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南文化馆的正门,迎面是一幅蓝底白字的横幅,写着“第十三届‘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科普夏令营”,背景是卡通风格的椰树和海浪,活泼得让人忍不住微笑。我却更被旁边那块写着“海南沉香结香制香技艺”的标志吸引,仿佛空气中都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沉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块天然的沉香木静静躺在展台上,纹理清晰,形状独特,旁边是一盒包装精美的沉香制品。我忍不住驻足,指尖几乎要触碰那古朴的木质,却在最后一刻收回了手,只因它仿佛自带一种不容亵渎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继续深入,几块木质牌匾依次排开,分别写着“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海南省艺术研究所”和“海南省文化馆”,红流苏在灯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无数技艺与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个宽敞的展厅,阳光透过玻璃天窗洒落,照在中央那座高大的白色雕塑上,两侧的楼梯蜿蜒而上,墙壁上是色彩斑斓的艺术壁画。几位游客正拿着相机拍照,我也忍不住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现代与传统交织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央是一幅大型的黑白素描壁画,描绘着多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背景是多层楼的玻璃天窗,光线柔和。右侧墙面的彩色壁画与之呼应,现代感十足。我坐在一旁的木质家具上,感受着那份古朴与温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是一间仿古书房,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旁边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墙上还挂着另一幅黑框白底的书法,笔墨间透着文人气息。我坐在木凳上,仿佛穿越回那个纸墨飘香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另一间展厅中,一套红木家具静静陈列,桌上摆着茶具,旁边还有一个编织的小凳子。我忍不住坐下,泡了一杯茶,茶香与沉香交织,竟有种说不出的宁静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展厅尽头,几艘模型帆船悬挂在墙上,背景是描绘船坞的壁画,色彩丰富,仿佛能听见海浪拍打船身的声音。我站在画前,仿佛看见了海南渔民在海上劳作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一艘黄色帆船模型仿佛悬浮在空中,背景是水与岛屿的壁画,船上有几个人影在活动,仿佛正在进行一场航海仪式。我驻足良久,仿佛也被带入了那片蔚蓝的海域。</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一个玻璃柜中陈列着各种传统渔具,竹编的鱼篓、鱼网,还有葫芦形的渔具,旁边是详细的插图与说明。我看着那些工具,仿佛看见了海南渔民在海边忙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的展台,展示着草编的服装与传统农具,背景墙上绘有蓝色图案,几尊穿着传统服饰的人偶静静站立,仿佛在诉说着海南农耕文化的点滴。</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传统渔夫服饰的假人模特吸引了我的注意,他手持竹竿,背景墙上写着“站峙”的介绍,那是漳门俚语中对渔人站立观望的称呼。我站在他面前,仿佛听见了海风呼啸,看见了渔民在浪涛中坚守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展厅里,一组贝雕作品被镶嵌在玻璃柜中,蓝色背景映衬着它们的精致与典雅。我轻轻靠近,仿佛听见了贝壳在海浪中低语,讲述着海南与海洋文明的千年联系。</p> <p class="ql-block">展厅尽头,一张木制屏风静静伫立,雕刻精美,图案繁复,仿佛是海南文化的缩影。我站在它面前,心中升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敬意——这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场文化的传承与对话。</p> <p class="ql-block">摄影是自拍,文字用A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