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两档热门脱口秀综艺,我和女儿在视频通话中起了争执……

三郎

<p class="ql-block">最近因为两档热门脱口秀综艺,我和女儿在视频通话中起了争执,不欢而散。</p> <p class="ql-block">事情源于我们对节目中一个现象的不同看法:女脱口秀演员们集体“上桌”,集中火力对男权思想、性别不公、家暴以及男性失当行为展开了一轮又一轮激烈的批判和声讨,言辞犀利,火药味十足。女儿对此高度认同,认为这是女性对长期两性不公的集中审视与有力反击,反映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强烈不满,是伸张性别正义、为女性群体代言发声的壮举,值得肯定和赞扬。</p> <p class="ql-block">对于女儿追求性别平等的立场,我完全赞同和支持。然而,现象背后,我也表达了自己更多的隐忧。我一直认为,演员通过脱口秀表达女性的存在感、争取权利无可厚非,甚至有助于推动两性平等和社会进步。今年大量女性登上脱口秀舞台,本身就是这种进步的明证。但是,当所有女演员都不约而同地将矛头一致指向男性时,事情似乎就没那么简单了。</p> <p class="ql-block">其一,流量与话题的考量。 在脱口秀舞台上,两性对垒的话题永远自带热度、噱头和市场。社会议题纷繁复杂,而女演员们大面积聚焦性别话题,动机未必全然出于为女性发声的纯粹性。背后对流量红利的觊觎和商业利益的驱动也显而易见。换句话说,在性别这个“硬核”话题上集体“揭竿而起”,一方面是源于现实的不公和压抑,另一方面,也难逃为吸引眼球、获取利益“站队”的嫌疑。</p> <p class="ql-block">其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 作为女性群体,在公共平台上集中对男性进行嘲讽、贬低和揶揄,对两性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潜在的摧毁性,却缺乏积极的建设性。更有甚者,某些言论既缺乏事实支撑,也缺少理性论证,纯粹以取笑男性来取悦女性观众,场面显得尴尬难堪。阴阳调和,男女终究需要相互理解、融合相伴。这种“只管挖坑不管埋”、只顾一时口舌之快的做法,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真正的男女平权,绝非走向极端,更不意味着通过诋毁和打倒另一方来实现。换一种说法,希望女性平等上桌,而不是掀桌。</p> <p class="ql-block">其三,加剧对立的社会隐忧。 通过激化两性对立的话题来博取关注和商业利益背后,很少有人关注这种过度聚焦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它无形中推动和放大了性别对立情绪,破坏了两性间本应寻求的平衡。这种弥漫的对抗氛围,很可能直接影响年轻一代的婚恋观,加剧“恐婚”、“恐育”乃至“不婚不育”的社会现象。而这,恰恰是作为父母,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我的担忧和观点,女儿并不认同。最终,我们谁也没能说服谁,通话在尴尬的氛围中,草草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