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刚刚停歇,空气中弥漫着清新与凉爽的气息。而定远古城大舞台上,却是一片沸腾的景象,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宛如鼎中沸腾的热水。<br> 8月15日晚7时,在这份惬意的氛围中,定远新歌声艺术团“皖美夏日,定远有戏”纳凉晚会专场演出缓缓拉开了帷幕。 舞台被五彩斑斓的灯彩装点得美轮美奂,仿佛置身于梦幻之境。四周早已围满了翘首以待的观众,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期待。开场的鼓乐声如惊涛拍岸,气势磅礴,瞬间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激情。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舞台上,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林占丽等人深情献唱《爱我中华》《再唱山歌给党听》,鼓点如同激昂的心跳,每一声都重重地叩击着人们的心弦,让现场观众心中涌起炽热的爱国情怀和赤诚的感恩之心。不少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1.《爱我中华》 2.《再唱山歌给党听》 随后,繁星般的节目在舞台上依次绽放。毛丽娟与毛先进演绎的黄梅戏《天仙配·路遇》,水袖在空中轻盈地舞动,传统戏服上的色彩流转着华彩。他们婉转的唱腔将董永与七仙女初遇时的羞赧与悸动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带观众走进了那个瑰丽的神话世界。台下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有的微微闭上眼睛,沉浸在那悠扬的曲调中;有的则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赞叹声、喝彩声不绝于耳,掌声一阵接着一阵。 杨延彪领衔的大型古装舞剧《盛世辉煌》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鎏金长卷。华服舞者们身姿轻盈,翩若惊鸿,他们以曼妙的舞步勾勒出古代的盛世景象。在光影的交错中,灵动的身影仿佛穿越了时空,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精魄。观众们被这精彩的表演所震撼,纷纷站起身来,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侯明丽与刘言胜的《祝福祖国》对唱声遏行云,他们真挚的情感随着激昂的旋律在夜空中回荡,激扬起每个中华儿女血脉中的自豪之情。观众们听得热血沸腾,有的观众甚至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小国旗,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张树兰等人带来的斗笠舞《农女新歌》充满了泥土的芬芳。欢快的舞姿展现了农妇们的勤勉与豁达,她们用足尖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传递出生活中醇厚的希望。观众们被她们的热情所感染,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纷纷为她们的精彩表演点赞。 姜书平独唱的《红梅赞》宛如一朵凌霜绽放的红梅,铮铮傲骨透过歌声传递出来,他用生命礼赞着革命先烈的浩气长存。观众们静静地聆听着,沉浸在那悲壮而又激昂的歌声中,许多人眼中泛起了泪花,对革命先烈的敬意油然而生。 彭贵荣等人的旗袍伞舞《人间烟火》尽显东方韵致。执伞佳人身姿袅娜,莲步轻移,仿佛是从江南烟雨中走出的水墨仕女。观众们被她们的优雅气质所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现场一片快门声。 侯明丽高歌《西游记》中的《女儿情》,她甜美的歌声仿佛带观众走进了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西游世界。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陶醉在那优美的旋律中。 毛先进与毛丽娟再度登台,献演《五月端午》《大爱歌》,黄梅戏的悠扬韵致在舞台上绕梁不绝,让观众们深陷戏曲艺术的醇美之境。观众们沉浸在这美妙的戏曲中,如痴如醉,不少戏迷朋友还跟着哼唱起来,摇头晃脑,十分陶醉。 1.《五月端午》 2.《大爱歌》 卢维荣与侯明丽共唱《春情无限心花放》,婉转的黄梅调里春色烂漫,爱意如同初绽的桃蕊般沁人心脾。观众们被这温馨的歌声所打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许帮琴等人的旗袍舞《漫步人生》踏出了从容的气度。优雅的步履与自信的笑靥相互映衬,诠释着岁月沉淀的淡定风华。观众们为她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对她们的优雅气质赞不绝口。 刘言胜温暖醇厚的《幸福永远》如月下的絮语,将对未来的憧憬酿成了蜜意,浸润着满场观众的心田。观众们静静地聆听着,脸上露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毛丽娟、黄丽敏的喜剧舞蹈《回娘家》引爆了欢笑声浪。她们夸张诙谐的演绎让归宁的喜悦漫溢全场,生活本真的趣味在这一刻流光溢彩。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甚至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现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卢维荣清唱的《洪湖水浪打浪》将晚会推向了高潮。她脆亮的歌喉描摹出波光潋滟的洪湖胜景,观众们情不自禁地随声应和,现场化作了星夜下的粼粼声浪。大家的热情被彻底点燃,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 张红领衔的旗袍秀《国色天香》压轴登场。华裳佳人踏着珠履款款而行,牡丹绣纹在灯影间流转,恰似月下群芳竞艳,绽放出惊鸿绝色。观众们被这美轮美奂的表演所震撼,纷纷发出惊叹声,掌声经久不息。 终场时,全体演员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激昂的歌声响彻整个古城。璀璨的灯海映照在观众含泪的眼眸中,那闪烁的泪光,是滚烫的赤子心声,是穿越岁月的深情告白,更是对锦绣山河的炽热礼赞。观众们全体起立,跟着演员们一起高歌,将心中对党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祝福都融入到了这激昂的歌声中。 这场纳凉盛会不仅编织了一场声色俱佳的盛宴,更让文化的薪火点燃了乡梓的深情,淬炼出了赤胆忠诚。定远古城大舞台在这个夏夜,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心灵的归港,让每一位观众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p class="ql-block">摄影:哈锦林、付德仁、石道远、 黄英、张作根</p><p class="ql-block">美篇撰文、制作:哈锦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