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漫记

悦汐

<p class="ql-block">当夏日的风带着江南特有的湿润,轻轻撩动我的发丝时,庐山的轮廓已在远处的云雾里若隐若现。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窗外的绿意愈发浓稠,从山脚的浅碧渐变成山腰的深翠,最后漫成一片泼墨般的黛色——那是被夏雨洗透的竹林与古松,正举着满枝的清凉,等我们一头撞进这方盛夏的秘境里。</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前往庐山秀峰景区。进入景区,便看到不远处有一座李白的雕像,呈现坐卧举杯状,仿佛在凝视瀑布、诗兴大发,尽显潇洒不羁。我仿若能看到李白在此,豪情万丈地吟诵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其笔下的磅礴气势,与眼前的景色完美交融。</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小径前行,峰回路转间,一道白练映入眼帘,那便是闻名遐迩的秀峰瀑布。它从高耸的崖顶奔腾而下,水花四溅。瀑布下的龙潭,潭水澄澈如镜,倒映着周围的青山绿树,仿佛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这里也是电影《庐山恋》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庐山花径公园。沿着蜿蜒小径前行,没多久,就瞧见了那座古朴的白居易草堂。草堂三间屋子,两根楹柱,素朴得恰到好处,与周遭的山水完美相融,毫无突兀之感。走进草堂,屋内陈设简单,几张木榻、两座素屏、一张漆琴,还有摆放整齐的儒、道、佛书籍,每一样都透露出淡然与闲适。</p> <p class="ql-block">绕着草堂漫步,在平台南边,方池澄澈,白莲在水中轻轻摇曳,池边山竹和野卉肆意生长,透着蓬勃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站在草堂前,不禁思绪万千,千年前,白居易被贬至此,却因这一方山水寻得了心灵的慰藉。他在这里寄情山水,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动人诗篇,如《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如今,我们循着他的足迹而来,感受着他曾感受的清风明月、山川美景,仿佛与这位大诗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p> <p class="ql-block">夜宿庐山上的牯岭镇。第二天一大早前往含鄱口,一路上山,沿途云雾像巨大的纱幔,将庐山裹得轻轻柔柔。远处的峰峦只露出些微黛色的轮廓,忽隐忽现,像水墨画里未干的笔触。</p> <p class="ql-block">车沿着蜿蜒山道缓缓前行,抵达时雾越来越大,远处山峦渐渐失去了清晰的轮廓,雨丝斜斜的织着,将眼前的含鄱口裹进一片蒙蒙的纱幕里,雨不停,雾也不停,含鄱口就这么在雨雾里轻轻呼吸着。山是静的,雾是动的,雨是活的,三者搅在一处,让人分不清是山在雾里游,还是雾在山间走,只觉得自己也成了这朦胧景致的一部分,融进了庐山这雨天的梦里。</p> <p class="ql-block">从含鄱口到美庐,途径庐山会议旧址,不巧适逢周一闭馆,只能在门口打了个卡。它建于1937年,原称“庐山大礼堂”,是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 。中国共产党于1959年、1961年、1970年先后在此召开了八届八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九届二中全会,三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p> <p class="ql-block">驱车来到美庐这座神秘的别墅,它始建于1903年,最初为英国兰诺兹勋爵所有。1933年,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在此居住后,将其命名为“美庐”——“美”既呼应宋美龄名字中的“美”字,也暗含对这处居所美景的赞誉。青灰色的屋顶衬着赭红色的石墙,掩在参天古木与茵茵草坪间,既有西式别墅的雅致,又融着东方园林的清幽。此后,美庐成为他们在庐山的重要居所,见证了诸多历史瞬间。1959年后,毛泽东也曾在此居住。如今,美庐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屋内保留着当年的陈设,静静诉说着过往岁月。</p> <p class="ql-block">沿庐山东南麓的石阶蜿蜒而下,穿过一片浓荫蔽日的古林,耳畔先传来潺潺水声。转过一道山坳,白鹿洞书院的飞檐翘角忽然从苍翠中探出。“白鹿洞书院”几个大字题在门楣上,笔力浑厚,透着千年的沉稳。</p> <p class="ql-block">白鹿洞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几经兴废,至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重修书院,亲自讲学,并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明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世之要""接物之要",使白鹿洞书院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奠定了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此后,明清两代多次修缮扩建,成为历代文人讲学、研习之地,见证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兴衰变迁。如今,它仍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回望庐山,这一路,从秀峰看瀑布扯碎银河,到杜甫草堂寻诗魂与山风相和;从庐山会议旧址触摸历史的温度,到美庐听红墙诉尽流年;从含鄱口的云雾庐山,最终在白鹿洞书院于古柏浓荫里接住千年书香。</p> <p class="ql-block">原来庐山从不是单一的风景。它是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沉郁,是时代风云的印记,更是文脉绵延的厚土。这趟旅程,见过了山水的奇,也触到了岁月的深,而庐山的魂,早已在每一处景致的褶皱里,悄悄完成了对寻访者的温柔叩问。</p>