把这张承载着五十年情谊的照片好好珍藏。离开时,回望“蒸柴食廖”的招牌,老同学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但那份跨越半个世纪的同窗情,却如同大围山的青山绿水般,历经时光冲刷,愈发深厚绵长。</p> <p class="ql-block">  签到墙前,大家签上自己名字。</p> <p class="ql-block">  本班才子、领导也赶来与同学相聚。</p> <p class="ql-block">  中餐</p> <p class="ql-block">  举杯、敬酒、祝福。</p> <p class="ql-block">  带上孙子参加活动的最美奶奶。</p> <p class="ql-block">  何止是同学情,还有兄弟情、友情……一切都藏在美酒中。</p> <p class="ql-block">  从浙江青田带上爱人风尘仆仆赶回来参加聚会的黎忠平同学。</p> <p class="ql-block">  麻将、扑克一齐上。</p> <p class="ql-block">  爱好唱歌的同学一展歌喉。</p> <p class="ql-block">  廖柏林同学客气,外面回来的同学都住他的别墅里。</p> <p class="ql-block">  同学情一言难尽。</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夜游白沙古镇。</p> <p class="ql-block">  8月21日,二十多名同学游浏阳河源头,大家还体力不错,都爬上了浏阳河源头最顶端的瀑布,在瀑布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途径李宗球家,他盛情款待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合影对应姓名</p><p class="ql-block">一排左起:李远护、涂喜连、邱雪珍、刘艳琳、刘付保、李承钦、李承初、廖柏林;</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左起:黎忠平、廖鸽连、熊秋霞、汤英凤、何招兰、廖建民、姜元秋、谢阳华、何梅英;</p><p class="ql-block">第三班左起:杨赋生、陈阳生、卢俊国、何国湘、何秋平、姜谷春、郑皆连、李秋玲、李建清、李承文、李宗贵;</p><p class="ql-block">第四排左起:李宗球、吕建维、胡小平、邱词华、廖光明、吴文清、陈文、陈章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